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書》附錄 ◎前上十志啓臣收等啓:昔子長命世偉才,孟堅冠時特秀,憲章前哲,裁勒墳史,紀傳之間,申以書志,緒言餘跡,可得而聞。叔峻刪緝後劉,紹統削撰季漢,十志實範遷、固,表蓋闕焉。曹氏一代之籍,了無具體;典午絡世之筆,罕雲周洽。假復事播,四夷......

  • 《新唐書》附錄:進新唐書表大綱 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其君臣行事之始終,所以治亂興衰之跡,與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簡冊。而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蓋又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沫,補緝闕亡,黜正僞繆,克備一家之史,以爲萬世之傳。......

  • 《新五代史》 附錄 五代史記序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來,一治一亂,旋相消長,未有去仁而興、積仁而亡者。甚哉,五代不仁之極也,其禍敗之復,殄滅剝喪之威,亦其效耳。夫國之所以存者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方是時,上之人以慘......

  • 《新五代史》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 奚,本匈奴之別種。當唐之末,居陰涼川,在營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數百里。有人馬二萬騎。分爲五部:一曰阿薈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粵質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訖支部。後徙居琵琶川,在幽州東北數百里。地多黑羊,馬嵒前蹄堅善走,其登山逐獸......

  • 《附錄》附錄二 四書章句集註定本辨大綱 附錄二四書章句集註定本辨吳邑吳英伯和氏撰辛未夏,兒志忠學輯四書朱子注之定本,句考之而有所疑,折衷於予。此非易事也,得不盡心焉!定本句有不待辨者,有猶待辨者,有不可不辨者。不待辨者維何?如大學誠意章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

  • 《新五代史》 卷七十三 四夷附錄第二大綱 兀欲,東丹王突欲子也。突欲奔於唐,兀欲留不從,號永康王。契丹好飲人血,突欲左右姬妾,多刺其臂吮之,其小過輒挑目、刲灼,不勝其毒。然喜賓客,好飲酒,工畫,頗知書。其自契丹歸中國,載書數千卷,樞密使趙延壽每假其異書、醫經,皆中國所......

  • 《遼史》附錄 進遼史表大綱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臣脫脫言:竊惟天文莫驗於璣衡,人文莫證於簡策。人主監天象之休咎,則必察乎璣衡之精;監人事之得失,則必考乎簡策之信。是以二者所掌,俱有太史之稱。然天......

  • 《遼史》附錄 進遼史表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臣脫脫言:竊惟天文莫驗於璣衡,人文莫證於簡策。人主監天象之休咎,則必察乎璣衡之精;監人事之得失,則必考乎簡策之信。是以二者所掌,俱有太史之稱。然天......

  • 《新五代史》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大綱 奚,本匈奴之別種。當唐之末,居陰涼川,在營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數百里。有人馬二萬騎。分爲五部:一曰阿薈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粵質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訖支部。後徙居琵琶川,在幽州東北數百里。地多黑羊,馬嵒前蹄堅善走,其登山逐獸......

  • 《舊五代史》 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大綱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爲《舊五代史》編次成書恭呈御覽事。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書,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爲鑑觀。雖值一時風會之衰,體格尚沿於冗弱;而垂千古廢興之跡,......

  • 《附錄》附錄二 四書章句集註定本辨 附錄二四書章句集註定本辨吳邑吳英伯和氏撰辛未夏,兒志忠學輯四書朱子注之定本,句考之而有所疑,折衷於予。此非易事也,得不盡心焉!定本句有不待辨者,有猶待辨者,有不可不辨者。不待辨者維何?如大學誠意章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

  • 《魏書》附錄大綱 ◎前上十志啓臣收等啓:昔子長命世偉才,孟堅冠時特秀,憲章前哲,裁勒墳史,紀傳之間,申以書志,緒言餘跡,可得而聞。叔峻刪緝後劉,紹統削撰季漢,十志實範遷、固,表蓋闕焉。曹氏一代之籍,了無具體;典午絡世之筆,罕雲周洽。假復事播,四夷......

  • 《梁書》卷附錄 梁書序 《梁書》,六本紀,五十列傳,合五十六篇。唐貞觀三年,詔右散騎常侍姚思廉撰。思廉者,樑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又頗採諸儒謝吳等所記,以成此書。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爲目錄一篇而敘之曰: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並起,佛最晚出,爲中國......

  • 《新五代史》 附錄五代史記序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五......

  • 《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錄第一 《新五代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爲區別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爲新五代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錄第一,歡迎大家閱讀。嗚呼,夷狄居處飲食,隨水草......

  • 附錄的造句大綱 【注音】:fulu附錄解釋【意思】:附在正文後面與正文有關的文章或參考資料。附錄造句:1、詞典後有附錄。2、最後的名單連同一份附錄將被送到經理那裏等候他的批准。3、有些經理們把數據和統計信息放在報告的最前面,而另外......

  • 附錄 重刻舊唐書序大綱 李唐氏有天下三百年,三代而降,英君明闢若唐文皇,功德固在首列。厥後子孫迭興,雖中更喪亂,猶不失爲盛朝。而玄、憲二宗至配貞觀,與漢七廟同稱,何也?其典章法度貽謀之善,不可及已。蓋作唐史者有三人焉:吳兢、韋述、令孤峘,此皆金......

  • 《新五代史》 卷七十二 四夷附錄第一大綱 嗚呼,夷狄居處飲食,隨水草寒暑徙遷,有君長部號而無世族、文字記別,至於弦弓毒矢,強弱相併,國地大小,興滅不常,是皆烏足以考述哉!惟其服叛去來,能爲中國利害者,此不可以不知也。自古夷狄之於中國,有道未必服,無道未必不來,蓋自因其......

  • 《新唐書》附錄:進新唐書表 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其君臣行事之始終,所以治亂興衰之跡,與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簡冊。而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蓋又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沫,補緝闕亡,黜正僞繆,克備一家之史,以爲萬世之傳。......

  • 《新五代史》 卷七十三 四夷附錄第二 兀欲,東丹王突欲子也。突欲奔於唐,兀欲留不從,號永康王。契丹好飲人血,突欲左右姬妾,多刺其臂吮之,其小過輒挑目、刲灼,不勝其毒。然喜賓客,好飲酒,工畫,頗知書。其自契丹歸中國,載書數千卷,樞密使趙延壽每假其異書、醫經,皆中國所......

  • 《新五代史》 附錄 五代史記序大綱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來,一治一亂,旋相消長,未有去仁而興、積仁而亡者。甚哉,五代不仁之極也,其禍敗之復,殄滅剝喪之威,亦其效耳。夫國之所以存者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方是時,上之人以慘......

  • 《梁書》卷附錄 梁書序大綱 《梁書》,六本紀,五十列傳,合五十六篇。唐貞觀三年,詔右散騎常侍姚思廉撰。思廉者,樑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又頗採諸儒謝吳等所記,以成此書。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爲目錄一篇而敘之曰: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並起,佛最晚出,爲中國......

  • 《南齊書》卷附錄  《南齊書》序大綱 《南齊書》,八紀,十一志,四十列傳,合五十九篇,樑蕭子顯撰。始江淹已爲十志,沈約又爲《齊紀》,而子顯自表武帝,別爲此書。臣等因校正其訛謬,而敘其篇目,曰:將以是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爲法戒,則必得其所託,而後能傳於久,此史之所以......

  • 《陳書》附錄 曾鞏《陳書》目錄序 《陳書》六本紀,三十列傳,凡三十六篇,唐散騎常侍姚思廉撰。始思廉父察,樑、陳之史官也。錄二代之事,未就而陳亡。隋文帝見察甚重之,每就察訪樑陳故事,察因以所論載每一篇成輒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書,又未就而察死。察......

  • 《南齊書》卷附錄  《南齊書》序 《南齊書》,八紀,十一志,四十列傳,合五十九篇,樑蕭子顯撰。始江淹已爲十志,沈約又爲《齊紀》,而子顯自表武帝,別爲此書。臣等因校正其訛謬,而敘其篇目,曰:將以是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爲法戒,則必得其所託,而後能傳於久,此史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