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孔乙己》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孔乙己》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孔乙己》教學實錄

《孔乙己》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師:在大家仔細閱讀了《孔乙己》一文後,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一個 的孔乙己。(教師板書)請大家用一個詞評價孔乙己。

生1:一個好喝懶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懶做”評價孔乙己。

師:何以見得?

生1:小說中第5小節中寫道:“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

師:“好喝懶做”一詞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懶做”。我們先說說孔乙己的“好喝”。剛纔這位同學指出文中一個結論性的語句,我們能不能再從小說中找出具體的信息來表現孔乙己的“好喝”與“懶做”呢?

生2:文章第4、5、6小節就寫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小節又一次寫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可見他是“好喝”。

師:說得有道理。他在小說中第一次出場時付賬是怎樣的情形,後來呢?

生2:第一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錢”,後來是“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

師:“排”是一種怎樣的動作?“摸”又是怎樣的動作呢?哪個同學能夠爲大家模仿模仿?

一名學生模仿,許多學生笑。

師:大家是覺得諸老師讓這位同學模仿孔乙己的動作這樣的教學好笑呢,還是領略到魯迅先生用詞精妙而會心一笑呢?

生3:我覺得孔乙己的動作可笑,從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師:性格怎樣可笑?

生3:他略有幾個錢,就在人們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錢,顯示出其傲慢神情,顯示出“財大氣粗”的神情,也表現他看不起短衣幫,其實也未必比他們有錢。而“摸”則顯示出他的困窘,他沒錢的時候就“摸”出四文大錢,說明他底氣不足。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後一次來咸亨酒店時,用“摸”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生4:我認爲“摸”字可以表現出孔乙己的錢不多了,如果錢多,一把就可以掏出來,用不着摸。

生5:我認爲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關,孔乙己錢不多,這四文錢,我想嗜酒如命的孔乙己一定是視若珍寶,一定要深藏,他一定會藏在破夾襖的最保險的口袋裏,千萬不要丟掉呀。(大家笑)

師:你這樣說,倒讓我想起了上個世紀80年代,諸老師去南京讀書裏,帶了些錢,我母親就將錢用針縫在褲子一個很深的口袋裏。(學生笑)那個時代人們物質缺乏,因而格外珍惜。這可以作爲你的理解的一種註釋吧。

生6:我覺得可能還與他用手走來有關係,小說中寫道“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你想,他用手走這麼長時間,手會發麻,掏錢也不利索,只能慢慢地“摸”了。

師:你思考得很深入,分析得十分細緻。魯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一字傳神,從這兩個詞中,我們體會到先生的語言表現力。

剛纔我們這位同學說文中兩處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我覺得喝兩次酒也不能說他“好喝”呀?我們能不能再找一找文中能夠體現孔乙己的“好喝” 語句呢?

生7:我從“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經常到店喝酒。

生8:我從“掌櫃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中的“每每”一詞,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經常到店喝酒。

生9:第10節中掌櫃的“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掌櫃發現孔乙己長久沒有來,從反面突出了孔乙己經常來。

生10:第11節中,“聽得一個聲音”“卻很耳熟”,“耳熟”一詞也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經常到店喝酒。

生11:我覺得第8節中的“有幾回”也可以折射出孔乙己經常到店,這一段說明小孩子圍着孔乙己要茴香豆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師:大家讀得很細,我們常說“於細微處見精神”,我們的閱讀,就應當提倡這樣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夠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領會作品的內容,領會作品的情感。那麼小說中何處體現了他的“懶做”呢?

生12:第4節中寫道“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就體現了他的“懶做”。

生13:他不願做事,“偶然做些偷竊的事”,後來偷丁舉人家的書,也能說明這一點。

師:諸老師想問一句,他爲什麼會“好喝懶做”呢?或者說,什麼原因使他變成一個“好喝懶做”的人呢?這其中折射出他怎樣的性格?

生14:我覺得孔乙己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人,一個一心想向上爬的人。

師:何以見得?

生15:他“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終於”一詞說明他一直想“進學”,說明他想搏一個功名。

生16:他一直穿着長衫,儘管“又髒又破”,“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師:這能說明什麼問題?

生16:長衫是讀書人的標誌,是有身份的標誌,他不願脫下那件長衫,是說明他不想承認自己貧窮窘迫的生活狀態,不願意與短衣幫爲伍。可見他想進入上層社會,在這一個點與范進是相似的。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孔乙己與范進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他們有着相同追求——獲取功名。所不同的是,范進在這場搏殺中成功了,社會少了一個腐儒,多了一個貪官污吏。而孔乙己則淪落下去。諸老師每每讀《孔乙己》,常常這樣想:孔乙己終其一生,他也不願意脫下他的長衫,可是最後他不得不脫下,因爲殘廢的他,怎麼也不用穿長衫了;他一生都想踱進咸亨酒店,坐下來喝酒,他終於坐下來喝酒了,只是他永遠站不起了。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呀。

還有誰補充?

生17:我覺得他與小說中的“我”的一段對話,也折射出他一心向上爬的性格。

師:請作一點分析。

生17:小說第17節中說“記着!這些字應當記着。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他好爲人師,教小夥計一個字,本也無可厚非,但偏偏要他“記着”,目的是爲了做掌櫃時用,這就不妥了。

師:經過大家的分析,我們認識到了孔乙己那熱衷功名的性格,但爲什麼說這一性格是其“好喝懶做”的原因呢?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18:我是這樣理解的:正是因爲他熱衷功名,所以他一直想考一個秀才,甚至想考一個舉人什麼的,就如同范進一樣,所以他考了許多年,“終於沒有進學”,長期的趕考生涯讓他喪失了營生的能力,所以他就只能“好喝懶做”了。

師:我同意你所說的客觀上他漸漸地喪失了謀生能力,那他如果主觀上想去營生,慢慢也可以“營生”呀。你們看看,孔乙己具不具有“營生”的能力或者先決條件?

生19:應該有的,他字寫得好,可以幫人家抄書;再者,反映那個時代生活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中,像孔乙己這樣會寫字的人,還可以幫別人代寫書信。我想他應當能夠獨立謀生。

生20:他身材高大,做苦力也行,身材高大的人,不應該養不活自己。

師:你說的有道理。這麼說長期的備考生活使得他“營生”能力下降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不想去參加體力勞動,或者做代寫書信一類的事,這就說明——

生18:他好面子,好虛榮,以參加勞動爲恥。

師:你這樣說,加上你前面所說,這樣的分析就全面了。他“好喝懶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所受的教育是以體力勞動爲恥,他的思想就是“萬般皆下品,唯爲讀書高”,他根本就看不起體力勞動者。正是因爲如此,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就不可避免。

大家討論討論:孔乙己的悲劇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生21:他死了。

生22:應該說是“可能死了”。

師:你們倆人的意見不是差不少嗎?

生22:他是說孔乙己肯定死了,我是說可能死了,一種可能性,倆人意見還是有區別的。

師:哦。(生笑)諸老師想知道孔乙己到底死沒有死?

生22:我堅持我的觀點:可能死了。小說第13節說“大約的確死了”,“大約”一詞就是我發言的依據。

生21:那“的確”一詞,又作何解釋?(其他學生起鬨,笑)

師:是不是搞個投票決勝負?(生笑)

生22:支持我的舉手。(極少部分學生舉手)

生21:支持我的觀點的舉手。(大部分學生舉手)

師:猜猜諸老師現在會說什麼?

生21:少數服從多數。(其他學生起鬨,笑)

生22: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其他學生起鬨,笑)

師:你們都錯了。我們無論發表什麼看法,均當言之有據。

生(齊):哦——(笑)

師:據從何處來?

生(齊):從文章中來——

學生再讀文章,篩選信息。

生23:孔乙己肯定會凍死。書上說“將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電廠,也須穿上棉襖了”,而孔乙己卻“穿一件破夾襖,盤着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這該多冷呀!“我”管溫酒,與熱水打交道,而且要靠着火,穿棉襖,而孔乙己只能癱坐地上,他會被凍死。

師:說得好。

生24:他會病死。還是這一小節中,他“黑且瘦,已經不成樣子”,原來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那時已經落魄之至了,現在“黑且瘦”可能就是被打傷了,大病一場,還會繼續得病而死。

師:有道理。


1.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2.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那樹》教學反思

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熱愛生命》教學反思

4.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反思

5.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古文翻譯全集

6.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古文歸納練習

7.九年級語文下冊《14.變臉》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