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一年級課件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通用6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課件編寫工作,有趣的課件,使得課堂不再枯燥無味。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課件起輔助教學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通用6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 篇1

一、說教材

《分類與整理》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較少的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根據事物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

教材是以遊樂場的情境圖導入,一年級小朋友他們的年齡小,比較喜歡買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圖很適合孩子們的心理,所以我創設情境導入,並在這個情境主線的貫穿之下,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力求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基於以上的設計思路,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收集的數據。

3、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於孩子們能按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繫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着數學。本節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爲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節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數。

我出示了兩個書架,讓孩子觀察兩個書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接着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願意從哪個書架上找?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環節可以在孩子們心裏爲分類和整理做下鋪墊,整理過的書架是更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書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類方法

1、在剛纔的討論交流中體驗到生活中需要整理,我適時出示課件。孩子們手中拿着各種各樣的氣球,這時候我問孩子們“這麼多的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接着我又讓孩子們親自動手把手中的氣球來進行分類整理。隨着學生的操作,氣球都被孩子們一一整理好,緊接着我讓孩子們在臺前來展示一下自己分類的結果。相機我介紹了象形統計圖。

(三)鞏固練習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讓學生整理書包,分撲克以及教材上練習的第二題。

本節課,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按單一標準、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體驗到分類與整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們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共同提高,共同成長!謝謝大家!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來完成。對於這一類型的課,尤其是低年級,我一直都很矛盾。如果放手,感覺課堂紀律會混亂,而不放手又覺得沒有讓學生親自去體驗這個過程。對於本節課,我覺得很不理想。不是學生的表現,而是我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時顧此失彼。擔心時間不夠,完成不了任務,所以很多地方都講得不細膩。練習中把整理書包放在了前面,這個也很不合理。總之這節課問題多多,希望各位老師把這節課看成是一節問題示範課,一起來幫助我解決問題,解決我教學中的困惑。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 篇2

教學目的:

1、整理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小數乘、除法。

2、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結果與第二個因數和除數的關係。

3、應用運算定律能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簡便運算。

4、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會用循環小數表示商。

5、能用進一法和收尾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要對本學期所學和知識進行總複習。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複習小數乘除數計算。[板書課題]

二、整理複習

1、口算:

(1)120頁第1題

填書。

(2)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簡要小結。

2、在計算中理解法則。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計算小數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麼?

3、簡便運算

(1)123頁第2題

填書,集體訂正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乘法的運算定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32×1.25

10.1×8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計算結果有幾種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麼叫循環小數?

二、在判斷中辨析概念。

1、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它的積是兩位小數。

2、M×0.98的積一定小於M。

3、3.636363是循環小數。

4、2.5×17+2.5×13=2.5×(17+13)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每天看35頁,要看4天。

三、在運用中掌握方法。

師:學會小數乘除法,還要學會運用知道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1、120頁第2題

學生審題,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說一說怎樣想的。

2、123頁第4題

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3、李老師用200元買字典,每本40.8元,可以買幾本?

4、工地上有171噸貨物,用載重8噸的汽車要運多少次?

四、複習小結

今天這節課複習了哪些內容?還有什麼問題?

六、作業。

P123頁第1、3題,P125頁第13、15題。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 篇3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第1課時《分類與整理》。分類與整理是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單元的“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體驗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本節課選取學生熟悉的遊樂場場景爲基本素材,通過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氣球分類的活動,啓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並將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2、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比一比、等活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表達的能力,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3、情感目標:初步體驗將生活中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好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本節課的重點是: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並將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二、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

《課標》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興趣就顯得更爲重要。因此,在本節課開頭我採用了猜一猜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什麼?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並將小禮物獎勵給今天表現最棒的同學,引導學生給小禮物歸類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主要內容通過多媒體、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掌聲鼓勵等方式體現愉快的教法。在練習時,採用美觀的圖片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2、探究發現法

本節課選取學生熟悉的遊樂場場景爲基本素材,通過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氣球分類的活動,啓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並將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3、聯繫生活法

《課標》中強調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我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習分類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用途,瞭解生活中分類現象,體會分類的作用如此之大。

三、說學法

教師的教還有賴於學生的學,“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法的指導,本節課我結合實際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學習:

1、實踐操作法

本節課創設讓學生參與操作的實踐活動,如在教學中運用學具,將氣球按顏色或形狀爲標準進行分類。讓每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操作實踐,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比一比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分類的過程,掌握了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在“做中學”的新理念。

2、學習討論法

討論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啓發,加深理解,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對“你是怎麼整理的,爲什麼這樣整理?”這個問題充分發表見解,給學生的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較大的空間,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鑽研精神,並訓練了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有五個環節: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本節課通過情境創設爲學生帶來6件禮物,激發學生興趣,禮物爲6件,是通過顏色和大小得來,初步讓學生感知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緊接着聯繫生活說說分類的現象,體會分類的作用之大。最後利用整理前後的書架的便捷,揭示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創設情境:小朋友手中的氣球該如何分類?

(2)動手操作:同桌兩人爲一小組,合作探究,將遊樂場的氣球按顏色或形狀爲標準分一分,數一數,將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3)展示結果:通過展臺和黑板,展示學生的作品,並將分類結果整理成圖或表,讓學生初步認識圖和表。

(三)課堂練習

1、將水果和蔬菜進行分類。

2、將平面圖形整理成圖,並按圖填一填表,按表比一比多少。

3、將飛機、輪船、汽車、摩托車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

(四)課堂小結

我們可以以形狀、顏色、用途和功能等標準進行分類。由於選擇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會不同。我們可以將分類結果整理成圖或表。

(五)作業佈置

練習七1、2題。

五、課後反思

分類現象應聯繫生活,靈活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表述不完整和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應旁敲側擊引導學生回答,而不能代替學生回答,應將機會留給學生。語言也應該更精煉。

最後,謝謝各位老師,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 篇4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其內容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和“起立遊戲”、“送信遊戲”等。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學生分析

學生認識了0~10並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後,已具備瞭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於日常教學中,班上的人數較多,活動空間有限,組織起來也較困難。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學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有序、愉快地參與到各個活動中來,是本節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設計理念

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纔是活的知識。爲此,我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含義。

2.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1.展示——“數學樂園”全景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2.書課題:數學樂園

3.“數字之星”的方法激勵學生多發言、多動腦。

二、活動(一):走迷宮遊戲。

1.對0~10各數的認識。

(1)說數字:學生說出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的數字0~10,教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2)用數字:引導學生用黑板上的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說一句話。

(3)找數字:啓發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字娃娃”,體會數字的重要性,並邀請“數字娃娃”一塊兒做遊戲。

(4)排數字:啓發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點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學生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排數字卡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

2.引入“走迷宮”活動。

(出示小黑板)教師以一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導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這怎麼辦呀?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迷路了,怎麼辦纔好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做,只要你按

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於是聰明的小白兔按xx的話去做,終於回家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樣走的嗎?

4、獨立走迷宮——幫助小白兔找家。

讓四個學生分別在四塊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筆畫不同路線,其他學生在課本上畫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線。

5.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6.律:教師引導學生找其中的規律,如,“從1走到2有幾種方法?”“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作爲課後的作業,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 篇5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問題例題6中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解決問題例1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利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逆向思維解決問題,我緊密地圍繞新課標闡述的建議,結合三維目標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正確解答。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找準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的條件,並確定解題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獎勵小粘貼、學具

五、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貼近學生生活,聯繫平時習慣,以學生爲主導取向的活動開展教學。

六、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的自主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我利用學生熟悉的實物貫穿整個課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導入,複習昨天學過的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並解決問題,併爲新授知識製造鋪墊:發放獎勵粘貼

第二環節:新授,創設情境,老師向高老師借了獎勵粘貼忘了數是幾個,剛纔已經發下去一部分,現在剩下一部分,誰能幫幫老師,原來有多少個?

(有的同學可能看到了獎勵粘貼上的痕跡,較容易想到發下去幾個,剩下幾個,合起來就是原來的,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下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主動思考,有效進入今天的新授知識,並還原事情,出示圖片,讓學生有初步的畫圖算數意識。)

第三環節:

數形結合,利用書上例題,再次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通過擺一擺,算一算,逆向思維突破,重現事情進過,認知求原來的數量,用加法解決。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從觀察直觀實物開始的,直觀思維更佔優勢,抽象思維能力處於發展時期,讓學生把圖形和數結合,通過用小圓片代替擺一擺,算出結果。再次感受思考過程。

第四環節:我來當老師

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自己所用,給同學出相似的題,這個過程也是讓學生互相評議,互相矯正,互相學習的過程。

第五環節:休息,拍手歌

一年級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有限,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幫助重新集中注意力。

第六環節:鞏固習題聯繫,

教材第100頁第5題,教材第100頁第6題。

此題稍有不同,只出現了一個數以及用詞“同樣多”,從而引發低年級兒童對審題的重視。

小結:這幾個題目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兩個部分合起來,求原來有多少。

(都用加法計算)

第七環節:作業:第100頁練習二十三,第7題、第8題。

及時瞭解學生準確率,反饋教學效果。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課件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85頁例1以及課後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併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複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師:這節課,老師想帶領小朋友們做幾節律動,看誰的眼睛亮最先學會,好不好?

(教師示範:拍手兩下拍肩兩下。師重複兩次後邊做邊說:學會的可以跟着老師做。師生一同接着活動,重複四、五遍後教師喊停)

師:真不錯,那再換一組頭部運動:左右左右左右。(學生隨着老師的示範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師:做得真好!剛纔小朋友們爲什麼學得這麼快?

生:因爲動作太簡單。

生:就是幾個相同的動作重複做下去。

師:那你們能不能也創造一組這樣的動作讓大家跟着做一做?

(學生思考,自己比劃。)

師:好,誰先上來把你創造的動作教給大家,看誰最勇敢。

生:一邊說邊做。

師:真棒!創造了這樣特殊的動作讓我們大家做,其他小朋友還有沒有自己的動作。

師:像這樣的一組動作重複做下去就叫做規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課始我安排了“做律動”的遊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感知了規律的存在。】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觀察場景,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開了聯歡會,特意把場地裝扮了一下。看,漂亮嗎?用什麼打扮的?(出示課件)

生:有花、彩旗、燈籠。

師:都是什麼顏色的?

生:有紅旗和黃旗,有紅燈籠、藍燈籠,還有紅花和紫花。

師:它們是亂擺亂放的嗎?

生:它們排列的也有規律。

師:那好,我們就來研究都有怎樣的規律。(出示彩旗的課件)彩旗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之間合作)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黃紅黃紅黃紅。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我發現彩旗在排列時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這樣重複地排列下去的。

師:很棒,那是以什麼爲一組排列的`呢?請你試着在書上圈出來。

生:是按黃紅爲一組重複地排列的。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找規律已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但要想完整的表達卻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規律說完整、說清楚,既加深“規律”在學生腦中的印象,又體現了對學生學會完整表達自己思考方法習慣的培養。】

師:是啊!彩旗是按這樣的規律排列的,再看看燈籠呢?(課件出示燈籠的排列,留給思考的時間)

生:燈籠是按一個紅兩個藍爲一組這樣排列的。

師:是這樣嗎?(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樣的規律?看誰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爲一組排列的。

師:是的,彩旗是按黃紅一組重複排列的,燈籠是紅藍藍爲一組重複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爲一組有規律的排列的。從這裏找到了這麼多的規律,棒極了!

師:看,誰能猜一猜這個後面是什麼?

生:後面是一個紅色三角。

師:可以怎樣想呢?可以先觀察形狀再觀察顏色。

生:因爲前面的圖形是按一紅一黃有規律的排列的,所以後面是一紅一黃。

師:小朋友們同意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說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設計了“想一想”的場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活動中,探究發現規律、體驗規律,使學生在動眼、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加深規律的概念】

2.圖形的規律

師:按你找到的規律,把後面空白的圖形塗上顏色。(學生拿出圖塗色)

教師巡視,發現有塗完的同學,可以讓互相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介紹你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塗的。前面是按綠黃一組重複排列的,到了這裏正好是塗綠色和黃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紅紫這樣的順序重複的,後面就要是紅色和紫色。(學生到展示臺前介紹)

師: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

生:同意!

師:檢查一下,有沒有塗錯的同學?

生:沒有。

師:把紙和彩筆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誰收拾的最快!

師:看到小朋友們都能找到圖形的規律,頑皮的智慧星想來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圖形藏了起來.

(課件演示:頑皮的智慧星笑着擋住了每一組其中的一個圖形)

師:看!智慧星先把誰藏起來了?生:紅色的圓形。

師:同意嗎?生:同意。(課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師:智慧星又把誰藏起來了?生:黃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師:對嗎?生:對。

師:這個智慧星的後面是誰?生:綠色的三角形。

【幾組圖形的規律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來。當課件演示掌聲想起時,學生的熱情很高,會忍不住也鼓起掌來,充分體驗着成功的快樂,並且爭先恐後的搶着回答問題。】

3.猜規律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猜對了。下面,老師也想擺一擺有規律的圖形,請看老師做的。(出示 PPT)。

師:誰來猜一猜,老師下面接着會怎樣擺?

生1:會是一個紅色正方形和一個藍色圓形.

生2:可能是一個黃色的三角形。(教師接着操作)

師:誰猜一猜,下面會是什麼圖形?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一個紅色的三角形,兩個藍色的圓形。)

師:爲什麼第一次答案多種多樣,這一次都認爲是一個紅色的正方形和兩個藍色的圓形呢?

生:因爲前面就兩個圖形,還沒有找到規律,後面找到了規律了。

師:是呀,只有圖形重複出示了兩三次之後才能找到規律。也就是說圖形的規律不僅要看形狀、顏色,還要看數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本環節讓學生在猜測圖形的活動中,更加明確規律的概念,加深對規律的認識,培養了推理能力。】

三、實踐運用,體會規律

1.85頁做一做。

2.欣賞規律美

師:生活中規律也是無處不在的,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髮現原來數學離我們並不遠,原來我們的學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

3.創造規律

師:這麼多的規律,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其實,你們的雙手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規律美。現在請小朋友們當一個小小設計師,發揮你們聰明才智,創造出規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筆創作規律,分組合作,想想該怎樣設計纔有規律,然後動手畫一畫。看哪組作品最多。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活動結束後,教師有目的的讓學生展示)

【在本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擺學具的活動中創造規律。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規律,找了規律,並且創造了這麼多的規律,希望你們長大後當一個真正的大設計師,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