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三年級課件 >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課件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課件

【教學目標】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課件

【基礎知識積累】

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愛撫、團聚、情節、記性、保存、陰暗、低微、寒意、深奧、詳細、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聲痛哭、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北風怒號、匆匆忙忙、飽經風霜”等詞語。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愛撫、團聚、情節、記性、保存、陰暗、低微、寒意、深奧、詳細、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聲痛哭、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北風怒號、匆匆忙忙、飽經風霜”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

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拓展與延伸】

找一找描寫魯迅的相關文章進行閱讀,進一步瞭解魯迅先生。

【重、難點突破】

通過關鍵詞、關鍵句的揣摩,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魯迅先生《故鄉》中的一個片段,主要是寫他兒時的玩伴閏土的。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介紹魯迅先生的文章,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瞭解魯迅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板書: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二、初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試着用小標題的方式說出來)?你從中瞭解到了魯迅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提示:問題十分簡單,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和魯迅先生的人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要求學生以空行來分層理解課文。

教學參考:

事情:深受人民愛戴;談“水滸傳”;談“碰壁”;求助車伕;關心女傭阿三。

對魯迅先生的認識:談《水滸傳》表現了他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談“碰壁”表現了他對舊社會的痛恨;救護車伕則表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關心女傭阿三則表現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他自己。總之,是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他才贏得那麼多人的愛戴。

你發現第一段與後面幾個段落有什麼聯繫嗎?

教學提示:這個問題統領全文,不僅可以弄清文章的結構,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學習與理解。要求學生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來回答。

教學參考:

第一部分提出一個問題:魯迅先生爲什麼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後面幾個部分則用魯迅先生的幾件生活小事從不同側面回答了這一問題。第一部分和後面幾個部分是因果關係,第一部分寫的是果,後面幾個部分寫的是因。

三、分段學習課文

啓發思考:我們以前學過很多寫人的文章,你們還記得學習這樣的文章最重要的方法是什麼嗎?

教學提示:目的在於啓發學生加深對寫人文章學習方法的理解與鞏固。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學習本篇課文。要通過關鍵詞、關鍵句的揣摩,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通過朗讀的方法輔助學生理解,並且要注意加強朗讀的指導。

教學參考:

對課文重點對句子的理解:

①我呆呆地望着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爲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可每學一個小故事,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

②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這句話表面看是在誇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簡短的語言描寫,透出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如談《水滸傳》一段,“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一句中,一個動作——“摸”,一個表情——“笑”,再現了伯父那慈愛寬厚的長輩風度和詼諧風趣的話語特色。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伯父動作的品味,感受伯父的慈愛和寬厚,和小周曄一起走進那段茶餘飯後的愜意時光。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理解這句話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適當介紹時代背景:因爲當時社會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爲了喚起民衆覺悟,揭露反動派的醜惡嘴臉,寫出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反動派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不允許發表,而且對他本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鬥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鬥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再如救助車伕一段,爲了準確地寫出魯迅兄弟倆救治受傷車伕的情景,連用九個動詞──“扶、蹲、半跪、拿、夾、拿、洗、敷、扎”,突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在教學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有特色的語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領悟。可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把自己置身其間,或把自己當做文中的“我”,與作者一道經歷救助過程,體驗救助前後“我”的情感。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互相評,看看能不能通過朗讀體現人物不同的感情(車伕的痛苦及感激之情、伯父和爸爸的關切之情、救助後伯父的憤激之情、“我”的疑惑不解)。要注重發揮示範朗讀的作用,注意感悟與朗讀的結合,以此加深對人物情感的體驗。

④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裏的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當時的情景給“我”印象之深;他“變得那麼嚴肅”,手“半天沒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等表情、動作的描寫,說明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它的憎惡之情而怒形於色。

可以通過想象伯父魯迅的心理活動來理解這句話。他可能想到這位車伕冒着嚴寒出來拉車,家庭生活是多麼困苦。伯父由這位車伕又想到了千千萬萬的窮苦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都是社會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無法解除窮苦人的痛苦,因而臉色變得嚴肅。這句話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

四、誰能說說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呢?

教學提示: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作者寫作文章的目的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我們平時所總結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加深學生對魯迅先生精神品質的認識。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很容易地答出來。可點名後進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教學參考: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