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槐鄉的孩子》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採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1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孩子們經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的能力。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出現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讓學生學會讀好導語,抓住導語中的重點——“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快樂”,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彙報、補充,充分體會閱讀課文與講讀課文的區別。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彙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

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乾糧。

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很晚了。

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2

省中小學“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推進會召開以後,曹武鎮中心小學積極行動,教師們全面掀起了“課內比教學”的熱潮。我在這次活動中,第一個走上講臺,講授了略讀課文《槐鄉的孩子》。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並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槐樹枝條、槐花實物爲切入點導入課文,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中,我在學習借鑑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着重突出了兩點:一是抓住課文“槐鄉的孩子不怕熱”進行品讀,讓學生從中理解“槐鄉的孩子”“不怕熱”不是天氣熱他們更舒服,而是他們不因爲大熱天的惡劣環境影響勞動,從而體味到槐鄉的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以苦爲樂的情懷。二是感受槐鄉的孩子勞動的快樂的同時,感受他們收穫的快樂。對於後者,學生更易理解,也更利於他們理解前者——勞動的快樂。

我想,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同時,還要抓住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

“課內比教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在。在這一活動中,我一定要多聽別的優秀老師的課,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內化吸收,力爭使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成爲生動、快樂、高效的課。就教於大家。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3

本學期的第四課《槐鄉的孩子》是一篇自讀課文,文字生動,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意境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因爲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感受課文,品讀課文。

上課一開始,我從家鄉的樹引出槐樹,從槐鄉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

課中,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槐花圖片,意在讓學生對槐米感興趣的情況下,抱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去學習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學習怎樣仔細觀察,有序表達。圖文並茂,講讀結合。

在讀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裏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說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爲了能讀上書……

最後我再拓展的環節問學生:“生活中,你從事過什麼勞動,他們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和快樂?”學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爲學生所喜愛。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輕鬆愉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