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金橋感事》古詩譯文及賞析

《金橋感事》古詩譯文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吳融《金橋感事》

《金橋感事》古詩譯文及賞析

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風。

飲馬早聞臨渭北,射鵰今欲過山東。

百年徒有伊川嘆,五利寧無魏絳功?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

①伊川嘆:《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載:周幽王爲犬戎所滅,平王東遷洛陽。周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個披髮的人在野外祭祀。披髮是戎族的風俗習慣,辛有據此預言這地方必將淪爲戎人居住。辛有死後,戎人果然遷居於伊水之濱。

②五利句:《左傳·襄公四年》載:魏絳是春秋時晉悼公的大夫。晉國所在地的山西,是個漢、戎雜居的地方,民族間經常發生戰爭。魏絳曾建議用“和戎”方式解決矛盾,並認爲和戎有“五利”,晉悼公採用了魏絳的主張,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時”的政治效果。

  賞析

《金橋感事》是一首七律,是吳融看到沙陀李克用侵擾,造成危機,唐朝廷戰無成,和無功,發出唐室衰微的哀嘆。唐昭宗大順元年(公元890年)李克用進據邢、潞、磁三州。昭宗不顧多數大臣的反對,採納了宰相張浚等人發兵討李的主張,結果三戰三敗。李克用縱兵焚掠,赤地千里。大順二年正月,昭宗被迫罷了張浚等人的官,二月又爲李克用加官晉爵。吳融時在潞州(今山西長治)金橋,有感於此,寫了這首政治抒情詩。

一開頭就把太行山的`景色寫得雄偉壯美:皚皚白雪覆蓋着巍巍太行,重巒疊嶂,高聳在晴朗的天空。紅日、白雪、藍天,色彩鮮明,宛若浮雕。時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風狂舞,寒意料峭。一個“尚”字,用得極妙,寫出了詩人的心境和感觸。目之所見,體之所感,絲毫沒有春意。景色之美,氣候之寒,更襯出詩人心中的悲涼。兩句爲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氣氛。

頷、頸兩聯,一連串用了四個歷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政治形勢的認識和感嘆。

頸聯筆鋒一轉,由述古喻今進而抒感言懷。詩人沒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來表達。“百年”句用了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個披髮的人在野外祭祀。披髮是戎族的風俗習慣,辛有據此預言這地方必將淪爲戎人居住。辛有死後,戎人果然遷居於伊水之濱。詩人在藩鎮割據的混戰中,預感到唐王朝必將滅亡。他不可能直陳其事,但又不能不說,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辛有的預言生前無人理睬,死後卻備受讚歎,這根本沒有作用。肺腑之言,瀉於毫端。儘管個人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但詩人仍希望皇上採用古時魏絳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魏絳是春秋時晉悼公的大夫。晉國所在地的山西,是個漢、戎雜居的地方,民族間經常發生戰爭。魏絳曾建議用“和戎”方式解決矛盾,他認爲“和戎”有“五利”,晉悼公採用了魏絳的主張,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時”的政治效果。這句,通過肯定魏絳,婉轉地批判了唐王朝這次對李克用的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