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

《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說,也是該篇小說的主人公。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

  《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1

讀罷《孔乙己》,掩卷深思,不禁爲孔乙己的悲劇人生感到痛惜——一個飽讀詩書的善良讀書人,最後竟然被社會無情地拋棄,逐漸走向自我毀滅。然而仔細研讀課文,深刻剖析孔乙己的怪異扭曲性格之後,斷定孔乙己悲慘的命運又是必然的。他那怪異扭曲的性格是促成他悲劇命運的根本因素。

一、迂腐,硬擺讀書人的架子。

孔乙己最根本的特徵是一個詞:“迂俯”。他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出“迂俯”。他說話、做事不分場合,不看對象,到處以“讀書人”自居,亂擺“讀書人”的臭架子。“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有九文大錢時,炫耀地“排出”,只有四文錢時,沮喪地“摸出”。孩子們看熱鬧時,分的豆是“一人一顆”,可憐極了!而孩子們望碟子時,“他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害怕孩子們哄搶。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似乎讀書人所做的一切全高人一等。酒客取笑他被打斷了腿時,卻說是“跌斷,跌,跌……”試圖用謊言來維護自己少得可憐的尊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則含蓄地點明他還要硬擺“讀書人”的臭架子。反之如果孔乙己參加科舉考試失敗,能夠及早醒悟,脫掉長衫,加入“短衣幫”的隊伍,靠自己一身的力氣,誠實的勞動養活自己,也不至於走向悲慘的末路。孔乙己窮酸、迂腐,硬擺“讀書人”的臭架子爲他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二、好喝懶做,不會籌劃生活。

孔乙己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的惡習。

首先他好吃成癮,不會籌劃生活。口袋裏有幾文錢就到酒店買酒買菜,貪圖“口”樂。後來在打折腿後,爲解一口之饞,竟用手走到咸亨酒店,買一碗酒喝。可見他好吃成癮,有錢就花,還經常欠債,溫飽都難以爲繼,再加上又斷了一條腿,註定了要走向死路。

其次他懶惰成性,爲了顯示自己“讀書人”的身份,竟一直不肯脫掉那“又髒又破,似乎十來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他“身材很高大”,雖然是讀書人,但如果他脫掉長衫,穿上短衣,多參加勞動鍛鍊一定會找到一份活計養活自己。

他雖然讀書沒有進學,但“寫得一筆好字”,他憑藉自己的“一筆好字”的一技之長謀到一份抄書的差事,雖然苦一些,累一些,但只要他有耐心、講誠信,按時完成抄書的任務,得到的佣金解決溫飽應該不成問題。可是他懶做的惡習難改,沒有耐心,不講誠信,“做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起失蹤。”自己斷了謀生的後路。孔乙己好喝懶做的惡習和偷竊的毛病導致他不會營生,必然走向窮途末路。

三、清高自負,喜歡自欺欺人。

孔乙己清高自負,人家有意跟他開玩笑,詰問他:“你當真認識字麼?”孔乙己便“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因讀書而窮困潦倒一生的孔乙己,被讀書人世界所遺棄,又被短衣幫所取笑,但他仍然在努力,他開始在孩子中尋找知音。“茴香豆的茴字,怎麼寫?”“不能寫吧?我教給你……”文字,在孔乙己眼裏,不僅是人際交往的媒介,而且非常有用:“記着,這些字應該記着,將來做掌櫃的時候要用。”文中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之乎者也”,是常在人們揭出他的“傷疤”後,,可見孔乙己使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來爲自己辯解的,以示讀書人做的都安“聖賢”所教,非一般人能理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似乎讀書人所做的一切全高人一等。這些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充分反映了孔乙己清高自負的性格。其次他自欺欺人,酒客取笑他被打斷了腿時,卻說是“跌斷,跌,跌……”用謊言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自己欺騙自己。

總之,孔乙己悲劇命運固然有社會的原因,封建科舉制度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性格決定命運”。孔乙己怪異扭曲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這樣的一個畸形性格的人物,在冷酷無情的封建社會,他的下場只有一種方式,走向滅亡。

  《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2

課堂教學較好地體現了“沉浸式語文教學”所倡導的師生共同追求完全投入狀態的教學這一基本觀點。在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師生所得所悟的解讀與交流中,較好地完成了經典語言的輸入、作品情感的浸潤,也產生了一些“高峯對話”。如,學生從衣着角度看到,孔乙己最後一次到酒店時,“穿一件破夾襖”,說明他已經喪失了穿長衫的能力,他連最後一點自欺欺人的維持個人尊嚴的能力都沒有了,他失去了他唯一的精神依託。一個精神已死的人,是沒有活路的。

總結本課教學,我覺得較好地處理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教學策略問題。

教學設計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使學習不僅僅是課內的事。課前,我佈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在文章中劃出人物描寫的內容,從不同角度去把握人物的遭遇,思考人物的結局。二是結合文本,尋找依據,就孔乙己的結局寫作一篇小論文,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要求學生們能夠帶着準備的頭腦走進課堂。課上,重視對話與生成,努力使課堂成爲生命的對話、情感的互動。課後,佈置拓展閱讀,帶着對封建末世多方面的思考走進《范進中舉》。本課教學從探究問題開始,到產生新問題結束,自然引導學生進入下一課的學習。

二是宏觀設計問題。

從宏觀上講,本課教學重視小說學法指導和閱讀思維訓練。根據小說特點以人物研究爲核心,從人物看社會。怎麼看呢?先根據人物遭遇,從現象看;再探究內在原因,從本質看,即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

三是微觀處理問題。

其中,第一是重視營造沉浸的氛圍。教學從聽、讀開始,以聽、讀結束,中間將聽、說、讀的訓練結合起來,對人物結局的探究這一主要問題貫穿全課。第二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地研讀文章。主要問題有兩個:

(1)孔乙己必死無疑嗎(悲劇的必然性)?

(2)悲劇由誰造成?三是重視角色體驗。教學中安排學生嘗試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孔乙己,設想彌留之際的孔乙己想起周圍一切時,會想到什麼,對他臨死造成最大沖擊。

  《孔乙己》課文教學反思3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

小說開頭便描述咸亨酒店,爲典型人物活動提供典型環境。

以“我”——酒店小夥計的見聞爲線索組接生活畫面,選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幾個生活片段展開情節,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以“笑”貫穿全文。讓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後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這樣的安排既是對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冷酷、羣衆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在教學設計時也就忽略對情節的分析,而考慮以“人”爲中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瞭解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第二課時結合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個片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把握人物形象,瞭解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