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晏子使楚》15篇

文言文《晏子使楚》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爲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爲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晏子使楚》,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言文《晏子使楚》15篇

文言文《晏子使楚》1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3——16題(16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選自《晏子春秋》)

【乙】師曠①撞晉平公

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爲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⑤之。公曰:“釋之,以爲寡人戒。”

註釋:①師曠:字子野,是春秋後期晉國宮廷中的盲人樂師。②援:執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啞:表示不以爲然的驚歎聲。⑤除:清除,去掉。

1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齊之習辭者也 (2)王曰,何坐

(3)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 (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4、選出下列劃線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3分) ( )

A.晏子將使楚/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師曠侍坐於前 D.故撞之/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2)齊人固善盜乎?(2分)

(3)太師誰撞?(2分)

16、【甲】【乙】兩文中,晏子和師曠都長於辭令,你更欣賞哪一個的說話藝術?請說說你的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3、 習:熟練 坐:犯罪 酣:酒喝得很高興 是: 這

14、C 15、(1)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 2)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 (3)太師撞誰?

16、示例一:我欣賞晏子的說話藝術,他在無法澄清“齊人坐盜”這一事實的情況下。巧用類比進行反駁,片言隻語間化被動爲主動,既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又不失禮節。示例二:我欣賞師曠的說話藝術,他先直話曲說,巧妙地將將晉平公說成是“小人”,引起晉平公的`重視,再因勢利導,讓晉平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了勸諫的目的。

文言文《晏子使楚》2

晏子使楚

兩漢:劉向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予?”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張袂成陰 一作:張袂成帷)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裏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裏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時,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幹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說:“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着晏子說:“齊國人都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3

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②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③三百閭,張袂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註釋:①[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儐者]接引賓客的人。③[臨淄]齊國國都。④[袂]衣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晏子使楚( )

(2)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

(3)儐者更道( )

(4)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2、翻譯下列句子。

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語言讓你感覺他是一個怎樣的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出使(2)做,設置(3)改(4)適宜

2、齊國派遣使臣,根據使臣的不同素質派到不同君主(的國家),賢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賢明君主(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他出使無能君主(的國家)

3、機智幽默,善於辭令,勇敢地維護國家權益。

文言文《晏子使楚》4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嬰在這場外交鬥爭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爲_________,把“淮北”比爲_________;把“橘”比爲_________,把“枳”比爲_________。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尷尬

D.忌妒

3.從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晏子與楚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吏二縛一人詣王”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楚王戲晏嬰,你認爲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齊、楚、不盜之民、盜賊

2.C

3.晏子是一個善於辭令,機敏過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4.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機智靈活。楚王興師動衆,卻顯得心勞舌拙,不堪一擊;晏子單槍匹馬,卻具有千鈞之力,所向無敵。(意近即可)

5.敘述晏子出使楚國,用辭令戰勝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表現了他外交上的機智。

6.讓楚王看見並藉此侮辱晏子。

7.“略”。

文言文《晏子使楚》5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題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相同?(2分) ………………【 】。

【小題2】.結合選文內容,你從下面語句中的加點字讀出了哪些信息?(2分)

①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②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題3】.面對楚王的誣衊,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麼?“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晏子有力地反駁了文中楚王所說的哪句話? (2分)

【小題4】.晏子能言善辯,晏子的語言值得品味。文中晏子說“嬰聞之”、“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的.作用是什麼?(2分)

答案

【小題1】C.(2分)

【小題2】①“視”字:突出楚王對晏子態度的輕蔑、驕橫狂妄。(1分)②“笑”字:楚王無法解釋被綁着入楚爲盜的原因,只能低頭認輸。表現了他的無奈、尷尬,自我解嘲。(1分)

【小題3】①“避席”的動作,突出晏子對楚王的尊重(顯示晏子莊嚴有禮的態度。1分)②“齊人固善盜乎?”(1分)。(本題2分。)

【小題4】① “嬰聞之”,留有餘地的說法;“得無、耶”使用了表示猜測、疑問語氣的虛詞(1分)。反駁時語氣委婉。(1分)②晏子既要維護國家的尊嚴,又不激怒楚王以免損害兩國關係。(1分)

文言文《晏子使楚》6

晏子使楚

兩漢:劉向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予?”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張袂成陰 一作:張袂成帷)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一)

晏子出使到楚國。楚人因爲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門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狗門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就能遮天;揮灑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規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國家,沒有德沒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沒有德沒有才的國王所在的國家。我晏嬰是最不賢,沒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二)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現在 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我則) 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接着再)問:‘(他)犯了什 麼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

(三)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爲)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東西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註釋

(一)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以:因爲。

短:長短,這裏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袂:衣袖

命:命令,這裏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裏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不賢,這裏指沒有德才的人。

宜:應該

(二)

將:將要

使:出使

聞:聽說

之: 之 這個消息,代“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左右:身邊的人

謂……曰:對……說

習辭者:善於辭令(很會說話)的人。 習,熟練、善於;辭,辭令;者:......的人。

方:將要

吾:我

欲:想

辱:侮辱

之:代詞,代晏子

何以也:用什麼辦法呢?何以,即以何。

對:回答

爲:這裏相當於“於”。

縛:捆綁

而:表順承

何:什麼

坐:犯罪

(三)

賜:賞賜,給予。

酒酣: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酣,喝得正暢快的時候。

詣:到........去(指到尊長那裏去)。

曷:同“何”,什麼。

爲:相當於“於”,當。

固:本來。

善:擅長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重和嚴肅的意思古代把席子鋪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避,離開。席,座具

聞:聽說

之:代下面晏子說的“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生:生長

則:就是。

則爲:就變爲。爲:變爲。

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實酸苦。

徒:只是,僅僅。

其實:它們的果實。

味:味道

不同:不一樣

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然,這樣。所以:……原因

對曰:回答道

得無:莫非。

耶:語氣助詞,“嗎”?

聖人:才德極高的人

熙:同“嬉”,開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病,辱。

賞析

1、整個故事就是一條成語:自取其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子貢問怎樣交朋友。孔子說:“忠言相告,好話對導,他不聽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數後人對這個成語的瞭解來自本篇課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結果不但輕而易舉被晏子化解了,最後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語的意思是說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難堪,都是因爲自己造成的。

2、面對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這樣回擊楚王:“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晏子的這段話裏,衍生出三個成語:一是舉袂成雲;二是揮汗成雨:揮,甩掉;大家用手灑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樣,形容人很多。當然,這一成語後來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義了。三是磨肩接踵:磨,並;磨肩,肩膀靠肩膀;踵,腳跟;接踵,腳尖碰腳跟。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這一成語也寫作“摩肩接踵”。)

3、當楚王取笑齊國人偷盜時,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這段話中包含了一個成語:南橘北枳。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後人遂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漢語中似乎用於貶義稍多些,形容某種事物因爲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

文言文《晏子使楚》7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

2、熟讀課文,嘗試翻譯全文;

3、讀通全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重點)

(一)自主學習

1、讀課題:“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介紹晏子

3、給加點字注音。

賜( )晏子酒 酒酣( ) 縛者曷( )爲者也 吏二縛( ) 一人詣( ) 橘生淮( )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

4、熟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5、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晏子使楚》講的.是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一讀,讀準字音。(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做到讀音準確、吐字清楚,)

活動二:二讀,(注意正確的朗讀節奏、停頓。感受文章簡約、優美的節奏)

活動三:三讀,分組,分角色讀。

活動四:小組合作討論:晏子使楚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結果怎樣?

(三)課堂檢測: 翻譯下列句子。

“桔生淮南爲橘,生於淮北爲枳”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反思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個性化的語言。(重點)

2、學習晏子熱愛祖國的精神,培養維護尊嚴的品格(難點)

※合作、探究

1、分析晏子和楚王的對話,體會晏子的外交語言藝術。

2、用一個成語或歇後語來形容失敗後的楚王。

3、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麼?

4、小組討論總結:晏子和楚王各是個什麼樣的人? (組內可以先談論交流)

晏子是一個:

楚王是一個:

5、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示?(獨立思考)

※ 課堂檢測

練習冊本課習題

※反思:

文言文《晏子使楚》8

閱讀文言文,回答11—13題。(11分)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齊景公爲高臺,勞民。臺成,又欲爲鍾。晏子諫曰:“君者,不以民之哀爲樂。君不勝欲,既築臺矣,今復爲鍾,是重斂於民也,民必哀矣。夫斂民而以爲樂,不祥,非治國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爲:築 復:又 斂:徵收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齊之習辭者也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君不勝欲 既築臺矣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爲樂

小題3:甲文中晏子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擊楚王,乙文則反映晏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小題4:讀完甲乙兩文你認爲晏子是個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熟練、善於 只、僅僅 經得住 已經

小題2:課內略

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當做快樂的。

小題3:橘化爲枳 關心民生或愛國憂民

小題4:機智勇敢 能言善辯,以國事爲重,以民爲本的人 意對即可

小題1:

試題分析:做此題時,課內重點字詞的解釋要嚴格按照註釋來答,而課外字詞的解釋一是要以課內相關詞語爲基礎,二是要結合所在句子的整體意思來理解。做此類題,關鍵是平常的'積累,在學習課內文言文時,對重點常用字詞的解釋和用法要掌握牢固,並能靈活運用。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句子1時,要注意“非”不要漏譯,以及“焉”的用法;翻譯句子2時要明確這是一個判斷句,同時要注意“以……爲……”這一句式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翻譯文言句子時要關注每一個詞的意思,同時還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細讀甲文不難概括出故事內容,由文中人物表現也可以推斷出人物的特點。

小題4: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對人物的評價。兩文均講了晏子的故事,所以在評價人物時要結合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分析出人物機智、善辯、以國事爲重等特點。

文言文《晏子使楚》9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註釋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和外交家。

習辭:善於辭令,非常會說話。

何以也:用什麼方法呢?

楚王聞之,之:代詞:這個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詞: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時。

爲:於。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短:長短,這裏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賓。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臨淄:淄,音資。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在現今山東省。

閭:音驢,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爲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衆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種,就是人的腳後跟。

命:命令,這裏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裏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不才。

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

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指到尊長那裏去)

習辭者 習:熟練 辭:言辭

今方來 方:將要

嬰聞之,之:代詞:這樣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盜 盜:偷竊

譯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可以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裏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裏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因此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幹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說:“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着晏子說:“齊國人都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10

[甲]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①更道②,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③,張袂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⑤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注:①儐者:接引賓客的人;②更道:改變道路;③閭:古代二十五家爲一閭;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①坐盜( ) ②聖人非所與熙也 ( )

③晏子避席對曰( ) ④故直使楚矣( )

小題2:下列選項中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晏子使楚使子爲使

B.嬰聞之齊之臨淄三百閭

C.寡人反取病焉王子猷、子敬俱病篤

D.今民生長於齊不盜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然則何爲使子?

小題4:結合甲、乙文段的具體情節,分別評述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點。(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因某事犯罪,或者犯……罪(2)熙:通“嬉”,戲弄,(3)座位(4)所以

小題2:D

小題3:(1)葉子只是相似,但它們果實的味道是不同的。

(2)該不會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

(3)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會派你當使臣呢?

小題4:楚王:仗勢欺人 晏子:機智善辯。

小題1:試題分析:“坐”根據“坐盜”可知,是“犯……罪”的意思。“熙”是通假字,先寫出所通的字,再解釋。“席”和“故”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見字,此句中也是該字的常規用法,即分別爲座位和所以的意思。

小題2:

試題分析: A中加點的字,前一個是動詞,出使,後一個是名詞,使者。B中加點的字,前一個是代詞,後一個是助詞。C中加點的字,前一個是羞辱的意思,後一個是生病的意思。D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均爲“在”的意思。

小題3:

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其實”“ 善盜”‘ 然則’“何爲”等。“其實”是它們的.果實的意思,“善盜”是善於偷盜的意思,‘然則’是個複合詞,既然這樣。“何爲”爲什麼。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4:

試題分析: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楚王仗着自己是大國,三度羞辱晏子,甲文中羞辱齊人善盜,乙文中先是讓晏子從小門(狗洞)進入,再是以晏子身材小羞辱齊國無人。可見其囂張霸道、無事生非。是仗勢欺人的表現。而晏子面對楚王對自己和對齊國的羞辱,運用靈活的頭腦,善辯的口才化解了危機,並使得楚王絲毫沒佔到便宜。

文言文《晏子使楚》11

晏子使楚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翻譯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言辭的人,今天他將要來,我想要侮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回答說:“當他到來時,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幹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坐席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爲)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

楚王苦笑着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習辭者:善於辭令的人。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習,熟練。辭,言辭。

之,他,代晏子。

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吏二縛一人詣王縛:捆綁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動詞即委派。

詣:到??去。

時候。

詣:到(尊長者那裏去)。曷:通“何”,什麼。

王聞之:之:這個消息,今:現在。代“晏子將使楚”這件方:將要。事。宜:適合。

何以也:即“以何也”,爲:相當於“於”,當。

謂左右曰謂??曰:用什麼方法呢?以:用。過:經過。

對??說左右:近旁的何坐:犯了什麼罪。坐: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人,這裏指近侍。

犯罪。

重。避:離開。

古今異義詞

其實(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今義:真實情況。

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旁的人。今義:左右表方位,約數。

反取病焉,病,古義:辱。今義:疾病,患病。特殊句式

1.何以也賓語前置:以何也2.何坐賓語前置:坐何通假字:1.曷:同“何”,什麼。

2.熙:同“嬉”,開玩笑,嬉笑。 3道:通“導”

齊之習辭者也,習:古義:熟練。今義:學習。

何坐,坐:古義:犯罪,今義:坐下,動詞。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今方來,方:古義:將要,今義:方,一種形狀。

葉徒相似,徒:古義:只,今義:徒弟,學生。

3.吏二縛一人詣王定語後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文言文《晏子使楚》12

文言文閱讀。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於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回:“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④。妻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節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齊國國君。②霽(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宮的臺階。

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

其 實 味 不 同

2.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①吏二縛一人詣王( )

②晏子避席對曰( )

③晏子入見,立有間( )

④逸而知人之勞(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現象說明了什麼?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請選其中兩人,略作評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其/實味/不同

2.①捆綁;②座位;③一會兒;④舒服(安逸、安樂、安閒)

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②(景公)於是命令下屬拿出衣服和糧食賜給挨餓受凍的百姓。

4.環境影響成長(水土異也)。(意對即可)

5.示例:①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答案不唯一)

文言文《晏子使楚》13

【教學構想】

認識中華文化豐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館看實物,聽解說員講解,直觀而清晰;翻開文獻,自主去尋覓,迅速而全面,通過文字還能直接觸摸那些智慧的靈魂,可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文字的障礙。許多學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內容,學生走不進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學生接觸文言文以來,第一篇較長的文本,文中故事頗具戲劇性,雙方不太友善的對話中暗藏諸多機巧:楚王聽說晏子是善於辭令之人,想借機刁難他,楚國君臣商議,決定通過誣衊齊人爲盜,進而誣衊“齊人善盜”。這些貶損與侮辱,表面上是刁難晏子,實則矛頭直指齊國。面對楚王君臣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機警應變,巧施辯辭,應付裕如。針對楚王誣衊齊人“善盜”,晏子引用橘化爲枳的故事,類比推理出,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卻盜,正是楚地水土、地氣即社會環境造成,讓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這種應變的機智,不懼大國,不畏強權的鬥爭精神,歷經再長的歲月,依然閃爍着熠熠光采。

我們的學生,處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開放,國與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代,對國際時事的關注較之建國以來任何時期的同齡人有了更大的熱情和興趣,此時看機智、愛國、頗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發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有助於他們確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那麼,我們就以內容去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再將他們急於知曉內容的積極心理不着痕跡地轉到掃清文字障礙的環節上,最終興味盎然不費氣力地攻下這一篇較長的文言文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弄清文意,積累實詞

2、學習晏子臨辱不懼,智勝強敵的精神與智慧

教學重難點:1、課文內容的紮實把握。

2、全面瞭解暈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安排:1、自主、合作學習及比較閱讀,突破重難點。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外語學校是培養外交家的搖籃,作爲外校人,當然應該關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風采,你最喜歡的外交家是誰,能說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嗎?(或說說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師與生分享時事:最近以106歲高齡去世的`宋美齡曾是風靡美國的中國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嫺熟的英文,高雅的氣度,善辯機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現征服了美國,征服了羅斯福,使得羅斯福能派“飛虎隊”援助中國人民抗日,對日起到了一定的打擊作用。)

讓我們將眼光再投射到遙遠的諸侯紛爭、戰火頻仍的春秋時期。去領略一下齊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嬰的外交風采(板書課題)。

(導語設計是針對外語學校的學生實際,能激起學生確立美好的夢想,與時事勾連能激起學生對世界的關注,極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請大家看課文。藉助註釋、工具書自讀、自查、自通文意,請你將認爲應積累的詞圈點起來。不清楚的地方請打上?號。

(設計此環節,是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是下一環節合作學習的基礎。)

三、合作學習:

1、四人小組討論①各自的疑難,仍不能解決的派代表上臺板書出來。②每人口譯一遍課文,互相訂正。

2、各小組板書出的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解決。

生答或師答。

提示:該積累的實詞如習、辱、坐、詣、徙,師要有意識地提請學生理解記憶。

(這一環節設計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由學生自主討論及藉助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四、請一生讀課文。其他學生就他的斷句、讀音、語氣、語調等進行評議、訂正。並趁此時機齊讀全文。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此時的讀就是一個質量較高的誦讀,這既是對以上學習的檢驗,同時也可進一步夯實課文的理解把握。)

五、請一個同學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給故事取名叫“晏子智鬥楚王”),只有一個要求:儘量忠實於原文。學生評價,修訂。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以上學習總檢驗,之所以設計成講故事而不是直接說是翻譯,是爲了弱化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在有興趣的積極心態下翻譯全文。)

六、再讀全文,處理課後練習一、二再落實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設計科學的課後練習,系統深入地理解課文。)

七、拓展比較:

1、其實晏子出使楚國還有兩個故事發生了,將這三件事連起來看,我們可以更完整地領略他作爲外交家的風采,《語文讀本》第七冊261面,師範讀,生齊讀。

請對照註釋、看懂原文、再看譯文。

2、從這兩篇看,面對楚國君臣的一再刁難,晏子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

我們來列個表看看。

師給出對比項,小組討論師生共同完成。

明確:

楚王

晏子

刁難目的

應對技巧

設小門迎接戲弄其矮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使楚不入

笑齊無人指晏子不配爲使

齊人多巧移話題

使不肖主以退爲進

誣齊人爲盜指責齊人善盜

引“化橘爲枳”指出比喻、類推

楚之水土使民善盜

反取其辱

不辱使命

(這一設計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比較中有助於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編寫得較好的《讀本》資源。)

八、作爲現代人,作爲有志於做一名報效國家的外交官,我們確實無比敬佩幾千年前的這位外交家,請你對這位古人說一句話:

晏子,我要學習你

提示:高尚的愛國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藝、冷靜機智的外交風采等等。

(學生在科學的方法及井然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與能力,最終還是要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每一堂語文課都需關注的,最後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想針對外語學校學生的實際通過與古人對話落實新課標的這一思想。)

【教學後記】:

文言文教學也能用時事激趣:

有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是“我要學”,而初一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多持“要我學”的被

動心態,如何將這種消極的心態變爲“我要學”的積極心態?老師們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麼方法激趣呢?是老師講故事,還是營造古文化的氣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學實踐證明,學文言文也能與時事相聯,從與時事的勾連中激起學習的慾望與趣味。因此這一課教學步驟的第一環節導入非常重要,在你最喜歡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問題的導引下,進一步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此時引出兩千多年前的晏子,學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的積極心態了。

雖然這個環節花了將近6分鐘時間,事實證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後面的誦讀以及字詞、文句疏通的學習在這種積極心態下就有了順利進行的良好前提。

合作學習前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定要充足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這種方式的形式,要讓它落到實處,必須先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真正不懂的問題通過討論合作解決,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一定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此時的老師僅需要給學生方法上輕巧的點撥,以及學生學習後予以適當的總結。

用好《語文讀本》讓知識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在自主合作學習以及對課後練習進行探究後,學生對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現有了清楚的瞭解,對他也充滿了敬佩之情,此時教師順勢提出晏子使楚的另外兩個故事,在全面瞭解晏子外交風采的心理指引下,學生們興致極高地來到了《語文讀本》裏,這樣的拓展就有效多了,通過比較、歸納,他們就有了與晏子對話的願望。雖是相隔兩千多年,晏子的精神一樣滋養現代的孩子們去樹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上是同學生們共同學完《晏子使楚》後的三點感想。

文言文《晏子使楚》14

晏子至,楚王踢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因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釋加下劃線字詞。

⑴齊人也,坐盜 坐:

⑵其實味不同 其:

⑶詣王 詣:

⑷得無楚之水土 得無:

14.“王笑曰”中的“笑”是 ;“寡人反取病焉”中的“病”是

15.翻譯句子。

(1)縛者曷爲者也?

(2)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所以然者何?

(4)吏二縛一人詣王。

16.請簡析晏子的推理過程。

參考答案

13. ⑴犯 (2)它的 (3)到 (4)難道不是 14.自嘲的笑 沒趣,自取其辱 15. ⑴被綁着的是幹什麼的? (2)聖人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3)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什麼? (4)兩個差役綁着一個人去見楚王。 16.齊人在齊不盜,人楚則善盜,因此是楚地讓齊人變得善盜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15

晏子使楚文言文閱讀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文言文閱讀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

(1)聖人非所與熙也( ) (2)齊人固善盜乎( )

(3)吾欲辱之,何以也?( ) (4)晏子避席對曰( )

(5)酒酣( ) (6)左右對曰(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②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3.楚國君臣採用了怎樣的計謀來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話回答)

4.晏子的回答,體現了一個外交家的風範,請指出晏子外交語言的特點。

晏子使楚文言文閱讀答案

1、(1)同“嬉”,開玩笑;(2)本來;(3)用;(4)離開座位,表示鄭重;(5)暢快;(6)回答

2、①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小官吏捆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

②橘樹在淮河以南就成長爲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兩者只是葉子相似,它(果實)味道是不同的。

3、預先安排抓住齊人偷盜的情境,當晏子到來時,故意帶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齊人都善偷,從而戲弄晏子。

4、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運用比喻、類比等反駁方式反擊了楚王的無禮和無理。

晏子使楚譯文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賞賜給晏子酒喝,喝酒正當暢快盡情的時候,兩個士兵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着的'人做什麼了?’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成爲橘子,它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爲枳,只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爲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社會風氣使百姓善於偷東西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