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蘇軾古詩《花影》朗讀賞析

蘇軾古詩《花影》朗讀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花影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著名作品,這首詩是一首很有趣味的詩作,下面是蘇軾古詩《花影》朗讀賞析,歡迎參考閱讀!

蘇軾古詩《花影》朗讀賞析

原文:

花影

作者: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又教明月送將來。

拼音:

zhòng zhòng dié dié shàng yáo tái ,

jǐ dù hū tóng sǎo bú kāi 。

gāng bèi tài yáng shōu shí qù ,

yòu jiāo míng yuè sòng jiāng lái 。

翻譯: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麼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字詞解釋: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很濃厚。

2.瑤臺:華貴的亭臺。

3.幾度:幾次。

4.童:男僕。這兩句說,亭臺上的花影太厚了,幾次叫僕人掃都掃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時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陽收拾走了。

6.教:讓。

7.送將來: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現,好像是月亮送來的。將,語氣助詞,用於動詞之後。這兩句說,太陽落了,花影剛剛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隨着月光出現了。

賞析:

這首饒有趣味的小詩,作者也有爭議。起因是這樣的:有人查遍了《東坡七集》並未發現此作,而在謝枋得的《疊山集》中卻發現了此詩,於是便欲“正名”爲謝枋得所作,我覺得這有些過於唐突。 無論是《東坡七集》或者《疊山集》都經過後人輾轉抄錄編纂,遺漏詩作和竄入他人詩作的情況並不罕見,謝枋得是個十分崇敬蘇軾的人,他的外號“疊山”,就是從蘇軾的一首七律詩中的首句“溪上青山三百疊”而來,相傳《千家詩》曾經過謝枋得的編訂,喜歡蘇軾詩作的他,極有可能特地將這首詩推薦在《千家詩》的選本中。 還有一個感覺就是,這首詩太像蘇軾的風格了,我們可以揀出蘇軾另一首家喻戶曉的詩來比較一下:“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和這首詩中呼童掃花影的.“天真”舉動如出一轍,同樣也是在貌似無理、貌似調侃的語氣中隱喻了發人深思的道理。 蘇軾的詩有詼諧、靈動的特點,有時充滿童趣,語言也頗有幾分“打油詩”的特色。他曾說:“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對自己剛出生的兒子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這個人才華橫溢,他的詩風格往往出奇出新,並非用“豪放”兩字就能一概而論。他自己曾說過這樣兩句話:“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後》)雖然這兩句原本不是說他自己,但這裏“請君入甕”,將此語拿來形容東坡先生的詩,也十分恰當。 單說這首詩:有人說詩中的“花影”,是形容朝廷中當政的小人,難以驅去,趕不盡,除不絕。這樣解詩不免呆板無味。如果真是形容小人,那蘇軾的水平也太差勁了,“明月花影”,這是何等雅緻的景物,用來形容小人,一點攻擊力也沒有。大家見罵人時,誰把對方罵成“花影”?像劉禹錫《聚蚊謠》,把小人形容爲蚊子,羅隱把尸位素餐的昏官形容爲木偶,這才叫諷刺。 那麼此詩中的喻義又是什麼呢?我覺得,此詩喻義深遠,其中有着一種非常複雜的感情。常言道:“如影隨形。”有形就有影,有因就有果,世間的種種瑣事,正像花影一樣縈繞在花前,揮不盡,拋不去,只要有日月輪迴,只要還停留在這世上,你就躲不開、趕不走這永遠跟着你的影子,不管你喜不喜歡它。 東坡喜歡禪,我覺得這首詩中頗有禪意。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