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六年級課件 >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課件大綱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課件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語文課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課件,歡迎查看!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課件

  9、《窮人》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十一冊第三組中的課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文章的特色在於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爲和心理活動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人物之間的對話及心理活動,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訓練方面:⑴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句子思想感情。⑵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思想教育方面:⑴使學生感受高尚品格的薰陶,心靈受到淨化。⑵增強學生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的信心。

3、技巧能力方面:訓練學生合理想象能力,學習如何通過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人品格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從桑娜的行爲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體會人物行爲、思想和品德之間的聯繫,從而深入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合理性。

四、課前準備:CAI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過程

1、出示詞語、句子:(破帆、黑麪包、從早到晚地幹活、屋裏又潮溼又陰冷)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來感受、想象一定的故事情境。

2、學生暢談自由想象的故事情境,教師縱深引領:這是怎樣的一戶人家?怎樣的一種生活?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窮人。

(二)、初步感知課文

1、你怎樣理解這個課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出質疑:窮人是生活上的貧窮,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和物質生活一樣的貧窮嗎?(在課題旁邊板書,有待於課文學過之後再解答。)

2、列夫托爾斯泰筆下也有一個關於窮人的故事。學生讀課文,之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過課文之後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對課文的初步感受。)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有選擇性地將本文主要人物板書:桑娜、漁夫。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段:⑴課件播放小屋內外的樣子。文章是怎樣寫這貧寒的家庭的呢?學生找出與其相應的文字。(一是學生進入當時故事情境,二是通過小屋雖然簡陋,但是打掃的乾淨整潔,體會桑娜家貧窮,體會桑娜能幹。)⑵學生畫一畫有關句子,並讀一讀,想一想: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他們的家境?(板書:貧窮)<⑶你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導朗讀)⑷是呀,桑娜家的生活是這樣艱難,課文爲什麼又說是溫暖而舒適呢?(引導學生體會:主人能幹,家裏人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⑸概括第一段的內容。(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歸來。)過度:在這樣風急浪高的夜晚,桑娜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2、學習第二段:⑴讀課文,想一想這段寫了什麼。(桑娜出門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抱回兩個孩子。)⑵自瀆課文,哪些句子讓我們感動呢?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爲什麼?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①桑娜是在自己親人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說明了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反過來說,正因爲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纔會去看望鄰居西蒙。②本文主要通過什麼來表現人物的高尚的品質?聯繫具體內容說一說。(心理活動和行動)A、他的心跳的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覺的非做不可。非這樣做不可?有人逼他嗎?哪是什麼促使她非這樣做不可?體會:桑娜這種行爲沒有夾雜任何的私立因素,完全出於內心良心的驅使,因此纔會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但覺得非做不可B、他忐忑不安的想:他還會說我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抱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通過理解省略號的作用,體會桑娜的內心活動的內容:因爲生活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太重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剛剛能填飽肚,再加上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只能使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桑娜這樣想是爲丈夫擔心。桑娜的內心活動再次表現了桑娜高尚的心靈。)你從省略號體會到了什麼?a、表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內容時斷時續。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實,內心充滿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學生接讀:他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b、可能是有什麼聲響使桑娜以爲丈夫回來了,然後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桑娜的心呀,七上八下。(學生接讀:是他來啦?不,還沒來!)c、桑娜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學生接讀:明明知道丈夫養活5個孩子已經夠苦的了,爲什麼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啊?)d、接着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後悔。(學生接讀:誰讓我這麼做了?既然已經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麼,只要這兩個孩子有了着落,我捱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願了。)<⑶再遊覽課文,你認爲作者在表達上還運用了哪些技巧?(語言、動作、神態、標點符號)教師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把文章寫生動,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表達人物感情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⑷在理解了人物品質、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桑娜抱回孩子後人物內心活動的語句,從中再次深入體會桑娜寧願自己承擔痛苦和勞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的樸實、善良的思想境界。

3、學習第三段: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感受漁夫的美好品質。課文對桑娜的這個人物,主要通過對她什麼描寫,突出人物品質?(心理)那麼,對於漁夫這個人物,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呢?(語言)。請畫出課文中對漁夫語言的描寫,讀一讀,體會一下。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把這句話改成肯定: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理是什麼想法?(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相。漁夫完全爲着孩子着想,至於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麼善良。)⑶我們總能熬過去的把這句話換成我們總會過下去的,你同意嗎?爲什麼用熬?(通過這個熬,可以看出漁夫的美好心靈,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六、總結全文,提升中心。

再次讀課文,你想說什麼?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善良)。同時解決上課之初提出的質疑:窮人是真正的窮嗎?不窮。他們雖然物質生活貧窮,但是他們的精神是高尚的,他們勤勞、善良,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板書:富有)

七、課後作業:

選擇:

1、(以體現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自主性。)窮人漁夫和妻子桑娜決心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撫養七個孩子成長,他們怎樣克服困難的?

2、請同學們做一回文學大師,幫助他們把孩子養大,好嗎?

八、續寫練習:

一是訓練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二是激發學生潛在的道德素質,與漁人夫婦高尚的品格產生共鳴,三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九、教學反思:

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着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爲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10、《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以“別餓壞了那匹馬”的善意謊言成全一個極其喜歡看書但又沒有能力看書孩子願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樸實無華,可是在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蘊涵着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作者“我”對那個良苦用心的`殘疾青年萬分感激。

用“別餓壞了那匹馬”做題目,至少有兩層主要意思:一是這是文中殘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謊言。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我纔會心安理得地去讀青年的書;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故事纔會顯得如此的動人;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青年的形象纔會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餓壞了的馬”,青年知道,後來我自己也知道。

設計理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認爲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個性化閱讀”。《別餓壞了那匹馬》全文描寫細膩、情真意切。本設計力圖讓學生自讀自悟,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讀敏感,去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對人物的刻畫描寫,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蒐集相關事例、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謊言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可是有些謊言卻是善良的,給人帶來真誠和溫暖。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一個善良的謊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關心和溫暖。翻到書本第44頁,一起來學習第10課《別餓壞了那匹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聯繫上下文想想新詞的意思。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二)反饋交流。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

(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作爲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它在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馬草賣給殘疾青年,離開書攤時,青年囑咐“我”的話。他的話,看起來是對自己家的那匹馬的關心,不讓它餓着,實則是免去了“我”尋找馬草買主的辛苦,讓我把時間花在看書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見“我”揹着馬草走向書攤時,吩咐妹妹碧雲的話。這話既是說給妹妹聽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絕買這無用的馬草;更是說給“我”聽的,讓我能心安理得地看書。青年既幫助了“我”,又很好地維護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對青年說的話。每天“我”都想象着馬“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書。關心馬,就是“我”對青年的關心。)

3.我們知道,原本無馬,爲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殘疾青年卻假稱有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呢?

(殘疾青年具有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三、細讀課文

(一)課文中有不少語句,表現了青年的美好品質。讓我們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後用心讀一讀

(二)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爲什麼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麼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麼?)

3.“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着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他爲什麼急了?)

4.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後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馬草的馬嗎?那麼,“我”看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麼?)

剛纔我們通過仔細閱讀課文,瞭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麼“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三)現在就請大家讀這段課文,仔細體會其中的感情。

(四)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裏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雲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而“我”喜愛看書,能聽從父親的教導去扯馬草掙錢。對於青年的幫助,“我”心中感激不盡,因此一心不讓青年家的馬餓壞了。)

四、總結延伸

課文幾次提到的馬,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仔細想想,這匹馬似乎又是存在的。對追求知識如飢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飢餓的馬,爲了不讓我“餓”壞,殘疾青年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感覺到了關心和溫暖。你身邊有這樣感人的事蹟嗎?

(一)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說說感受。

(二)指名交流。

(三)總結:是啊,只要放棄自己的一點點私慾,就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只要每個人付出一點點善意,這個世界將增添許多美麗和歡樂。讓我們每個人都像這位青年一樣,儘自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吧!給別人一點快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五、作業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會有什麼表情,心裏會想些什麼,他又會怎麼做?請你寫下來。

  11、《唯一的聽衆》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摘錄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給“我”帶來的變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美好。

4、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2.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小提琴曲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明確目標

1、通過上節課學習,大家對課文有了一些瞭解,我來考考大家。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這裏的“唯一的聽衆”指的是誰?

2、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經過大家共同努力,解決了一些,誰還記得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

(課文寫的是我從不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參加各種演出,爲什麼要以《唯一的聽衆》爲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不可以理解爲大家認爲文中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那位老婦人呢?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課件出示:你認爲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是誰?

二、 精讀課文,解疑合究

1、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深入思考,看看文中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說說理由。

2、研讀。

這位唯一的聽衆,她不曾給過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導,也不曾給他講解過拉琴的竅門。那麼,她是怎麼幫助作者的呢?

感悟一:老人的語言

師: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老婦人言語的句子,並想想她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的。一邊讀,一邊想,並在書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出示:

(1)“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裏坐一會兒。”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衆嗎?就在每天早晨。”

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當時的情況,一人讀老婦人的話。

談談你從老人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小結:是啊,對於一個毫無信心的人來說,一句鼓勵的話就是莫大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合作讀讀這段話,一組讀當時的情況,一組讀老婦人的話。

(2)“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誰來談談你從老人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如果你就是這位初學小提琴的人,在灰心喪氣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溫暖、快樂、興奮、激動)

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一句話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作者的感覺。老師讀當時的情況,女同學讀老婦人的話,男同學讀作者的感覺。

同學們,這樣的語言不單單給作者帶來快樂的情感體驗,還有着更大的作用呢!在老人鼓勵下,作者有了怎樣的變化呢?請大家把作者的變化這部分讀一讀。引導學生聯繫前文,體會作者的變化。

(3)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這句話和前面幾句話有什麼不同?

這句話是一個轉述的話,如果把它直接變成老人說的話,怎麼說?從老人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感悟二:老人的眼神

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呢?用橫線畫出來,讀一讀,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出示幻燈片)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指名讀三句話,你發現了什麼?(在寫老人的眼神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語——“平靜”。)

你們怎麼理解“平靜的眼神”?引導學生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動。

作者從老人的眼神裏讀出了什麼?(對自己的鼓勵、期盼、肯定、讚許)

小結:是呀,老人的鼓勵、關愛,都蘊涵在她的眼神裏,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說明作者讀懂了老人的眼神。讓我們把這些深刻的含義朗讀出來。

注意句後的省略號,讀得慢一些、深長一些。

三、 品讀文本,質疑再究

1、學生質疑:作者知道了老人不是聾子,爲什麼不把真相說出來呢?

作者聽到妹妹這番話以後,心裏是怎麼想的,當他再一次走進樹林,面對這位老人的時候,他又是怎麼想的?拿起筆,把作者當時的想法寫一寫。

要善於做聽衆,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像讀課文那樣讀自己的文章。

詩一般的語言,一個默默地拉,一個靜靜地聽。這個感人的畫面一直銘刻在我的心中。 配樂齊讀最後一段。

2、課文中妹妹的角色是必須有的嗎?

四、檢測反饋、拓展延伸

1、人世間最動聽的話語是關愛的語言,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偉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大家想不想看呢?閱讀《心靈有耳》,思考:短文中的老人與《唯一的聽衆》中的老人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

2、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也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和關懷,選擇一件寫一寫,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五、教師寄語

課文學完了,老師有一句話送給大家:

一個人的成功,既離不開別人的鼓勵、欣賞,也離不開自信、努力。只有在愛的土壤裏,只有在汗水的澆灌下,人生纔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12、用心靈去傾聽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2、 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3、 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重點: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難點: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傾聽。上課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地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話語?

2、板書完整課題。交流學案:課文寫了誰用心傾聽誰的話語?

3、明確蘇珊的身份以及和“我”的關係。

二、瞭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1、“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短語,用圈圈出來。

2、交流詞語,師板書。

小時候 有一天 那天 從那以後 一天 長大以後 終於有一天 過了一段時間

4、 用心讀一讀這些詞語或短語,你發現了什麼?(交往時間長、交往次數多)

5、 我們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交往的呢?抓住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跳讀課文,想想那幾件事情是詳細寫,那幾件事情是簡單寫的?

小結:爲什麼有的詳寫有的略寫呢?詳寫的事情應該是作者印象深刻的事。可見,我們寫文章也要做到有詳有略。試試用上這些詞語,用簡要的語言說說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6、 如果用上一些連接詞說交往過程會更加順暢。如先,再,然後,接着,最後

教師小結:抓住詳寫的事情和連接詞能幫助我們更加完整更加簡潔地說主要內容。

三、聚焦重點內容,交流感動之處

1、 在小時候的“我”眼中,蘇珊是什麼?長大後,我又把蘇珊當做什麼人?

板書:xx 第二個母親

2、 小精靈這個詞語讓我們聯想到“可愛、聰明等”,而母親的稱呼卻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從小精靈到第二個母親,我們能感受到“我”對蘇珊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我對蘇珊的感情越來越深。面對一個從未謀面的人,面對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我卻在心裏把她當做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爲什麼?

3、 請你在文中的事例中選擇一件最讓你感動的事例,用心讀一讀,同時畫出關鍵詞句。想想從哪些詞句中讓你體會到蘇珊對“我”的關愛。

4、 全班交流重點句子。

“你夠得着冰箱裏的冰塊嗎?”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

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你知道嗎,這隻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5、 小結。

四、昇華情感,抒發心聲

蘇珊作爲問訊處的工作人員,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困難時給予幫助, 痛苦時給予安慰,像一位母親那樣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可是,就在我們準備見面的前兩週,她去世了。對於“我”來說,心中有着千言萬語想要跟她訴說。寫下來。交流。

五、佈置作業,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