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左公柳》教學反思

《左公柳》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進收復新疆時帶領湘軍一路所植道柳,凡他所到之處,都要動員軍民植樹造林。後來人們便將左宗棠和部屬所植柳樹,稱爲“左公柳”。下面給大家分享《左公柳》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借鑑!

《左公柳》教學反思

  《左公柳》教學反思1

整體設計意圖:《左公柳》是一篇精讀課文,設計時我把教學的重點體現在動態生成的師生對話上,讓課堂在學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轉換中,變得開放而具有活力。以讀促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獨特的閱讀體驗。

1、在教學中緊緊扣住“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重點進行,體現了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比如,在學習第一個愛國故事時,學生就抓住“力排衆議”體會左宗棠決心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豪情;第二個故事,引導學生抓住擡棺出征的場面描寫體會左宗棠誓死保衛新疆的決心;在體會左公柳的形美時,抓住了“高大茁壯、身姿挺拔、剛勁有力、宛如帷幄”這些詞語來感悟;體會左公柳的神美時,抓住了“剛強、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這些詞語來領悟;體會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了“普普通通、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精神之樹”這些詞語來體味。

2、朗讀方式靈活多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是這一堂課的又一亮點。有目的地讀,有任務地讀就避免了讀的盲目性和流於形式。

3、在教學中我還做到了詳略得當,第二部分精講,第一、三部分略講。

4、課件的適當運用渲染了情境,創造出氛圍。

  《左公柳》教學反思2

《左公柳》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們”在遊覽參觀玉門關途中聽到導遊所講述的左宗棠的愛國故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選詞用語的奧妙。圍繞這一中心,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這節課我安排的內容過多,以至於整堂課緊繃繃的,最後教學第一和第三部分時匆匆而過,沒有很好地品讀。其次,老師牽引和主導的比重較大。左宗棠時代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而學生可利用的資源有限,學生對左宗棠及當時的時代背景瞭解甚少,這就造成學生課文理解上的難度,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時代背景我只作簡單的介紹,因此學生的感受也是很膚淺的,學生又怎能讀出左宗棠當時的慷慨激昂、堅毅呢?另外,由於整堂課的容量大。我最後忽略了一個問題:左公柳與左宗棠什麼聯繫?一方面,柳是本文的一條線索,看到左公柳纔會引出左宗棠的故事;另一方面,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一個寫作特色;還有柳是紀念左宗棠巨大貢獻的標誌。這些我都未來得及引導學生去思考,使得我這堂課有了廣度缺乏了深度。這節課,雖然體現了以讀代講的特點,但讀的面還不夠廣,練讀還不夠到位,以至於讀的質量不夠高。這些都是我值得去深思的。課後我一直在想,如果課前我能好好地讓學生交流當時的時代背景,那麼學生的感悟就會深一些;如果這節課,我主攻第二部分,學生的品讀就會更到位一些,也許我的課將會是另一番風采。

教學總是在不斷反思中進步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使我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左公柳》教學反思3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不僅重視閱讀教學,而且做到了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的結合。在學習第二部分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典型事例寫人,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刻畫人物形象和體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這爲學生寫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教學最後一段的時候,我又滲透了“借物喻人”的寫法。

對於這一課的教學思路,我初選這一課時就已經有了粗略的框架,就是抓住左宗棠愛國言行來體會他的愛國情感,重點是左宗棠在廷議時說的那三段話.如果能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具體情境,仿照左宗棠說話的語氣去“反駁”我想學生是能夠在情境的體驗中領悟到任務的強烈愛國熱情。然後再進入“出征”“擡棺”,體會人物視死如歸的精神。結合最後一自然段體會到柳樹不是簡單的柳樹,而是千百萬愛國守邊將士的象徵。

  《左公柳》教學反思4

《左公柳》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課文記敘了“我們”在遊覽參觀玉門關途中聽到導遊所講述的左宗棠的愛國事蹟。教學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爲此,我將課文分爲兩部分進行教學。首先從故事部分入手。這一部分結構分明,以導遊講故事過程中的停頓可將故事劃分爲三個部分:主動請纓——身先士卒——建設新疆;接着,我引導學生學習故事。在學習第一個愛國故事時,抓住“力排衆議”“主動請纓”體會左宗棠決心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豪情。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左宗棠的慷慨激昂;第二個故事,引導學生抓住擡棺出征的場面描寫,通過詞語“視死如歸”“置之度外”體會左宗棠誓死保衛新疆的決心;第三個故事則抓住邊指揮打仗邊讓士兵栽樹的行爲通過“不僅……而且……”“不但……而且……”感悟。

那麼,明明是寫樹的文章,作者爲什麼要花那麼多的筆墨來寫人呢?學生由此明白,原來作者是在借物喻人。既然是借物喻人,那麼人與樹之間就一定有共同之處。那麼,人與樹之間到底有哪些相似之處呢?左公柳外形美:抓住“高大茁壯、身姿挺拔、剛勁有力、宛如帷幄”這些詞語來感悟;左公柳的神態美:抓住“剛強、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這些詞語來領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精神之樹”這些詞語來體味。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將人與樹的描寫一一對應比較,從中,學生不僅感受到左公柳是剛強之樹,更是象徵着愛國將士的精神之樹。

“這哪裏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之樹!”這是本文的昇華。課文用了四個“那……”組成排比句再次寫到了左公柳的形象,描述之中飽含讚美之情。接着作者用反問及設問的修辭方法,進一步提升了貫穿全文的“大柳樹”形象:他不是普普通通的剛強之樹,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樹。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樣的愛國將士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滿腔愛國熱忱。

  《左公柳》教學反思5

“這哪裏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之樹!”我們師生以激情朗讀結束了《左公柳》的教學。

我走出教室,眺望遠方,定睛河畔,把目光定格在河畔的柳樹上。瞧,那一排柳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微風吹來,柳條隨風翩翩起舞。多少遊人從她身旁走過,多少遊人和她一起拍照留念。柳樹啊,你可曾知道,數千裏關山路上的柳樹又是怎樣的風姿呢?

課堂上,我激情朗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我以王之渙的《涼州詞》作爲開場白,把學生帶進塞外邊疆既雄偉壯觀又荒涼蕭條的景象之中,與文中的“我們”一行人一起從甘肅武夷到玉門關,在這“沒有春風,沒有綠色”“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黃沙”的地方,意外地發現了“一棵大柳樹?”此時此刻,大家是怎麼的心情?又有怎樣的舉動呢?學生們完全融入了文本之中了,情不自禁地朗讀:“我們頓時興奮起來,趕快下車,飛也似的向前衝去。到了樹陰下,啊,好粗的樹哇!兩個人合抱都抱不攏。”

我在黑板上板書:飛、衝。

問同學們:“這說明什麼?”“大家迫不及待。”“急切的心情。”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回答。“好,我們趕快去認識‘左公柳’吧。”

師:這棵塞外的柳樹,與內地湖畔河邊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內地的柳樹枝條纖巧柔弱,楚楚動人。

生:這裏的柳樹枝幹是挺拔的,枝條堅定地向上生長着。這屹立在戈壁灘上的剛毅之樹,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

就這樣,我們師生走進了文本,走近了左宗棠,感受這位忠義之士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美好品質。(開場的激情朗讀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