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必備】文言文作文四篇

【必備】文言文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文言文作文四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原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爲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譯文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才能寫好。很多人的弊病在於:寫作太少,又懶於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人。文章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歐陽修把他寫文章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顯得更加有意味。

字詞註解

(1)頃歲:近年來。

(2)孫莘老:人名,字復明,號莘老。

(3)歐陽文忠公:歐陽修。

(4)乘間:乘機,乘着空隙。

(5)嘗 :曾經

(6)以:用

(7)之:這裏代指歐陽修

(8)惟勤讀書而多爲之。之:代詞,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達到。

(12)疵:瑕疵,引申爲缺點。

(13)指摘:批評,挑剔。

(14)見:通假字,通“現”,發現。

(15)嘗:曾經。

(16)術:辦法。

(17)過:超過。

(18)多作自能見之。之:代詞,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點)。

(19)爲:作。

(20 ) 唯:只有。

文言文作文 篇2

呱呱墜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歲,還不知道牛的樣子。幼小的豬,(小孩)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豬的公母。人們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終卻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個時候,兔子從洞穴裏出來的神態,不是街市之中能夠看見的。

現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塵埃飄拂,遮天蔽日。土地乾裂,縫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遇到這樣的水災,草舍都被沖走。想修繕而不能,人們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這樣的異象,並非上天的罪過。

你難道看不見砍伐樹木焚燬森林,草木蔥鬱的山變得荒蕪。極目遠望,萬山都光禿禿的。百尺高的竹子,都做成了竹筷子。對於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與)劇毒蛇王,都成爲盤中美味。工廠黑色的廢氣蒸騰上升,上達瑤池。貧窮之地招徠商賈,以增加他們的財富。然而方圓千丈之內,連蘿蔔都不能生長,九天之上,星河也不能看見。

哎!人們漫山遍野地設下捕獸的機關和抓兔子的'網。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河海里的水已變得漆黑,各種廢水還在不斷向其中排放。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砍木伐竹,張弓等獸,以至鹿不能奔跑,鳥不能自由飛翔,螞蟻不能羣居,野獸鬃毛豎起也不能看見。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

人們呼吸着濁氣,整天昏昏沉沉。天不再藍,水不再清澈。沒有烏雲,天空爲何陰沉?旭日升起,太陽光彩明亮的樣子也不復存在。看人間,鳥飛而不敢落下,很少能看見野獸成羣奔跑,在這樣的時候,到哪裏去能乞求到青天?

慶幸的是人知道這種災難,人能夠改變這樣的狀況。然而,國家制定法令,民衆有幾個能遵守執行,就無法知道了。

現在天下多災多難。北國井枯,(即使)陳後主再次到來,(也只)當與姓孔與姓張的兩個妃子一齊死在井底;南疆大水,(即使)大禹還活着,(也)只能扼腕嘆息。人們不歸罪於自己而歸罪於造成旱災的鬼怪,不責備自己卻責備共工。不可這樣做啊!城市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應當考慮到子孫後代。人們已經知道後果的嚴重性。然而力行改變,則是那些當權者要思考的。阿諛奉承的小人,捨棄而不要憐惜;國家的蛀蟲,捨棄而必定要追究。

我所夢想的是,河流邊上,楊槐青翠叢雜,舍邊空地上,柳樹榆樹稀疏而均勻地排列着。芳香的蘭花和野草長得十分茂盛。看見柳枝,但人們不去折斷它;看到草坪,但衆人不去踐踏。在街巷之間徘徊散步,眼睛不再迷茫,鼻子不再堵塞,鳥悠適而不怕人,鯽魚偶爾被水邊的動靜驚走。

人是天地所生。現在反而殘害萬物,這(如同)是生下來就吃母親的野獸。現在不應當目光短淺,遺禍子孫。應當作長遠之計來福廕萬代。

今天我執筆於此,所想的是,屋旁長有早蟠桃一株,如今應果實累累。桃樹的枝丫斜伸向水面,我想再駕小舟,拾起它落入水中的桃子,扔進豬圈。坐在銀杏樹下,觀看兒童在樹下嬉戲,在磚鋪的小道上閒適地散步。扼腕嘆惜水中沒有種植菱藕幾株。夏天炎熱的時候,就可以摘菱聚蓮,燒煮成粘稠的粥,侍奉親長。

文言文作文 篇3

天雁落,孤鴻起,紅竹清影,碧水斑駁。帶華陽而披鶴氅,着謝屐而高歌所向。夕陽淺淺,晬容陽陽,屈神府而降百靈,舍簪笏以求清萍。便攜秋杖,緩登綿山。山之所在,乃吾晉西大地。除其泱泱之漠土,唯代代之子墓,父堤母陂,古城修輝,萬載宋氏,以此威魁。故,父兮養我,以厚土之德物、竣山之博木。是以雖方興未艾,猶知以何爲德、以何爲哉。

父者,負也。吾父高德,教子畏葸不及,惠子畏葸不足,養子畏葸不徵。故,以賦性,沐愚子,至今如是。未晬之齡,得賜名之幸;及晬之齡,得拈周之榮;百晬之齡,得宴客之弘。韶年光華易逝,少不更事,曾沿屋角捕蛾,股墜地,不穩入井,父赤身以救。及明世事,父以經教我,扶手臨書,謂吾:“字當爲人,故爾需書瘦骨之楷,以爲錚錚之氣”。

舞勺之年,父植柏柳數棵,於方畝之庭院。當時是,父曾攜我以遊園。園者,於城之右,以桃李聞名諸鄉。及春,綻薇姿桃李;及秋,則有諸碩果,累累以負枝頭。父喜桃李,言非薄倖乃癡情。後吾有知,父亦喜流水,言非無情乃不可違。因父之故,吾亦愛桃李,更喜風起,覺其似俏窕佳人,夢夢娑薇。父知吾思,笑不可遏,稱吾未及弱冠,到已先知情趣。

後三年,父多事,鬢先秋。而立之年已如不惑。性不改,然不喜言語,亦不常歸家。數次相見,更相攜以遊山。常去者,綿山。山之麓,乃晉介子推之墓,割股奉君,不言厚祿。隱後期年,隨火而逝,傲傲清骨,悲哉足乎。山之陰,乃三清大羅宮,須彌之間,戲耍雲霧。靈霄鬥姆,運星辰以繪千秋古蹟,撥羣鹿而登五老經閣。白曾來,霞客亦曾來,而今父來,吾亦來。晨鐘暮鼓,悠悠鶴吟,父曰,道骨者,錚然不變。

又三年,父歸家更不易。吾常望月興嘆,時而恍若見父。仰而思,恐爲同月照異鄉,一秋憾雙人耳。思之,吾時好餌魚。五花龍睛、望天、玉印不知幾何。常餌魚以思鴻雁,若思之久矣,輒常有魚飽腹而亡。嗚呼,吾害生之行徑,不足道也。

去年,父回,與之再赴綿山,森森兮如舊,茫茫兮如舊,皓皓兮如舊。父不言,吾惶惶隨其後。登山麓,過山陰,澹澹幽泉,熙熙容光。山之巔,廣遠難極,滿引霧湯(shang),知其非岱宗、華嶺,然,亦撼若天地之孤鷗。正欲悲來,父熾目如炬,觀山陰已如蚍蜉之大羅。笑言,何其清矣!倘無凡塵之心,則留清明之骨。

吾父如是。

文言文作文 篇4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爲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爲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衆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作《龜雖壽》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心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爲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爲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牀,實爲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衆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爲榮華而殺丁原,爲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爲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爲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乎?”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爲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