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精選6篇)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望天門山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精選6篇)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1

當《望天門山》這首詩講完,心裏備感輕鬆。不光是按規定課時講完,而且在課堂上沒有我反覆冗長的講解,多數是我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交流。認真回顧一下整個教學過程,有這樣一個設計環節牽引着我和孩子們,讓我感覺這首詩教下來很順利。

初備課時,反反覆覆看教材參考,自我感覺這首詩難講。怎樣避免課堂上的一言堂,同時又要帶動大家的興趣呢?於是教學初設計這樣的環節:關於李白的詩我們學了很多了,通過這些詩你覺得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他是個豪邁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浪漫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大氣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非常有才氣、敢大膽想象的詩人等等。同時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還例舉許多的詩來證明。看來孩子們對於李白瞭解得比較多。下面就請同學們跟隨李白去欣賞一段美景,欣賞結束學生髮出了由衷的讚歎。接着讓孩子們反覆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說說這首詩給你留下什麼樣的感受?孩子們結合詩人的風格,一下子就說對了這首詩的基調:壯觀。緊接着發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教師對難點適當點撥,抓重點字理解這首古詩,感悟這首詩的非凡意境。讓學生從“出”字中體會詩人敏銳的觀察力,精煉的語言,更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天門山的形態美。這個“出”字,讓學生真正融進古詩中,融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既說出了天門山的險,又談到了楚江的洶涌。輕輕鬆鬆學下了這首詩。

反思這節課,我沒有從以往常規的教學步驟教學這首詩,而是從詩人的風格上來作爲突破口,即學了詩,又加深了對詩人的進一步的瞭解。看來學習古詩這種教學方法也是挺好的!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2

《望天門山》全詩從“望”字着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隔斷,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詞從動態方面把它寫活了;第三、四句是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非身臨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隻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點綴得活潑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彷彿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平日教學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詩的教學,不知道老師們有沒有像我這樣的感覺,因爲學生對古詩不甚感興趣,每當上古詩時,不是一問一答,就是老師一言堂。但是當《望天門山》這首詩講完後,卻沒有這種感覺,心反而裏備感輕鬆。因爲這節課我不光是在規定課時內講完,而且在課堂上沒有我反覆冗長的講解,多數是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認真回顧一下整個教學過程,讓我感覺這首詩教下來很順利。

學習這首詩,先讓孩子們反覆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讀後,說說感受,再說說自己學會了哪句詩?怎樣學會的?在學生理解詩句大意後,我對難點再適當點撥,進行品字品詞,強化抓重點字的理解,從字、詞的學習中感悟古詩的意境,感覺學生學習效果不錯。但在作者觀看的位置這個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過在我的畫圖的幫助下,學生能明白這個問題。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3

古詩教學向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很多老師在做公開課時避之不及。古詩語言凝練,情感強烈,意境優美。學習古詩,不僅可以積累漢語精華,還能陶冶情操,所以學習古詩非常重要。《望天門山》是李白的一首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也體現了李白對大自然的熱愛。李白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也充滿了新奇的想象,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

我在選做這節課時,只是覺得越早挑戰最高難度的領域越可以讓我更好的體會語文教學的深度。這節課也吸引來了很多老師來聽課,不過讓老師們失望了,或者說是各位老師和領導高看了我一眼。當然,這節課不夠成功的原因都是來自我個人的問題。通過華校、董校以及同組教師的評課,我認識到這節課在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這節課的設計意圖也是循着“讀詩句,知作者,解詩意,悟詩情”的古詩教學思路進行的。讀詩句、知作者這兩個環節都做的不錯,尤其是讀詩句貫穿了整節課。

但是,在理解詩意這一難點上沒能實現突破,這也是這一節課不成功的關鍵所在。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國古代學習古詩文大都是直接的背誦。而現在的學科教學講究效率,所以立足文本,對文本進行深入的分析。在理解詩意這一環節,我本來想突破去逐字句去理解詩意的方法,而是通過讀和把握關鍵詞讓學生自己說說詩句描繪的場景。這一環節由於緊張被我落下了。但是,即使有這一個環節,我也不敢保證這一環節的設計會達到目的。所以,爲了更有把握,還是應該採用逐字句的方式去理解詩意,先掃除理解上的障礙,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象,效果可能會更好,也不容易落掉這一個關鍵的環節。

在悟詩情這一環節上,設計還不夠充分,這裏應該讓孩子聯繫單元導讀的同時,進行合理的引導。引導可以這樣進行:“長江,天門山,這都是我國的大好河山。那同學們說,作者熱愛這河山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說出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當然,這種思想感情不能是唯一的,因爲嚴格計較起來,這首詩包含的是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只需要引導出激發出這種熱愛之情,再通過讀去讀出這種熱愛,就是實現了這一目標。解詩意,悟詩情這兩大關鍵沒能把握好,是這首詩教學中的最大問題,這節課給很多人的感受是重點不夠突出。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如:由於平時對學生的課堂訓練還不夠,孩子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小、不夠活躍;評價語言還不夠生動,不能夠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媒體使用上,課件還不夠精緻,色彩對比不夠明顯等等。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是一個聞過則喜的人。經過了這節課的磨礪,我一定會深刻反思自己在這節課中的問題,虛心接受和學習領導老師們提出的指導意見,爭取下次做出更好的古詩課。當然,這學期得到最多的就是董校的全面的指導。我體會到董校對語文學科標準的把握,這讓我獲益匪淺。在此,我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對我的關懷關注,我也會繼續學習,不斷進步。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4

從東營回來後,我覺得王菘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值得我們去借鑑,特別是在古詩方面,於是在教授《望天門山》時我嘗試一下。於是上網蒐集了很多有關天門山的資料。希望模仿王菘舟老師上一堂精彩的課。

在惴惴嘗試後,有喜有憂,特此記錄,與學園老師共勉。

1、抓詩文切入口。我認爲本文的切入口就是題目《望天門山》,詩人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圍繞天門山展開的。年輕的李白來到天門山,寫下了三首詩歌,其中《望天門山》是李白的力作。李白用自己文筆爲我們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的景色

2、抓住詩文的敘述順序。這首詩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瞭山與水的關係,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迴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豔,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3、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詩文的意境。在講授這一課時,我發現很多學生能夠照着工具書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但是對整首詩意境的理解太差了,這首詩的教學目的雖然不是讓學生多麼理解意境,但是就此放過尤爲可惜,於是我發動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討論這首詩,我加入到討論中去,希望能帶給同學們中國詩歌的震撼。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5

平日教學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古詩的教學。因爲古詩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孩子不容易理解。上古詩時,很容易出現不是一問一答的場面,要不就出現老師包攬課堂的現象。所以備課時,我反反覆覆看教材及參考書,自我感覺這首詩比較難講。

怎樣避免課堂上自己包攬全部的現象。於是在教學初設計這樣的導入語:李白的詩我們學了很多了,通過這些詩你覺得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他是個出名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想象力豐富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非常有才氣的詩人等等,我不失時機地創設一段與李白同遊天門山的情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然後通過課件的再現,讓學生欣賞天門山獨特的景色。

接着讓孩子們反覆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說說自己學會了哪句詩怎樣學會的引導學生圖文結合自己學習古詩,爲他們積累古詩的學習方法。

在學生理解詩句大意後,我又引導學生談談學完這首詩後,天門山留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景色非常壯觀)我緊接着發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我對難點再適當點撥,進行品字品詞,強化抓重點字的理解,從字,詞的學習中感悟古詩的意境,感覺學生學習效果不錯。看來,創設情景學習古詩,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好的古詩教學方法。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6

《望天門山》是三年級上冊第21課,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接着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塗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學生沒有親身經歷很難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在孩子們充分的讀熟古詩之後,我邊講解便用簡筆畫繪製了一幅兩山隔江對峙、孤舟日邊而來的畫面。孩子們對古詩有了理解,當我再次讓他們讀時,呂嘉惠的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一邊讀一邊加上動作,“天門中斷楚江開”右手使勁向下猛劈,好似長江將天門山猛然劈成東西兩半;“碧水東流”右手向前蜿蜒前行,“至此回”手腕迴旋,這一動作彷彿讓我真的感受到了長江之水滾滾東流,到此迴旋的情景。“兩岸青山相對出”將兩隻胳膊高高舉起,掌心相對。

“孤帆一片日邊來”左胳膊伸直,左手握拳好似一輪紅日,右手做小船狀從日邊緩緩向胸前駛來。這一連串的動作既優美又生動。我讓呂嘉惠做老師,我和孩子們一起邊讀邊表演,孩子們不僅理解了古詩,而且很快就能熟讀成誦了。看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些小傢伙,他們說不定就是我們的老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