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1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爲,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爲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1、以校園文化結合識字教學。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願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我們可以利用周圍的文化氛圍進行識字教學。在對低年級孩子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引導學生趣味識字,學生會很容易學會,在課餘及空隙時間,讓孩子們認識班級學生的每一個名字,並知道字是怎麼寫的,孩子們認識了校園內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2、以故事激發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我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着孩子們渴求的眼睛,我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纔講得出來”,並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後的時間裏,許多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不再沉迷於電視,而是纏着要他們講故事,也愛自己看故事書了,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問家人。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3、以《弟子規》《古詩》爲讀本,增加課外識字量。

在教學識字2時,我意外地發現小朋友對“三字經”特別感興趣,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會背了。於是,爲了激發學生興趣,我要求學生不但會背還要認識上面的每一個字,這樣,識字量也大大增加了。

4、以課外“識字錦本”鞏固識字量。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導孩子製作了“識字錦本”。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識字錦本”上,如果會畫畫的還可以配上相應的圖畫。再每天早上將本子裏的字讀一遍。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複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孩子們的識字量逐漸增多了,知識也更加豐富了。

總之,低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兒童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又學以致用。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將持之以恆,讓學生插上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裏盡情翱翔。

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2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體驗到快樂的情感,才能學好”。怎樣讓低年級的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呢?喚起孩子們閱讀感知呢?首先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一篇課外閱讀中《會想辦法的魚》中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景,你們喜歡魚嗎?爲什麼?——小魚看到魚餌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魚餌到底能不能吃?——魚媽媽爲何這樣說話?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展開想象的翅膀。有的說:小魚和他是好朋友,有的說:小魚游來游去非常可愛……其次、採用激發興趣。閱讀活動是讓學生通過聽、看、想、說,在發展口語的同時思維也得到發展,只有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聽、說興趣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發展,爲此我採用(如果、假如)、逆因性提問(爲什麼)等。

再以《會想辦法的魚》爲例提問:如果小魚吃了魚餌會怎樣?怎樣既可以吃到魚餌又不被魚鉤鉤住?有的說:“請螃蟹來幫忙,把魚鉤上的繩子剪斷”,有的.說:“請河蚌把魚餌的肉一塊塊夾下來分給大家吃”,還有的想到了潛水員、孫悟空、奧特曼等。多向的提問把普通的故事變爲讓學生有內容想和有話說的故事,這會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激奮狀態,使學生喜歡錶達,敢於表達,這樣孩子才樂於參加,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反思3

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善於閱讀、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教學中我發現,最令學生頭疼的就是課外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

因此,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應緊緊依靠語言文字的土壤,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學生在品讀文章時,要對文章的語言反覆理解、體味、推敲,對語言意蘊進行深人的探究,透過語言文字窺見其思想,領悟其精髓。

新課標把重視學生質疑放在了改進閱讀教學的首位,正確反映了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也是對前人經驗的`科學運用,爲我們指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可行之路。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疑”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爲它是大腦思考、分析的產物。學生如果能在閱讀課文時不斷提出疑問,說明他一直在積極思維,對課文的理解在不斷加深。“讀是用眼睛來聽”。

葉聖陶老人早告訴我們聽過之後就該思考。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對此,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如“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古人也有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宋濂就強調自己除了“遍觀羣書”,還向名師“援疑質量”。古人的這些理論和實踐都給我們以這樣的啓示: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善於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

爲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提高閱讀質量,我們語文組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文藝節目會演”、“小小讀書討論會”及出牆報、展覽讀書筆記、徵文比賽等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同時知識增多了,眼界開闊了,詞彙豐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師講”。葉老的主張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