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現代詩 > 八年級語文《現代詩兩首》課文精講

八年級語文《現代詩兩首》課文精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長 城 謠》

八年級語文《現代詩兩首》課文精講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反觀歷史的抒情詩。主體意象是長城,但詩中也有對黃河的思戀;抒情主線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但詩中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

《一片槐樹葉》

這首詩寫於1954年,當時詩人已遠離大陸故土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跳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於是詩人的心靈顫慄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於是他借這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了遊子懷鄉之情。

一、基礎知識

1.給紅色的字注音。

焉支( ) 隘口( ) 蹲踞( ) 焚起( )敕勒( )

蟬翼( ) 沾着( ) 槐樹( ) 山巔( )

2.易誤讀的字音

蹲踞jù 不讀jū 敕勒chì 不讀shè 隘口ài 不讀yì

沾着zhān 不讀niǎn 蟬翼chán 不讀dān

3. 形近字

┏焉:焉支 ┏踞:蹲踞 ┏敕:敕免 ┏沾:沾溼

┗嫣:嫣紅 ┗裙:衣裙 ┗蔌:野蔌 ┗粘:粘性

4. 詞語解釋。

【隘口】狹隘的山口。

【冷眼】冷靜客觀的態度。

【軀體】身軀;身體。

【些微】一點兒。

【悲歡】泛指聚會、別離、歡樂、悲傷的種種遭遇。

5. 背記知識

《長城謠》中較直接寫自己雖身居他鄉,卻心繫故國的詩句是“而黃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進______。”

《一片槐樹葉》表達遊子思歸之情的句子是“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學(文體)常識。

《長城謠》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詩人。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1981年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詩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內再版七次。

《一片槐樹葉》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東渡日本,回國後與戴望舒等創辦《__________》月刊。他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並稱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他是_____________派詩歌的倡導者。

【參考答案】

1. yān ài dūn jù fén chì

chán yì zhān huái diān

5.要從你身旁流過 我不眠的夢中 讓我回到你的懷抱裏 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6.席慕蓉 蒙古 穆倫 席連勃 七里香 紀弦 路逾 新詩 覃子毫 鐘鼎文 現代

二、課文學習

1.讀下面詩句,說一說紅色詞語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

(1)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築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的恩怨

【明確】“無情”、“蹲踞”“冷眼”是富有創造性的使用擬人手法,刻畫了長城的形象,表明了長城是民族歷史的見證。這三個詞語都是貶義詞,從表面來看,是寫長城的無情,實際上是寫歷史的無情、時間的無情。它們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歷史的本體狀態--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無情的長城面前,在無情的歷史演變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

(2)爲什麼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明確】“總”“一……便……”抒發了詩人凝聚於長城的熾熱的民族情感。

(3)敕勒川,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明確】“應”“ 仍然”“流進……不眠的夢中”寫詩人對故鄉對長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黃河入夢,表達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那種思鄉之情在心中永遠揮之不去,這一非常具有畫面感、形式感的場景,營造出一種緩慢低迴悽清的氛圍。

2、從《長城謠》中找出運用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並加以評析。

【明確】“蹲踞”“冷眼看”“無情”等句表現了長城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是歷史的見證“人”。

3. 學完《長城謠》,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明確】中國人的思鄉情結。無論何時何地,總忘不了自己的故鄉。

【解析】此題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能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即可。

4. 學完《長城謠》,你對月亮、月色又有了怎樣的理解?

【明確】月亮,月色已成爲詩人筆下思鄉的代名詞。如古人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等均賦予月以特定的含義。詩中“月色如水”是爲了引出夢境,從而突出思鄉的主旨。

【解析】要聯繫到與月有關的文學作品或詩句,並發現其共同點,簡單加以闡釋。

5.請你說說“長城”的象徵意義。

【明確】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於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徵,還是詩人寄託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

這首詩富有民歌謠曲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是席慕蓉詩中佳作。

6.“一片槐樹葉”詩人說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又說它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這樣寫是否矛盾,爲什麼?

【明確】這樣寫不矛盾。前句是借物抒情,詩人對“槐樹葉”的讚美實際上是對故鄉的讚美,暗含了詩人對故鄉美好的回憶和留戀;而後句則說明這種心情是轉瞬即逝,詩人由於遠離故土,往往又伴有極度的傷感。這兩句詩一起說明了詩人當時觸景生情而又極爲複雜的感情。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7. 仿照下面這個哲理性比喻句,以“奮鬥”和“希望”開頭,分別寫出兩個句式相同的哲理性比喻。

生活就是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

①奮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示例:

奮鬥就是與風浪搏擊的那雙槳。

希望就是萬綠之原的絢麗花朵。

8.爲什麼一片“薄薄的的,乾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的心目中卻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明確】因爲它是來自祖國,是祖國的象徵。它寄託了詩人對祖國強烈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因而這片“薄薄的,乾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心目中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9.從全詩看,詩人說這片槐樹葉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寶貴的”,爲什麼又說是“最使人傷心的,最使人流淚的”?

【明確】“最使人傷心的,最使人流淚的”表達了詩人身處異國,對故國懷有深切的懷念之情,以及急欲歸來的迫切之心。

10.“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撿來的了”兩句,即是實寫又是虛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這樣寫的.好處是:表面上是作者對槐樹葉的原處的追思,其實是表達了它是來自祖國便足夠了。

【明確】詩人由一片槐樹葉引發情思,由欣喜而傷感,鄉愁漸濃,借重享槐花季節抒思歸之情。

【解析】此題考察理解及概括能力,要點是將三節詩的主要內容用適當的詞連接起來。不要拘泥一種固定答案。

12.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明確】

《長城謠》文章結構圖

結構圖表如下:

┏長城的滄桑--兩千多年的悲歡離合┓ 心繫故國

長城謠依戀長城--唱不成聲,寫不成篇 ┣ 思戀故鄉

┗夢迴長城--難以成眠,夢迴故鄉 ┛

(2)《長城謠》段落分析

全詩共三節。

第一節,詩人以歷史的視角,凸現長城的滄桑之感。寫歷史,方法很多,即使洋洋灑灑千萬言也未必能反映歷史全貌。但詩人只用一節詩,短短的幾句,便勾勒出浩浩一部長城史,兩千多年的征戰與殺伐。長城,曾上演過多少悲歡離合,而流到詩中的只有寥寥數字:“城上城下的爭戰”,“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詩人完全放棄感情評價,只是讓歷史凸現其本體狀態--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無情的長城面前,在無情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而古老的長城卻飽經滄桑,成爲歷史的見證。

第二節,抒發詩人對長城的依戀和讚美之情。詩人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寫出了古老的長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對自己的影響。“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爲,長城已成爲民族的象徵,成爲祖國的象徵,成爲中華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徵,詩人心繫長城,心繫故鄉,視古老的長城爲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託之所。所以,纔會日夜牽腸掛肚,魂牽夢繞。長城在詩人心中,早已不僅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遺產的象徵。所以,纔會讓多情的詩人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卻又揮之不去,成爲一種情結。

第三節,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於故鄉的思戀之情。詩人夢到的是記憶與想象中的故鄉--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陰山山脈。通過這兩句詩可以看出,故鄉的山水草木在詩人心中有多麼深刻而又久遠的印象,而且作爲中華民族象徵的黃河,也時時在詩人的心中流淌。詩人雖身居他鄉,卻心繫故國。詩人希望有夢,在夢裏回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爲濃濃的鄉思鄉愁讓詩人難以成眠。全詩至此,一位遊子深沉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於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徵,還是詩人寄託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

這首詩富有民歌謠曲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是席慕蓉詩中佳作。

(3)《一片槐樹葉》文章結構圖

詩分三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索,“現在--過去--將來”;另一條是感情線索,“傷感--回憶--企盼”。兩條線同步並行構成三塊:傷感現在,回憶過去,企盼將來,結構圖表如下:

┏傷感現在--見葉欣喜,轉瞬即逝┓ 聲聲含淚

一片槐樹葉回憶過去--樹葉來歷,眷戀故國┣ 字字泣血

┗企盼將來--重溫舊夢,思歸心切┛

(4)《一片槐樹葉》段落分析

詩分三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索,“現在--過去--將來”;另一條是感情線索,“傷感--回憶--企盼”。兩條線同步並行構成三塊:傷感現在,回憶過去,企盼將來。

第一節有四行,僅僅是一句最簡單的陳述句:“這是一片槐樹葉。”而詩人卻採用了極繁複的修飾性定語,用以說明詩人當時睹物生情而又極爲複雜矛盾的感情。前兩句落筆見情,詩人見到槐樹葉彷彿回到故土,讚歎、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而這種心情卻轉瞬即逝。第三句是一個長句,節奏緩慢沉重,欣喜一變而爲傷感。這一節詩要傳達給讀者的,恐怕主要是傷感,而大幅度感情起伏變化,令人難忘,令人感慨。

第二節寫槐樹葉的來歷,追溯過去,揭示槐樹葉的歷史內涵。詩人紀弦曾在南京、揚州、上海等地留下足跡,行蹤遍於大江南北,詩人雖然記憶已老,但他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這正是詩人爲之欣喜的原因。“一冊古老的詩集”在這裏有一定的文化象徵意義,也許是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正因爲詩人心繫故國,繼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才使他對一片來自故土的槐樹葉情有獨鍾。那片小小的槐樹葉,正如一把鑰匙,一下子開啓了詩人心中對故鄉的深刻的記憶,於是濃濃的鄉思鄉愁洶涌而出。

第三節寫對將來的企盼,表達遊子思歸之情。由槐樹葉想到“故國的泥土”,進而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這一節詩人直抒胸臆,聲聲含淚,字字泣血,盼歸之情,難以抑制。

全詩以發現槐樹葉而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季節而收尾。首尾呼應,情思貫通,一氣呵成,構思完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三、深入探究

1.這兩首詩在內容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明確】均抒發了遊子思鄉之情。

2.這兩首詩分別選取了哪些意象來寄託情感?

【明確】《長城謠》:長城、月色、黃河等。《一片槐樹葉》:一片槐樹葉。

【解析】這裏意象指能寄託作者感情的事物。

3.理解詩的精巧的構思。

兩詩的抒情主線都是對故鄉的思念,但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席慕蓉的《長城謠》首節詩扣着一個“謠”字鋪演長城滄桑悠久的歷史,具有豐富的意蘊,故國鄉情悲歡滄桑之嘆,感情極爲複雜;二節由客觀而轉入主觀,以“烈火”寫強烈的故國之情,三節由歷史引入月夜之思,黃河人夢的形象含蓄深沉地表達出愛國之情。全詩意象宏大,情感沉雄鬱勃,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底蘊,情感積澱。抒情已超出個人情感的範疇,而含有全民族的情思。《一片槐樹葉》首節有設懸性質,在對比中引發讀者思考,激起讀者探究其中原因,自然引入下文;第二節的“江南江北”既實行了作者過去的經歷,又虛寫出無論江南江北,總之可以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表現出對故土故國的鮮亮完整的記憶。第三節詩由“楓葉--泥土--回鄉”爲聯想線抒情。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現在--過去--將來”;另一條是感情:“傷感--回憶--企盼”,首尾呼應,情思貫通,一氣呵成,構思完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4.寫作特點。

(1)善選意象,詠物抒懷。《長城謠》選長城、黃河等可作爲中華民族象徵的事物作爲寄情的意象,濃縮在短短的幾句詩中,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一片槐樹葉》則以偶然發現的書裏的一片發黃的槐樹葉爲意象,盡情抒發了遊子懷鄉之情。

(2)語言清新,淺顯易懂。這兩首詩均使用了我們平時所用的語言,給讀者理解詩歌以極大方便。《長城謠》富有民歌謠曲風味,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一片槐樹葉》似在獨白,又似在與讀者對話,語言明白易懂,然又寄以深情。全詩以發現槐樹葉而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季節而收尾。首尾呼應,情思貫通,一氣呵成,構思完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四、遷移訓練

課內閱讀

(一)有感情地朗讀《長城謠》,思考問題。

長城謠

席慕蓉

儘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

儘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

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悲歡啊

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築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恩怨

爲什麼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心中有你萬里的軀體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雲 你的樹 你的風

敕勒川 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1.理解“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築”中的“無情”?

2.長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樣的地位和影響?

3.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戀,結尾卻又說“不眠”,該如何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讀《一片槐樹葉》,思考問題。

一片槐樹葉

紀 弦

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

薄薄的,乾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裏撿來的了,

被夾在一冊古老的詩集裏,

多年來,竟沒有些微的損壞。

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

細看時,還沾着些故國的泥土啊。

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裏

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

飄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1.請寫出第一節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並簡單分析(不超過八十字)。

2.你認爲“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什麼深刻含義,請寫出你的理解。

3.最後一節爲什麼說“去享受一個……槐花香的季節”而不是“桃花香”或其他的花香呢?

4.(探究題)假如在“飄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裏,席慕蓉和紀弦在長城相遇,你認爲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請根據你的知識設計一段對話,不超過一百字。

5.請你寫古人思鄉的完整詩句,至少兩句。

【參考答案】

(一)1.古老的長城飽經滄桑,是歷史的見證,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長城面前,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長城歷經風雨不爲所動。

2.長城在詩人心中,不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遺產的象徵,還是詩人寄託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

3.詩人希望有夢,在夢裏回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爲濃濃的鄉愁鄉思讓詩人難以成眠。

(二) 1、詩人剛見到槐樹葉,彷彿又回到故土,讚歎、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又很快回到現實,這種心情立刻變成了傷感,飄零在外,故國難回,傷心又無奈。

【解析】抓住欣喜--傷感的變化來回答。

2.“一冊古老的詩集”可能有一定的文化象徵意義,也許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

【解析】不要想應該是什麼答案,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寫,語句要通順,必要時可簡單解釋。

3這是爲了與標題“一片槐樹葉”照應。寫桃花香或其他花香就不符合文意了。

4.席慕蓉:“紀兄,幸會幸會。前來享受‘飄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了?”紀弦:“是啊!順便也來感受感受那曾經爭戰的歷史。您的《長城謠》我都背得很熟練了。”席慕蓉:“香港、澳門已經迴歸了,讓我們一同來企盼祖國的統一吧!”

【解析】最好圍繞思鄉還鄉的意思來寫。

5.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②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④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