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舊五代史 > 《舊五代史》 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大綱

《舊五代史》 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爲《舊五代史》編次成書恭呈御覽事。

《舊五代史》 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

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書,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爲鑑觀。雖值一時風會之衰,體格尚沿於冗弱;而垂千古廢興之跡,異同足備夫參稽。故以楊大年之淹通,司馬光之精確,無不資其賅貫,據以編摩,求諸列朝正史之間,實亦劉昫《舊書》之比。乃徵唐事者並傳天福之本,而考五代者惟行歐陽之書,致此逸文,浸成墜簡。閱沉淪之已久,信顯晦之有時。

欽惟我皇上紹繹前聞,綱羅羣典,發祕書而讎校,廣四庫之儲藏。欣覯遺篇,因裒散帙,首尾略備,篇目可尋。經呵護以偶存,知表章之有待,非當聖世,曷闡成編。臣等謹率同總纂官右春坊右庶子臣陸錫熊、翰林院侍讀臣紀昀,纂修官編修臣邵晉涵等,按代分排,隨文勘訂,匯諸家以搜其放失,臚衆說以補其闕殘,復爲完書,可以繕寫。

竊惟五季雖屬閏朝,文獻足徵,治忽宜監。有《薛史》以綜事蹟之備,有《歐史》以昭筆削之嚴,相輔而行,偏廢不可。幸遭逢乎盛際,得煥發其幽光,所裨實多,先睹爲快。臣等已將《永樂大典》所錄《舊五代史》,依目編輯,勒成一百五十卷,謹分裝五十八冊,各加考證、粘籤進呈。敬請刊諸祕殿,頒在學官。搜散佚於七百餘年,廣體裁於二十三史。著名山之錄,允宜傳播於人間;儲乙夜之觀,冀稟折衷於睿鑑。惟慚疏陋,伏候指揮,謹奏。

乾隆四十年七月初三日多羅質郡王臣永瑢

經筵日講起居注官武英殿大學士臣舒赫德

經筵日講起居注官文華殿大學士臣于敏中

工部尚書和碩額駙一等忠勇公臣福隆安

經筵講官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臣程景伊

(經筵講官戶部尚書臣王際華)

經筵講官禮部尚書臣蔡新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臣嵇璜

經筵講官刑部尚書仍兼戶部侍郎臣英廉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張若溎

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臣曹秀先

戶部右侍郎臣金簡

御製題舊五代史八韻

上承唐室下開宋,五代興衰紀欲詳。

舊史原監薛居正,新書重撰吉歐陽。

泰和獨用滋侵佚,永樂分收究未彰。

四庫蒐羅今制創,羣儒排纂故編償。

殘縑斷簡研磨細,合璧連珠體裁良。

遂使已湮得再顯,果然紹遠藉搜旁。

兩存例可援劉昫,專注事曾傳馬光。

序以行之詩代序,惕懷殷鑑念尤長。

◎舊五代史編定凡例

一、《薛史》原書體例不可得見。今考其諸臣列傳,多雲事見某書,或雲某書有傳,知其於樑、唐、晉、漢、周斷代爲書,如陳壽《三國志》之體,故晁公武《讀書志》直稱爲詔修樑、唐、晉、漢、周書。今仍按代分編,以還其舊。

一、《薛史》本紀沿《舊唐書》帝紀之體,除授沿革,鉅纖畢書。惟分卷限制爲《永樂大典》所割裂,已不可考。詳核原文,有一年再紀元者,如上有同光元年春正月,下復書同光元年秋七月,知當於七月以後別爲一卷。蓋其體亦仿《舊唐書》,《通鑑》尚沿其例也。今釐定編次爲本紀六十一卷,與《玉海》所載卷數符合。

一、《薛史》本紀俱全,惟《梁太祖紀》原帙已闕,其散見各韻者,僅得六十八條。今據《冊府元龜》諸書徵引《薛史》者,按條採掇,尚可薈萃。謹仿前人取《魏澹書》、《高氏小史》補《北魏書》之例,按其年月,條系件附,釐爲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