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小編整理了《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鑑。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一:

教學中,我在學習借鑑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着重突出了兩點:

一是抓住課文“槐鄉的孩子不怕熱”進行品讀,讓學生從中理解“槐鄉的孩子”“不怕熱”不是天氣熱他們更舒服,而是他們不因爲大熱天的惡劣環境影響勞動,從而體味到槐鄉的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以苦爲樂的情懷。

二是感受槐鄉的孩子勞動的快樂的同時,感受他們收穫的快樂。對於後者,學生更易理解,也更利於他們理解前者——勞動的快樂。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二:

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爲了落實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讓語文教學向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

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運用語言的經驗,也積累了相當的生活經驗,特別是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說“生活經驗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源”的觀點,完全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特點。

在本堂課中,有許多把學生生活經驗引入課堂的成功例子:例如從家鄉的樹引出槐樹,從槐鄉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在學習槐鄉孩子的勞動情景時,讓孩子們想象是在怎樣的天氣中進行的,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爲學生所喜愛。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三:

《槐鄉的孩子》的導入我覺得很能抓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勞動換取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麼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這樣的導入孩子特別能用心思考,那麼這一投入的開端就是這堂課成功的一半了。

課文的語言很美,但因爲是自學課文,所以我抓了第二段和課文中描寫熱的句子來重點學習,比如學習寫熱的句子的時候,我先問:夏天最熱的情景請描繪一下。孩子們是深有體會的,但是表達得比較單一,比如說,我全身都是汗,很口渴等等,然後我引導:作者寫得好極了,比我們的表達豐富,又能借助別的.事物進行間接的描寫,然後請學生劃出句子讀幾遍,用自己的朗讀出天氣的炎熱,最後背下來。我覺得自己是抓住了一個點的教學,孩子們的印象是深刻的,他們知道了,哦,原來天氣熱可以這樣寫的。其餘的教學都是圍繞品讀展開,少了枯燥的講解。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反思四:

這篇課文要求安排一個課時來完成,重點在於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板書課題,與前面所學的文章進行對比,引導孩子發現課題的不同,區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現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爲樂的特點,因爲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己讀了課文後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以及槐鄉的孩子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的孩子以苦爲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學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有待今後不斷完善。

一、期望過高,合作學習沒有實效。

新課程理念當然是課堂上應以學生爲主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當然也是由此發展而來的。而剛剛由低年級才走入中年級的孩子,合作學習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備,在合作學習中,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涵,但總結的能力不行;本節課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屬於半放半扶。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後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設計好問題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一起學習。

二、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多給學生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讓其成爲略讀課文學習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