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閱讀課文第一篇《畫》。這是一首謎語詩。早讀時我領着學生讀了兩遍。一上課,我給學生出了兩個簡單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進河裏看不見。”學生猜出是“雨水”。“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通過猜謎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這時,我用很小的聲音在給大家出個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畫”。趁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給這首古詩編動作,學生興趣盎然,編出來向遠看的動作,近處側耳傾聽的動作,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的動作。人走近了,人趕鳥,鳥仍不走的動作。通過這些靈動的動作的配合,學生上課想玩兒一樣輕鬆有趣。

我鼓勵動作做得好的學生在講臺前帶着全班學生讀課文、背課文,做動作。完成了讀書課文任務後,又讓學生用手指着字讀了兩遍。抽出文中要認識的11個生字,學生通過學前班的學習,加上古詩朗讀時的學習,這些字基本都認識。我又加了“畫”這個生字讓學生學,想想如何記住這些字,學生用了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進行記憶。效果較好。

接着我又複習了前邊所學的反義詞,讓學生找找本課中的反義詞,學生迅速找出了“遠——近”“有——無”“來——去”三組反義詞。教學中,通過複習鋪墊,學生基本能很快通過自主學習,自主閱讀得到新知。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穫時,學生說認識了12個生字,會讀會背課文,能從文中找出三組反義詞等。我也接着對反義詞進行了拓展練習“黑——白“”晚——早“”前——後“等。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在輕鬆愉悅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畫》這首古詩的教學不同於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小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在朗讀中感知、感悟與品味。下面將我在《畫》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如下:

1、讀一讀,初步感知

揭示課題後,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爲學生創設情境,並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着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後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並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藉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2、做一做,感悟詩境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範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覆朗讀後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啓發學生髮揮想象並根據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彷彿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學生會背誦之後,我又指圖說“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於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讀、誦樂趣。最後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3

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看圖初步瞭解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利用前面學習過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雖然,在課前我對於教材和教案都爛熟於胸,自認爲胸有成竹,但是,在課堂上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都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

1、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課上,我認爲: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說:“有,有聲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2、對於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於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後,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

課後,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不清楚,不明白。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於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4

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古詩《畫》時,本着上一節紮實、質樸的課的原則,我選定集中識字、感悟古詩爲教學目標,通過對重點字和重點偏旁進行字理分析,對古詩進行想象感悟,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

目標確定好之後,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是顏色的意思嗎?可是除了畫上的山可以有顏色以外,現實生活中的山從遠處看也是能夠看出顏色的。如果山上種滿了樹,那麼遠遠看上去,山就是綠色的,“青山綠水”這個詞就告訴了我們山是有顏色的,換言之,即便山上沒有樹,我們也能遠遠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麼“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教參中沒有對這裏做解釋,雖然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強調感悟,但是,這裏不明確出來會影響學生對古詩以及畫面感悟的方向。經過思考,我認爲這個“色”指的是“景色”。藝術源自生活也高於生活,哪怕畫面中的山離我們再遠,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確了“色”的所指,我設計了“想一想,畫中的山上都會出現怎樣的"景色?”爲出發點來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古詩的畫面和詩意。經過課堂生成,感到這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說得也很好,想象展開得比較充分,並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問題:“山上有水有瀑布,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是因爲這是一幅畫,你還能從哪看出這是一幅畫?”進而引導學生去找,去說,去展開想象,達到感悟全詩的目的,實現學生作爲課堂主體的教學活動。

一年級的教學,識字還是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將要求認的11個字按照“半包圍”、“左右”、“上下”、“獨體”四種結構出示,指導學生從看拼音讀詞,到去拼音認詞,再到單個生字的拓展、結構與偏旁的認識進行學習。重點偏旁進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訓練,向學生滲透以一帶多,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通過字理的分析,對本堂課重點要學的偏旁“走之底”進行教學,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態演示來明確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這個偏旁,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也貫穿《六書》中的造字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形聲字和回憶象形字,使學生記字的方法不僅僅侷限於加一加、講字理。課堂生成後,感覺學生對不同的記字方法還是比較感興趣,伴隨着贏得金鑰匙,打開智慧鎖的整體設計,整堂課學生興趣也都較高,也都樂於參加課堂。

本堂課結束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還有一些問題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強調從整體感知詩意,從整體中來,展開想象進行感悟之後,再回到整體中去。課堂教學中,在展開想象,感悟古詩的環節結束之後,我只通過教師結合山水畫來朗誦古詩和學生集體試背、指名試背的方法來回歸古詩。想想,在學生展開想象感悟完古詩之後,如果我能夠再將古詩的詩境做以整體的敘述小結,再來試背古詩,進行迴歸,整堂課的教學可能會更充實一些。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5

《畫》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內容。它是一首古詩,古詩的教學不同於課文,有點難以把握的感覺。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的。第一課時重點是認讀生字,第二課時重點是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下面是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課堂設計:

新課開始,我從畫引入,讓學生觀察畫面內容,引出古詩。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字音讀準,讀對。然後和學生一起品詩。每一句詩句都有一副圖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四句詩的意思,同時板書詩的內容,讀出詩。特別是最後一句“人來鳥不驚”的教學,我讓學生親自感受鳥在畫中和生活中人來後的反應,加深理解。接下來是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誦讀古詩,分男女生對讀,小組讀,集體表演讀,讓學生髮揮想象根據感悟做出動作。如“遠看”時學生把手放在額前,彷彿眺望遠處,“近聽”時則做出側耳聽的樣子,“花還在”做出花開的樣子,“鳥不驚”做出擺手的樣子。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的讀,學生感受、理解了詩的意境,受到美的薰陶,也在短時間內背下了古詩。最後是鞏固練習,給詩排隊。拓展學習反義詞。

二、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1、古詩教學比較難,我在教學中沒有把握好詩的整體性,如朗讀時的整體範讀,詩句理解時的整體感受,而是一句一句的解析,這樣淡化了詩的意境,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整體美。

2、受方言的影響,我的個別字音不準。特別是前後鼻音。低年級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生字識讀,那麼作爲老師,我必須做到字音準確,給學生很好的示範。

3、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我更應注重孩子評價性的語言,不能都是單調的“你很棒”、“很好”……、應該讓他們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興趣、嚮往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那樣我纔會和學生一起快樂起來、發展起來。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並紮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範寫、多次範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於動筆了。今天的課上,我反覆地在黑板上示範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現了一些問題後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及時的評價,板書速度慢,教學中語言不夠豐富,情緒不夠飽滿,有的環節還浪費了時間。學生在課上打開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寫字時凳子扭動的聲音,我的心裏有說不出來的滋味。開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今後還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7

一、在課堂教學方面

1、課前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

在上個學習單元的《語文園地一》中,學生們就已經接觸了反義詞的概念,並在課上進行了說反義詞的練習。在這節課上,我只是想將課後練習引入課堂教學,藉助學生對五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反義詞,然後順學而導,讓學生進行說反義詞的拓展練習。因此,在課上,我試圖讓孩子直接找出課文中的三組反義詞,認爲這一教學環節只是引入練習的一個過渡,但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環節,學生們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整、正確找出課文中的反義詞,甚至還有一個同學在課上隨便地問出:“反義詞是什麼東西?”這樣的情況,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預期的,一時間我慌亂無策,沒想到以前連練習都做過了,學生們說出了遠比書上更難的反義詞,沒有辦法只得重新引導學生回憶反義詞的概念,然後又通過現場表演引導學生體會“近與遠”、“來與去”、“有與無”之間的相反意思。在課後的認真反思中,我認爲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是課上我引導學生從《語文園地一》中的題目說起,引導學生先理解反義詞的概念,再讓學生練習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己在備課過程中,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沒有一個緊急的預案,纔會被學生在課上弄得個措手不及,毫無防備。我想這就是新課標中反覆強調是“教師是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

2、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

由於剛剛接手一年級的新班,對於一年級學生的朗讀指導不清楚應該把握到何種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比較重視糾正學生的唱讀現象,認爲一年級的小學生只要將字音讀準就好,唱讀也屬自然現象,所以沒有及時糾正。在聽過了指導教師的評課後,我認爲自己對於學生的朗讀要求過低,應在朗讀上對學生加以規範和指導。

二、在組織課堂方面

在這次講課過程中,我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組織課學能力急需加強。不斷地亂動、坐不住,站在講臺上的我,還要對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覺力不從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餘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1、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表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在課上,看到有部分同學坐不住,甚至有說話的現象,我沒有直接批評,而是從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但評價的形式僅僅是口頭評價,評價的語言僅僅是“現在某某小組做得好”,如此而已。當時也有的同學出於集體榮譽感也做好了,但是堅持的時間很短,不一會就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其實,對於本班的學生,我在課下也採用小組評比和發獎勵貼紙的形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評價和鼓勵,只是有老師來聽課,我認爲在課上給學生們發貼紙會耽誤教學時間,可能會完不成教學任務。但沒想到,在課上反覆提醒學生的課堂紀律及坐姿,指出個別學生的問題非但沒有節省時間,反而因此延誤了許多教學時間,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作保障,學生在課上學習得更加吃力,我講起課來也覺得力不從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級的課堂教學,即時性的評價以及評價形式多樣化至關重要,無論幾年級的教學都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心理特徵出發。

2、課堂常規體現在細微處:

學生在課上打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轉身寫字時掉轉椅子的聲音,我的心理說不出來的滋味。學生開學盡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的教學經驗及班級管理經驗還有許多,今後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8

教學《畫》這課,我用了一課時,教學過程中鑑於大部分學生已經會讀本詩,我採用由謎題詩導入——觀察圖畫——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研讀課文內容——指導朗讀的步驟學習,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理解詩意,學習朗讀。

在全部過程中,我做得比較好的是:

一、導入。我以謎語入課,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爲後面的學習打開良好的開端。

二、識字教學。本課穿插着許多反義詞,我利用這一特點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如遠——近、來——去、有——無等,聽與驚等字啓發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還有個別字應用組詞等方法來識記,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啓發學生,“你還能想到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們?”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利用平日的生活經驗記住生字小寶寶,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三、朗讀的指導。在掃清生字的障礙後,接下來要做的是領會課文的意思,本課有一幅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意思淺顯,但是如何讓學生讀出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則需要創設優美的情景,引導學生學會朗讀。在朗讀教學之前,我運用語言將詩的意境描繪出來,讓學生閉上眼睛好好想象,同時告訴學生要想把課文讀好,就要邊讀邊想,要在頭腦中清晰的勾勒出課文的景物,同時要讓其他人能從你的語言中感受這樣美的一番景色。爲此,我特地設計師生、生生賽讀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帶上肢體語言、表情,將課文描繪的景色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我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起來,同學們都特別想用自己優美的聲音將課文讀好,這樣,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逐漸喜歡閱讀。

當然,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新課標指出;“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指名學生回答問題或朗讀後,我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沒有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及對別人的優點與不足之處進行討論。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錘鍊自己。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9

教學這篇課文算是較成功的一堂課,因爲我幾個環節都把握得不錯:

第一,各個教學目標都逐個擊破了。比如識字環節我讓學生區分了比較難區分的前後鼻音,平翹舌音。還有在記字方法上我也啓發引導學生反覆的捉摸。學習用換一換,加一加,或者猜謎語等多種方法讓學生記字。

第二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也下了很大功夫,不斷提高要求,一定讓他們把課文讀得有準確又有感情和節奏。

第三、書寫的指導也很細緻。

第四、一些知識點的教學到位紮實,比如偏旁的教學,在複習的基礎上又教學新的偏旁。還有對於謎面、謎底的教學,等要求學生掌握的東西,我都教學得很細緻。

第五,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過度都非常得自然。從導入、讀文、識字、猜謎、教學反義詞的知識點、寫字各個環節一環緊扣一環。

總之,教學時我的思路非常清晰,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了難點。今後要多上這樣成功的課,讓學生更多的更紮實得掌握知識。我也將更加努力和認真的上好每一堂課。

  一年級語文《畫》的教學反思10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隻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裏,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多麼恬美的意境,多麼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裏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

一位名叫王嬴的小姑娘站起來說:“李老師,我想唱《嘀裏嘀裏》給大家聽。”“是嗎?”我很驚奇,讓她唱還是不唱?下面的同學看着我,幾個孩子已毫無顧及地哼唱起來。看者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緒空前高漲。而後孩子們一起唱,配上動作,邊歌邊舞。“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裏。這裏有紅花呀,這裏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天真稚氣的歌聲在教室裏迴盪,講臺上站滿了一羣手舞足蹈、興致昂然的孩子,當然還包括我這個老師,多麼歡快的時光呀!

課堂中的這一幕,是我始料未及的。它當然不在我的教學設計之中。是孩子們的興之所至感染激發了我,讓我感悟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與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情納入即興創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標設定的要求。我想,這樣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