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教育公平問題的含義及措施

教育公平問題的含義及措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教育公平問題的含義及措施

教育公平問題的含義及措施

一、教育公平的多重含義

從教育實踐主體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爲學生公平與教師公平。學生公平是指對待和評價學生公平與否的問題,而教師公平則是指對待和評價教師公平與否的問題。

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可分爲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起點上的公平是指每個人不受性別、種族、出身、經濟地位、居住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均有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過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觀兩個方面以平等爲基礎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結果公平即教育質量平等。

從教育公平的結果是根據一定的公平原則進行操作而產生的這一角度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爲原則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結果的公平。教育原則公平是教育結果公平的前提條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驟合理化,固定下來,形成公平的程序,還需要各種形式的監督機制、監督機構及配套的技術手段,進而保障結果的公平。

從是否把教育實踐的主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着差異,教育公平可分爲同質的教育公平和差異的教育公平。同質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則指導實際的教育活動。而差異的教育公平認爲每個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二、教育公平的主要內容

在調查的過程中,主要以以下內容爲主,進行由點到面的調查瞭解。

(一)不同類學校之間,在諸多建設上的差別。

(二)近年來,學校的辦學效益,在周圍民衆心中的地位。

(三)瞭解各校設施建設隱形投入,看教育發展差距。

(四)看教師的學歷結構及學科搭配情況。

(五)看各校的制度建設,瞭解管理情況。

(六)聽教師課堂教學,看教學公平程度。

(七)看各學校的校風、教風及學風瞭解學校的發展去向。

(八)從校容校貌看學校精神風貌,瞭解學校各種健體怡情、娛心的活動。

通過圍繞以上八方面的內容進行調查瞭解,發覺在縣城中小學校與鄉鎮中小學存在以下教育公平方面的問題,且存在問題多由於歷史的原因,積澱較深,隱患較大。

三、目前我國教育公平的現狀

(一)地區差別,教育差距加大

當發達地區已經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時,西部地區則仍有2 / 3的縣未達到 8 5 %的普及初中標準,西部貧困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則尚未普及初等教育。在教育質量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相關性的調查中呈現出不同的看法,其中51.2%的人認爲密切相關, 30.5%的人認爲聯繫密切,15.5%的人認爲有聯繫但不密切,2.8%的人認爲毫無關聯性。據統計97.2%對經濟發展狀況與教育質量存在的關聯給予了肯定的態度。區域經濟的差別,教育差距的加大阻礙着“百年大計,重在教育”方針的貫徹與實施。

(二)城鄉差別,農村教育問題仍然突出

農村學生輟學、流失率仍然較高,初中生輟學率上升。據相關新聞報道,有的地方農村輟學率高達10 %以上。應當指出,就許多地方的實際觀察,農村學生的流失輟學率,比統計數字要高得多。

(三)各類學校之間固有的硬件建設差距較大。

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僅有一點教學樓及辦公設施,活動場地較窄,且不規範,有的教學點只有幾間老而陳舊的教室。而對於縣城中心學校或者縣直學校,則有專一的教室,專一的辦公室,專一的活動場所,專一的現代設施設備。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各類學校設施的完善程度存在較大差距,據統計26.9%的人對其就讀學校的設施條件比較滿意,50%的人認爲一般,12.9%的人認爲很差,0.2%的人認爲極差,學校之間硬件建設差距的擴大成爲了教育公平的巨大障礙。

四、措施

針對調查所得的以上幾個問題,我認爲當前應採取以下措施努力實現其教育公平。

第一方面,要通過政府行爲,改變傳統觀念,而把教育工作的考覈納入當地政府的德政工程考覈內容,樹立大校小校都是校的觀念,真心認識到投入不足便育人不足,投入不足便育人的質量不高,合理規劃,真正實現“麻雀雖小,肝膽俱全”的學校規劃。對於鄉村的學校,更應沿續這一要求,多投入資金和關注給這些學校,尤其是那些村校及單小教學點。與此同時,政府應加大對尊師重教的宏揚及保護意識,支持、教勵支邊教師,把教師的工作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考量提上政府的議事日程,在細節處抓好學校的規劃、教師的教學、生活等工作。近幾年,各種項目學校如數落戶每一片角落,對各種項目學校的爭取,政府不應只看作是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應主動參與,積極配合,不斷投入到共同建校的良好氛圍之中來。

第二方面,要努力實現現代教育手段的公平發展。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之中,我們只覺得,只要有幾隻粉筆,幾個本子,幾本教科書,便能實現上好一堂優質課的目的,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課本、粉筆、講臺這些只是成爲了實現教學的一種手段。而與此相匹配的電腦,電視、光碟等設施,絕不應理解爲這是好學校才能使用的教學用具,應普及!

要解決這一現象,還是得依靠政府重視教育,加大提高投入,努力實現這一手段的普及化。對於條件差的鄉校,可把先進的一系列教育手段從他們借用或實現學生接對又互補提高學習的一種方法。同時,爲真正能使條件差的學校能實施或承擔起這一使命,可派員培訓或全員培訓,或請專人到學校輔導,或分配優秀且有這一技之長的教師到邊遠的鄉小工作。在研究開發這一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承研單位可以通過更先進的更超前的科研方法,努力讓這一教學手段普及化,以達真正意義上的實施此項工程。

總之,要解決這一突出性較強的矛盾,關鍵是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使之進行到一個比較充裕的校園,讓現代的環境時時閃現在鄉村學校,單小學校的上空,以達到育人的先進性。

第三方面,努力解決教師緊缺編及學科搭配不合理的問題。這得建立一個能上能下,能出能進的長效機制。首先,政府應把教師編制納入宏觀調控體系,實現比例及搭配的合理性,在教師緊缺的狀況下,應多渠道地招聘力爭得到充實的師資隊伍。尤其是在廣大教師緊缺的情況下,充實教師更利於調整其內部結構的合理性。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支教體系,要把條件好的教師,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條件差的學校,進行合理的支教活動,讓去支教的老師真正送去好的管理經驗和好的教學方法。對支教的教師,應建立合理的流通機制,進行鼓勵或褒揚,讓他們時常看到成績的光環,奮鬥的希望。第三,努力實現學科搭配合理。當然,只有擁有充實的教師隊伍,才能實現這一合理的搭配,因此,政府和學校應儘量考慮其使這些機制盤活的措施。並在不斷的實踐之中,力爭實現循環上的跨越和質量上的合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