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篇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坐井觀天》是一篇成語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一場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篇

  篇一: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是二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思維方法”這個主題編排。《坐井觀天》這一課是一則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透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基本讀懂、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找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相機進行隨文識字,初步感知他們爭論的問題。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字詞教學還是比較紮實的。但課堂中還有很多不足,是我以後教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緊扣大問題情境逐步展開教學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大問題意識,還要緊扣大問題逐層展開教學活動。比如,在讓孩子找青蛙和小鳥進行了幾次對話中,教師就應該緊扣對話的內容,讓孩子很明確的認識到這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對話。對話的清晰度要更強些,畢竟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對話形式的課文沒有深入接觸過。

努力營造生生互動的動態課堂

課堂是一個不斷推進的一個過程,生生互動的動態課堂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學校努力打造“三小課堂”,就是爲創造動態課堂服務的。課堂中教師就要放下身段,把學習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教學中,我讓孩子找青蛙和小鳥進行了幾次對話時,有學生說8次、6次,當有一個學生說到正確答案3次時,我雖然讓這個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但當時的評價語卻有失偏頗。我當時是這樣說的:你把老師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你真了不起。然後進行什麼是對話的教學。而應就讓該生說說什麼是對話以此展開教學,讓學生教學生,讓學生成爲小老師,真正成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典型的錯誤思維要及時呈現

課堂資源生成豐富,老師就要能根據目標的制定做好預設,對生成的有價值的資源及時迴應,並能合理轉化爲互動性資源,課堂有推進感。在孩子上講臺擺放青蛙和小鳥的位置時,我誤以爲孩子是擺錯的,就着急讓另一個孩子上臺糾正,而沒有真正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對理解“井沿”一詞也是很有幫助的。

當孩子的錯誤資源緊扣教學難點時,教師應該腳步慢一些,不要爲了呈現完整的教學過程而匆匆收場。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要注意一些細節處的處理。例如,當聽說的句子較長時,教師就應該說兩遍,多讓幾個學生說句子,真正達到聽說的實效。孩子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還要常抓不懈,讓一些執筆姿勢不對的孩子及早糾正過來。

總之,低年級的課堂板塊要清晰,教學不必太複雜,要簡單、紮實,有實效。

  篇二: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本課語言生動有趣,符合低年級的年齡特點。因此學生們興致極高,快樂地學完了這篇課文。爲了激起孩子學習課文的興趣,我把故事的情節繪聲繪色地推到了孩子的眼前。

師:今天,我們去跟兩種動物玩一玩,你們喜歡嗎?

生:我知道是青蛙和小鳥。

師: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爭論天大不大)

生:我來說說,小鳥認爲無邊無際,大得很呢……

看到這麼精彩的一幕幕,我呆住了。我才說了一句話,學生們已經答了我很多很多。我決定“順水推舟”,抓住學生這一百分的熱度,讓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來學習本課。學生們高興極了,有的在興致高昂地朗讀課文,有的編成故事,講給同桌聽,有的大聲背誦課文,還有的在表演。

爲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我還大膽地採用了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二、做實驗,體驗觀天。讓學生用紙圍起來的“井”裏,體驗天不過井口那麼大。

三、設計“跳出井口”,讓學生說一說,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接下來的故事會怎麼樣呢?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和我都獲益許多。新課程提倡的不就是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由“被動地學”變爲“主動地學”嗎?。這兩點學生們都做到了。他們想要表現,願意表現,而且敢於表現,並且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我想:這節課,我是快樂的,學生也是快樂的。我希望這種快樂能伴隨着學生們成長。

  篇三: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怎樣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做一做———動手實驗解難釋疑

課文中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爲什麼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說說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爲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爲什麼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爲什麼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說。這樣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啓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說一說———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課文中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麼想,怎麼說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現情景

課文結束後,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特別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通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這樣,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