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畫風》教學反思大綱

《畫風》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畫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畫風》教學反思

《畫風》教學反思1

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情境教學不僅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畫風》一課時,根據課文特點,設置教學目標,創設了以親自體驗爲線索的情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去了解課文內容。

首先,我挑選了一個有風的日子教學這課,打破了傳統的按一定順序的規律,一上課,我便激情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讓你們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我們美麗的校園,好嗎?”同學們齊聲說:“好!”這樣做的同時又把語文和美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由於我們班在教學樓的二樓,視野比較開闊,我就叫同學趴在教室的窗臺上一字排開,畫着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和“嘩嘩”作響的樹木。同學們興趣盎然地畫了起來,在他們畫畫的同時,我又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仔細觀察你所畫的事物與平時什麼時候是不一樣的?同學們踊躍地舉起手來,我請了一位同學回答,他說:”我們現在畫中的景象跟平時沒有風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沒有風的時候,紅旗不會飄揚,樹葉也不會“嘩嘩”作響,枝條也是下垂着的,今天我們畫的是有風的時候,紅旗在迎風飄揚,樹葉在“嘩嘩”作響,枝條也在隨風起舞。這位同學回答後,我沒有馬上給予肯定,而是徵詢其他同學的意見,問到:“你們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同學們齊聲回答:“同意。”我馬上肯定了他們的觀點,並表揚他們有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接着,我又繼續把他們引向課文的主題,用總結引入了新課:“同學們,也就是說通過你們的畫,人們可以感覺到風的存在,你們實際上是把那摸不着的象——風給畫出來了,對嗎?你們真了不起,相信你們今天完全有能力自學這一課——畫風。

這時候,我就要求同學們自學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但是通過自學後,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已經不成問題了。這堂課的教學前奏比較長,老師的講解卻很少很少,但是我覺得取得的效果卻遠遠比老理由講解要來得快來得直接,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不教自明,使學生在親自體驗中瞭解課文,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語文。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化,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得特別投入,效果非常好。

《畫風》教學反思2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本身就體現了其思維的創新。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創新性。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所學內容倍感親切,則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啓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存在着”——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聽說咱們班同學最愛猜謎語了,我這有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麼樣嗎?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啓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教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教師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裏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老師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教師不失時機進行板畫,並創設探究點“爲什麼說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宋濤的畫

1、師:宋濤怎樣畫風的?指名讀句子(手勢)

2、師:你看到風了嗎?風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看見白雲在飄就知道是風來了。(你看宋濤觀察得多仔細呀!只畫了朵白雲,就讓我們感受到風了。)再讀讀。

◇陳丹的畫

1、陳丹怎樣畫的風?你從陳丹的畫上感受到風了嗎?

2、自己再讀讀,閉上眼睛想象。

3、師:風來了——“嫩綠的柳枝被風吹得彎彎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睜開眼睛,再讀讀!指名讀。

◇趙小藝的畫

1、你們看!這就是她的畫。出示趙小藝的畫

2、師:這怎麼能看出風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讀讀)

3、師:趙小藝也畫出風了,她心裏特別——?(自豪)那你們能讀讀嗎?指名讀。

4、生:當別人都畫出風時,趙小藝一聲不吭,他沒有模仿別人,而是動腦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通過自主學習瞭解課文內容,以讀代講。通過讀加深體驗,感受白雲在飄、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風吹的,向學生滲透做事要善於動腦筋。

三、抓住契機,說話練習

新大綱特別強調指出:小學階段應“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有計劃、有選擇地啓發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展開自由聯想,並模仿課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要說的內容,紮紮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剛剛學完課文,急着說出自己想法的時機,設計了一個簡短的口語交際訓練:

師: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怎樣畫?

(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師:我想在你的腦子裏也畫出風了,現在就快把你畫的風講給小組裏的同學們聽吧!

生:小組討論後彙報。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法精彩紛呈。通過討論培養了學生認真思考,勤動腦筋的好習慣,並鼓勵學生把自己與衆不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在教學活動結束時,請同學們再把自己腦子裏的這幅畫面畫在紙上滿足他們的願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分析課文時,以讀代講,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自主發現,逐漸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爲了課堂的主人。

《畫風》教學反思3

上完這節《畫風》之後,心中感想頗多。雖然第一次上語文課,但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穫,也明白了這樣三個道理,第一,任何一門課程都具有它的學科性,如果想上好一堂優秀的課,必須要體現它的學科性質。第二每門學科雖然表面上無關聯,實際上是相通的。第三,不管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大體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師本身的積累很重要。通過老師們的評課,讓我茅塞頓開,才發現其實要真正的把一堂課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腦思考,該怎麼上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到知識。也真正意識到了自己是多麼的稚嫩是多麼的不成熟,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師們學習。從這次教學中也發現了幾個存在的問題。

一、科性不突出

語文的人文性沒突出來,是這堂課的一個敗筆。

語文的學科性可分爲工具性和人文性,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最終的教學目的,是整個教學中的.靈魂,在寫教案的時候我把這堂課在大體上分爲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字教學,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第三部分是拓展,讓學生創新繪畫。在上課的時候,識字部分的教學也分爲了兩步,第一步是三個小朋友的名字,這是必須會認會讀的,這一環節採取了開小火車的方式,第二步就是讓課文當中學生必須會認的詞語,在這部分中,形式過於單一,就是讓學生讀,其實形式還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可以老師講詞語的意思,學生猜老師所講的是哪個詞語,或者是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的詞語來造句,從而也鍛鍊了學生說句子的能力。在初讀課文這一部分,只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讀了課文,只做了表面的工夫,沒深入到課文中的精髓,讓學生在讀課文中去品去思。就好象一根空心的竹竿,不實,從而也要狠狠的反思自己,做事情不紮實,浮在表面,沒有深入的去研究課文,只做了表面上的工夫。其實在教這個部分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去思考,爲什麼他們能夠把風畫出來呢?也可以在他們找出這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段落時,可以在後面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喜不喜歡這三個小朋友,爲什麼?從而使小朋友去思考,因爲這三個小朋友很聰明,很富有想象力,所以喜歡他們,如果這樣一引導的話,這個課的人文性就突出來了。

二、語言不夠精練

這一點其實也跟本身的積累很有關係,如果自己積累不夠的話,腦袋裏就沒有這個資源。這得還需要多看書,多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練,重複過多,詞句不夠優美,不夠吸引小朋友,其實語文課也可以說是一堂很美的課,老師優美的語句能更加的吸引小朋友,讓他們在一種美的感受中學習。

三、評價性的語言不夠靈活不夠貼切

在這堂課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的可真好”到底他那裏讀的棒,到底他那裏讀的好,我都認爲這樣表揚很抽象,不夠具體,也不夠美。記得方老師是表揚學生的時候,詞句是多麼的優美,讓學生聽了都倍感親切。“你的臉蛋就象一個紅紅的蘋果”,在我的腦海中也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想其實這也跟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以後還要多學多看。

四、拓展部分,形式太多於單一

在本堂課最後的部分是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風。小朋友的想象裏真的非常的豐富,感覺他們的腦瓜裏藏着那麼多無窮無盡的創意,在小朋友們畫完之後,就讓他們把自己的畫拿到臺上展示。其實在這個部分可以增加一個說一說的環節,“風是…,風藏在…了。”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畫,再用這個句型說句子,既可以展示他們的畫,又可以讓他們練習說句型,也爲他們以後的作文奠定了一個基礎。其實這也跟自己的沒經驗有很大的關係,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課,每個細節都要抓好,要落到實處。還要多想,多比較。

上面四點應該還只是一步份的感受,還有很多問題還待自己在教學中去慢慢的摸索。只要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的改進中才能讓自己成長。在後面的教學中,自己該學的還很多很多。同時也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麼好的一次鍛鍊機會,也讓我知道了如果要成長必須的一步一個腳印來,實實在在的做事,踏踏實實的做人。

《畫風》教學反思4

一、教材簡析

本文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風看不見也摸不着,怎麼畫?陳丹、趙小藝、宋濤三個好朋友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4-8自然段,理解李衛、小藝、丹丹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是通過朗讀理解,但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朗讀,加上孩子天生愛畫、愛說,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查一查、畫一畫、議一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理念

倡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以學生爲主體,朗讀爲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表演示範讀等)語言實踐中,培養語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個性化的句子,讀懂課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體會到遇事善於質疑、思考、解疑帶來的無窮樂趣,並樹立起自信,同時培養交流合作的意識。

五、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課前活動,激發興趣

1、謎語激趣:禾苗見它彎腰,小樹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浪花見它歡笑。請學生自己到田野裏、大海邊、校園中尋找謎底。

2、引導探究:看看哪位最愛動腦筋的同學有辦法把它帶到教室裏來。

(二)揭示謎底,引入新課

1、揭謎底,並讓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把它帶到教室中來的。

2、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位小朋友,看看他們又是怎麼辦的?

(三)、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好嗎?[錄音]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

(生自學)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願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裏住着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杆的杆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爲什麼?(杆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出示:課件]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夥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纔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爲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爲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四)、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1、出示三個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如“我叫趙小藝,我在??(幹什麼)。”

2、鼓勵學生與“它”交朋友,同時引導讀姓名,認識其中六個生字,可聯繫身邊同學的名字來認識。

3、練習對話,開展爭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動。

①自由誦讀;讓學生讀他(她)喜歡的段落。

②自由組合練對讀。

③小組推薦代表,分角色朗讀,競賽讀。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示範、指導。

“誰能畫風?”要讀出宋濤疑問的語氣,且心裏有一絲得意的情緒;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時,應帶有爲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時,應該是非常自信、高興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我也會畫風了”“我還能畫”等句子要帶驚喜、興奮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語氣讀。

5、表演、示範朗讀。

(五)留意生活、描繪美景

1、回憶颳風的景象。

2、動手畫風,比比誰想得妙、畫得好。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課外拓展。

還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見,摸不清的,如果由你來畫,你會畫什麼?請你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彩筆描繪出來。

(六)、作業:

課文我們學完了,誰願意來爲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穫最大。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風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和風有關的遊戲,好嗎?誰能唱唱和風有關的歌?(抽生)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抽生)對了,孩子們,風可以聽到,感受到,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出來,可是,風能畫出來嗎?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繼續學習---《畫風》。

二.自主探究

1.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請你起來讀一讀你到找的句子好嗎?(生讀)

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麼讀纔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

《畫風》教學反思5

《畫風》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有頗多感受。

《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於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利用電風扇這一直觀的形式,學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風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突出了重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課文4~8自然段時,以學生的讀爲主,在多樣式、多次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會畫風的過程,認識到了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造。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同時通過說一說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讓遊戲貫穿教學的始終。特別是在最後一個環節“你還能用其他的辦法畫風嗎?”,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驚濤駭浪、畫長髮飄揚、畫紅領巾飄揚、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龍捲風、畫炊煙、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畫窗簾、畫飄在空中的塑料袋……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學生們真的很聰明。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猛然間發現,原來看不見,摸不着的風可以用這麼多方法畫出來。

《畫風》教學反思6

《畫風》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夥伴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課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在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讀書形式,展現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感受課文內容,瞭解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對話過程以及畫面內容,接下去再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談話交流的方式指導朗讀對話,反覆練習,體會不同的語氣,讓學生感受到三個小朋友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結果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懂得了——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

從朗讀感悟到學會思考,再到練習表達,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與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與提升,並使學生自瀆自悟自得,在讀中放飛想象,得到啓發與提高。

《畫風》教學反思7

開課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從定下課題,到備課,到多次的試教,我曾多次懷疑過自己適不適合做老師,感覺自己好像越來越不會教書了。一篇課文拿在手裏,想挑精華展示,卻反而面面俱到,以致於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能落到實處,往往蜻蜓點水。經過同事們的指點,教案改了再改,課試教了再教,教到這個星期,感覺自己對這篇課文有點反胃了,上課的激情一減再減。今天總算熬到開課這一刻,完成任務的心情着實讓人覺得輕鬆的。現在再坐下來仔細想,其實磨課的過程雖辛苦,但收穫也是不小的。

我今天上的這篇課文《畫風》是一篇非常淺顯易懂、富有童趣的文章。“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於是,我將這堂課設計成兩個版塊。首先是解決“誰畫風”,同時識記課文裏的生字,因爲大部分生字都藏在人物的姓名當中。其次就是解決“怎麼畫,畫什麼”的問題了。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積極開動腦筋,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學到這兒,可能有些學生也有了自己的辦法畫風了,於是最後,我就請學生來講講,你有什麼好辦法畫風。

以上是我設計這堂課的粗略思路,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其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是朗讀的指導。本堂課上,我採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現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麼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這節課讓我明白了課上得有多深,關鍵在於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徹。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鑽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個臺階。

《畫風》教學反思8

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評委、老師、同行們:

大家好!根據活動的安排,我向大家彙報一下《畫風》一課教後的反思,請大家爲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9自然段時,展開小組學習,設計問題:1、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2、你們組最喜歡誰的畫?讓學生帶着問題多形式感情朗讀,通過自己在讀中的體會,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並以小組形式彙報。把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分別以詩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仿說、仿寫,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隨後我在引導學生朗讀“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這些詞組相關的文段時,引導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

以上就是這節課給我的點滴啓示,教學是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積累的,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啓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動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這節課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沒有處理好,今後我會不斷學習,向各位專家、各位前輩、各位同行請教,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

我的彙報完畢,謝謝大家!

《畫風》教學反思9

講完《畫風》一課,我迫切地想要找出自己教學上的種種不足,也希望能通過一次次地磨礪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於是,我進行了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以情境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以猜謎語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隨後問學生“你感受過怎樣的風?”大部分學生說的是“感受過暖暖的風;感受過寒冷的風。”這個問題設計得不太好,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改成“你對風有哪些瞭解?”學生可能會想到很多,如從電視上看到的龍捲風,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與壞,學生想得越多對後面的畫風幫助越大。板書完課題後,設計的是讓學生對課題提出質疑,然後帶着問題認真閱讀課文,結果把這一環節忘了。在識記生字時,出示了本課三個主人公的頭像,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記住生字“宋、濤、陳、丹、趙、藝”。又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組詞等多種形式幫學生識記、理解生字。但字詞教學這一環節用的時間有些長,導致後面的教學有些緊張。

在理解感悟這一環節,爲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我讓學生找到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然後利用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再讓學生配着圖來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在朗讀方面,採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在朗讀的指導上做得不到位。如:應指導學生通過重讀“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詞語來表現風,這樣,才能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學生纔會有不同的感悟,朗讀時纔會有不同的味道。我覺得是由於自己對教材鑽研得不夠深,有一種停留在表面上的感覺。

最後一個環節“你想怎樣畫風?”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學生想風、說風、畫風,思維比較活躍:畫柳枝隨風舞動的、畫放飛風箏的、畫樹葉飄落的、畫炊煙的、畫曬在衣架上的衣服的等等,孩子們的想象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但是由於前面用時過長,這一環節時間比較短,沒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展示的時候,由於時間緊,我代替了學生的彙報。課後,我想如果有時間,這樣設計會更好:讓學生到前面說“我畫了什麼,風把什麼吹的得怎麼樣?”這樣能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單調,貧乏的語言讓課堂變得沒有活力。如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豐富些,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這一點很重要。語言上少一些指示性的話,多些童趣。

以上是這節課給我的啓示,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畫風》教學反思10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着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利用圖畫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後相機指導朗讀,帶着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二、讀說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啓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發學生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通過句式問:“你想怎樣畫風?”先讓學生說一說,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爲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三、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啓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

但確實存在着”——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啓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四、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教學內容侷限知識面窄。如在作業佈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再者,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啓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於生活中,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啓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