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詩歌二首》同步練習

《詩歌二首》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詩歌二首》同步練習
《詩歌二首》同步練習
《觀滄海》同步練習
讀《觀滄海》,完成文後問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這首《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時期著名的
家, 家、詩人。他的詩以 見稱。
2.給下面加點詞釋義:
①東臨碣石 ②以觀滄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島竦峙
⑤星漢燦爛 ⑥若出其裏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詠志
3.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句意理解正確的是( )
A日、月的運行,都是從大海裏升起又降落;銀河燦爛,也好像是發源於滄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閃爍,輝映於海面。
C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好像都是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樣。
D太陽月亮不停運轉、銀河燦爛,它們有的沒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
②“臨”字統領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寫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全景式地描繪了大海那種蒼茫動盪的氣勢。( )
④這首詩前八句是實寫,後六句是虛寫。( )
⑤“水何澹澹”是描寫無風時海面水波動盪的樣子,“洪波涌起”是描寫有風時大海波濤洶涌的壯闊氣勢。( )
⑥這首詩通過寫景抒情,借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
5.對這首詩理解做個最佳抉擇( )
A詩人先寫山島風光,再描繪海面景色,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B詩人立足於山島,先遠觀,再近觀,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C詩人先實寫,再虛寫,最後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現大海景象,再描繪島上風光,最後在描繪大海波濤洶涌的基礎上,借擬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抒發自己壯闊的情懷。

參考答案:
1.曹操 東漢 政治 軍事 慷慨悲壯
2.①登上 ②來 ③多麼 ④聳立 ⑤銀河 ⑥好像 ⑦慶幸、很 ⑧詩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龜雖壽》練習題
1 劃分節奏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爲土灰。
2 理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字詞:
烈士:古義 今義
不但:古義 今義
3 賞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 曹操所云:“養怡之福”指什麼?
5 比較閱讀
閱讀《龜雖壽》與《觀滄海》完成習題
(1)用橫線畫出兩首詩揭示主旨的句子。
(2)兩首詩各抒發了作者的何種思想感情。
(3)比較賞析
下列對詩詞鑑賞不正確的是( )
A、《龜雖壽》(曹操)
a、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以神龜、騰蛇、老驥爲喻,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b、“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爲土灰。”是全詩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作者認爲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的需要,決心爲此奮鬥終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後人常用以勵志之語。
d、“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B、《觀滄海》(曹操)
a、開篇寫的是詩人登山觀海的景象。滄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蒼色,故稱“滄海”。澹澹,水波動盪的樣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四句極寫大海的廣闊浩大。星漢,銀河。
c、這首詩通過大海的遼闊壯景的描摹,傳達出詩人自負雄才大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d、結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雖是樂府詩樂章末了因配樂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東征烏桓勝利而感到的喜悅,不能說與正文無關。
答案
1 劃分節奏
神龜 / 雖壽,猶有 / 竟時。
騰蛇 / 乘霧,終爲 / 土灰。
2 略
3 這句詩用比喻修辭寫出曹操雖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幹一番事業,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壯志。
4 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 (1)《龜雖壽》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觀滄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2)《龜雖壽》體觀作者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觀滄海》抒發了詩人期望統一祖國的宏圖,表出詩了寬廣博大胸懷。
(3)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