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關於中學生閱讀古詩四步曲

關於中學生閱讀古詩四步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因爲古詩自身特定的特點:語言精煉和諧、感情深沉豐富,很多學生在面對古詩閱讀題時難以下手,只停留在詩歌表層意象層面的感知上,難以去進一步挖掘詩歌深層的含義,而無法捕捉到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爲閱讀古詩,應指導學生抓住四個環節,即知人論世、誦讀感悟、品評賞析、探究體驗。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通過反覆朗誦,深入體會,來感受詩歌的藝術形象,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關於中學生閱讀古詩四步曲

一、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最早是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爲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瞭解,這才能與古人爲友,才能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此,後世歷代詩文論者多爲推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詩人的生平、經歷、境遇等都會在詩歌有所體現,並形成詩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個性,決定着詩歌的特殊主題。如,陶淵明的脫俗與田園情結,李白的大氣豪放,王維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閒適與愁苦。

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詩人自身的經歷與境遇離不開社會政治背景,瞭解他在什麼情況下針對什麼東西寫作,也就是把詩作與寫作的時代背景聯繫起來考察。詩歌作爲典型的文學樣式,其思想內容不可能不打上時代的烙印。比如,南北朝時代,北朝戰亂頻繁,加之北方少數民族性格粗獷剽悍,在詩歌中往往表現出尚武精神,南朝社會相對比較安定,故南朝詩多寫男女相思。唐代社會安定,經濟、文化高度繁榮,詩歌題材自然也就豐富多彩,有希望建立軍功的、反映邊塞生活的、描繪山水田園的,等等,達到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顛峯。北宋詩重義理,南宋詩重抒愛國情,明代詩重忠義。鑑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繫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準確地而不是牽強附會地把握主題。

二、誦讀感悟

三分詩,七分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誦讀對閱讀古詩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德國學者克司和伊瑟爾的接受美學認爲:作品本身如果不經過閱讀理解,就沒有任何意義,就永遠成爲沒有生命的,死的語言材料,只有依靠讀者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挖掘,才能實現文本意義的發生。有人說:朗讀如同賦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不錯,要使自己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必須加強朗讀。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特別適合誦讀。誦讀古詩詞,對於深刻地理解作品,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都顯得至關重要。比如《蜀道難》中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作者大膽奇特的想象,只有通過反覆誦讀,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鏗鏘和諧的聲韻之美,感時傷懷、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品讀咀嚼,掩卷深思,嘆惋無窮。

一是熟讀成誦。多讀,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多讀,反覆地讀,要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形成積累,逐步養成整體感悟的能力。

二是聯繫擴充。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繫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繫起來,既可擴大知識面,又可在對比誦讀中提升感悟能力。

三是想象入境。即將誦讀過程作爲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比如《錦瑟》一詩中,首聯迷離朦朧的意境,頷聯悽婉悲怨的情感,頸聯清新明麗的畫面,尾聯的豐富內蘊,缺少了想象的參與,是很難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