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新五代史 > 《新五代史》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大綱

《新五代史》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奚,本匈奴之別種。當唐之末,居陰涼川,在營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數百里。有人馬二萬騎。分爲五部:一曰阿薈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粵質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訖支部。後徙居琵琶川,在幽州東北數百里。地多黑羊,馬嵒前蹄堅善走,其登山逐獸,下上如飛。

《新五代史》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

契丹阿保機強盛,室韋、奚、霫皆服屬之。奚人常爲契丹守界上,而苦其苛虐,奚王去諸怨叛,以別部西徙嬀州,依北山射獵,常採北山麝香、仁參賂劉守光以自託。其族至數千帳,始分爲東、西奚。去諸之族,頗知耕種,歲借邊民荒地種穄,秋熟則來獲,窖之山下,人莫知其處。爨以平底瓦鼎,煮穄爲粥,以寒水解之而飲。

去諸卒,子掃剌立。莊宗破劉守光,賜掃剌姓李,更其名紹威。紹威卒,子拽剌立。同光以後,紹威父子數遣使朝貢。初,紹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魯之姊爲妻,後逐不魯叛亡入西奚,紹威納之。晉高祖入立,割幽州雁門以北入於契丹,是時紹威與逐不魯皆已死,耶律德光已立晉北歸,拽剌迎謁馬前,德光曰:“非爾罪也。負我者,掃剌與逐不魯爾。”乃發其墓,粉其骨而揚之。後德光滅晉,拽剌常以兵從。其後不復見於中國。

自去諸徙嬀州,自別爲西奚,而東奚在琵琶川者,亦爲契丹所並,不復能自見雲。

吐渾,本號吐谷渾,或曰乞伏乾歸之苗裔。自後魏以來,名見中國,居於青海之上。當唐至德中,爲吐蕃所攻,部族分散,其內附者,唐處之河西。其大姓有慕容、拓拔、赫連等族。懿宗時,首領赫連鐸爲陰山府都督,與討龐勳,以功拜大同軍節度使。爲晉王所破,其部族益微,散處蔚州界中。莊宗時,有首領白承福者,依中山北石門爲柵,莊宗爲置寧朔、奉化兩府,以承福爲都督,賜其姓名爲李紹魯。終唐時,常遣使朝貢中國。

晉高祖立,割雁門以北入於契丹,於是吐渾爲契丹役屬,而苦其苛暴。是時,安重榮鎮成德,有異志,陰遣人招吐渾入塞,承福等乃自五臺入處中國。契丹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者責誚高祖,高祖恐懼,遣供奉官張澄率兵搜索並、鎮、忻、代等州山谷中吐渾驅出之。然晉亦苦契丹,思得吐渾爲緩急之用,陰遣劉知遠鎮太原慰撫之。終高祖時,承福數遣使者朝貢。後出帝與契丹絕盟,召承福入朝,拜大同軍節度使,待之甚厚。契丹與晉相距於河,承福以其兵從出帝御虜。是歲大熱,吐渾多疾死,乃遣承福歸太原,居之嵐、石之間。劉知遠稍侵辱之,承福謀復亡出塞,知遠以兵圍其族,殺承福及其大姓赫連海龍、白可久、白鐵匱等,其羊馬貲財鉅萬計,皆籍沒之,其餘衆以其別部王義宗主之。吐渾遂微,不復見。

初,唐以承福之族爲熟吐渾。長興中,又有生吐渾杜每兒來朝貢。每兒,不知其國地、部族。至漢乾祐二年,又有吐渾何戛剌來朝貢,不知爲生、熟吐渾,蓋皆微,不足考錄。

達靼,靺鞨之遺種,本在奚、契丹之東北,後爲契丹所攻,而部族分散,或屬契丹,或屬渤海,別部散居陰山者,自號達靼。當唐末,以名見中國。有每相溫、于越相溫,鹹通中,從朱邪赤心討龐勳。其後李國昌、克用父子爲赫連鐸等所敗,嘗亡入達靼。後從克用入關破黃巢,由是居雲、代之間。其俗善騎射,畜多駝、馬。其君長、部族名字,不可究見,惟其嘗通於中國者可見雲。

同光中,都督折文逋數自河西來貢駝、馬。明宗討王都於定州,都誘契丹入寇,明宗詔達靼入契丹界,以張軍勢,遣宿州刺史薛敬忠以所獲契丹團牌二百五十及弓箭數百賜雲州生界達靼,蓋唐常役屬之。長興三年,首領頡哥率其族四百餘人來附。訖於顯德,常來不絕。

党項,西羌之遺種。其國在《禹貢》析支之地,東至鬆州,西接葉護,南界春桑,北鄰吐渾,有地三千餘里。無城邑而有室屋,以毛罽覆之。其人喜盜竊而多壽,往往百五六十歲。其大姓有細封氏、費聽氏、折氏、野利氏,拓拔氏爲最強。唐德宗時,党項諸部相率內附,居慶州者號東山部落,居夏州者號平夏部落。部有大姓而無君長,不相統一,散處邠寧、鄜延、靈武、河西,東至麟、府之間。自同光以後,大姓之強者各自來朝貢。

明宗時,詔沿邊置場市馬,諸夷皆入市中國,而回鶻、党項馬最多。明宗招懷遠人,馬來無駑壯皆售,而所售常過直,往來館給,道路倍費。其每至京師,明宗爲御殿見之,勞以酒食,既醉,連袂歌呼,道其土風以爲樂,去又厚以賜賚,歲耗百萬計。唐大臣皆患之,數以爲言。乃詔吏就邊場售馬給直,止其來朝,而党項利其所得,來不可止。其在靈、慶之間者,數犯邊爲盜。自河西回鶻朝貢中國,道其部落,輒邀劫之,執其使者,賣之他族,以易牛馬。明宗遣靈武康福、邠州藥彥稠等出兵討之。福等擊破阿埋韋悉褒勒強賴埋廝骨尾及其大首領連香李八薩王、都統悉那埋摩、侍御乞埋嵬悉逋等族,殺數千人,獲其牛羊鉅萬計,及其所劫外國寶玉等,悉以賜軍士。由是党項之患稍息。

至周太祖時,府州党項尼也六泥香王子、拓拔山等皆來朝貢。廣順三年,慶州刺史郭彥欽貪其羊馬,侵擾諸部,獨野雞族強不可近,乃誣其族犯邊。太祖遣使招慰之。野雞族苦彥欽,不肯聽命,太祖遣邠州折從阮、寧州刺史張建武等討之。建武勇於立功,不能通夷情,馳軍擊野雞族,殺數百人。而喜玉、折思、殺牛三族聞建武擊破野雞族,各以牛酒犒軍,軍士利其物,反劫掠之。三族共誘建武軍至包山,度險,三族共擊之,軍投崖谷,死傷甚衆。太祖怒,罪建武等,選良吏爲慶州刺史以招撫之。

其他諸族,散處尚邊界上者甚衆,然其無國地、君長,故莫得而紀次雲。

突厥,國地、君世、部族、名號、物俗,見於唐著矣。至唐之末。爲諸夷所侵,部族微散。五代之際,嘗來朝貢。同光三年,渾解樓來。天成二年,首領張慕晉來。長興二年,首領杜阿熟來。天福六年,遣使者薛同海等來。凡四至,其後不復來。然突厥於時最微,又來不數,故其君長史皆失不能紀。

吐蕃,國地、君世、部族、名號、物俗,見於唐著矣。當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樂。其地宜馬,唐置八監,牧馬三十萬匹。以安西都護府羈縻西域三十六國。唐之軍、鎮、監、務,三百餘城,常以中國兵更戍,而涼州置使節度之。安祿山之亂,肅宗起靈武,悉召河西兵赴難,而吐蕃乘虛攻陷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於虜。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虜之人見唐使者,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人民否?”其人皆天寶時陷虜者子孫,其語言稍變,而衣服猶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