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狼其三則文言文及翻譯

狼其三則文言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當中,應該都接觸過文言文翻譯吧,那麼怎樣去翻譯一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狼其三則文言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狼其三則文言文及翻譯

狼其文言文及翻譯 1

原文

一屠暮行,爲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爆,殺狼亦可用也。

其三註釋及譯文

譯文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着。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就跑進去躲藏在裏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隻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裏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着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揹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註釋

1、暮:傍晚。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爲[wèi]:被。

4、遺[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說是埋伏,躲藏更符合當時情景。)

6、去:離開。

7、盈:超過。

8、不盈:不滿,不足。

9、負:背。

10、行室(xíng shì):指農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1、苫(shàn):用草編的席子。

12、去:離開。

13、豕(shǐ):豬。

14、方:才。

15、則:就。

16、股:大腿。

17、烏:哪裏,怎麼。

18、顧:但是

19、死之:殺死它

狼其文言文及翻譯 2

作品原文

狼三則·其三

一屠暮行,爲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戶烏能作此謀也!

解釋詞語

1、暮:傍晚。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爲[wèi]:被。

4、遺[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說是埋伏,躲藏更符合當時情景。)

6、去:離開。

7、盈:超過。

8、不盈:不滿,不足。

9、負:背。

10、行室(xíng shì):指農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1、苫(shàn):用草編的席子。

12、去:離開。

13、豕(shǐ):豬。

14、方:才。

15、則:就。

16、股:大腿。

17、烏:哪裏,怎麼。

18、顧:但是

19、死之:殺死它

譯文

一天傍晚有一個屠夫走在路上,後面被一隻狼緊緊地追趕着。剛好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便跑進去躲藏在裏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隻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裏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着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揹回去了。(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道理總結

對於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於鬥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勇敢地面對,勇敢機智地進行鬥爭;因爲退縮,忍讓是沒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對付能把狡詐奸猾的狼殺死的"屠夫",那就敬而遠之吧。

永遠不要向惡勢力低頭

在面對困難時,不應坐以待斃,而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觀條件,積極開動腦筋,變被動爲主動,擺脫困境。

創作背景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1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小說491。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着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被郭沫若評價道:”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木)三分。“《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衆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小說的巔峯之作。

作品簡介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小說491。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衆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小說之巔峯。

《聊齋志異》中有狼三則。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收錄爲“專題《狼》”,其二被選爲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魯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30課《狼》和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下冊第30課《狼》。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年06月05日-1715年0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爲貢考。郭沫若先生爲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小說集《聊齋志異》。《狼》一共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