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1

語文閱讀分爲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就不必再說了,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

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重於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夠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力,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作爲老師,一定要堅持語文課程改革,將課堂重新歸還給祖國的下一代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與自立。

老師的責任是巨大的,作爲實習老師的我們同樣肩負着教書育人的角色,我們不能再像大學那樣散漫,要更多的給學生們樹立榜樣,老師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我們一定要注意平常的言行舉止!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2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既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那麼在教學中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 閱讀的本質就是“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閱讀教學自然以學生自己閱讀爲主,教師只是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然而,在現在的很多課堂上,我們既聽不到朗朗的書聲,也看不到學生靜心讀書的情景,忘卻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其實,通過閱讀,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並藉助工具書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能力解決問題。因爲閱讀是循序漸進的,只要堅持閱讀,善於思考,就會達到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抓住重難點,少而精地予以點撥,,從而避免了不分詳略輕重,一講到底的做法。這樣的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其次是緊扣課標要求,突顯文體特點。拿到一篇文章,先要明確其文體。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因“文”施教。對於記敘文,要明確六要素;對於說明文,要明對象,抓特徵,理順序,找方法,品語言;對於議論文,要緊扣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對於古詩詞,要學會賞析的角度和方法等。

明確文體之後,再設計一兩個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這樣,既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爲了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譬如,我在講授小說《臺階》時,先讓學生明確小說的三要素,然後根據這三大要素,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的答案是:父親用了大半輩子,歷盡千辛萬苦蓋起了一座有九層臺階的新屋。這個問題就達到了熟悉小說情節的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既然父親用了大半輩子蓋起了一座新屋,爲何標題不用“新屋”,而叫“臺階”呢?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爲了走進文本,讓學生品味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也是爲了自然過渡到對人物形象的探究,緊扣小說的另一大要素。第三個問題是:創設特定的情景,讓學生認識自己的父親,學會感恩,走出文本。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既扣住了小說的要素,也深入挖掘了小說的主題。

當然,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也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論哪一種文體,教師在教授課文時都不能拋開文體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文體,在教學時設計的問題也大同小異,因而,各種文體中常見的題型,都可以總結出一些解題的套路。比如,記敘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有的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有的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現人物性格;有的是推動情節的發展,爲人物出場作鋪墊;有的是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只要學生明確了環境描寫的各種作用,自然能根據不同的情境,較爲準確地判斷出不同的文章中,不同的段落中,環境描寫的不同作用。再如,分析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也很容易總結出答題的方法。

再次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學生的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着多維度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視野。隨着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啓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這樣思維常常只是零碎而飄忽的,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語言敘述出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讀、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爲過眼雲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錄下“智慧的火花”,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閱讀不但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而且他們能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於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習慣。 閱讀教學直接關係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並深入地理解課文,進而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應更多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培養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性。同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3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爲它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並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本人一直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即爲什麼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學完這些視頻後,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爲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並不多,它只是成爲了一個口號,直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也許我們還沉於老習慣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採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採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裏說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學生直接閱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閱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知識爲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爲重要。這樣,就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夠流於形式,應當讓學生髮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4

通過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覆體味、咀嚼,從中不斷髮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開展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爲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在語文主題學習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着多種視界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着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啓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

語文主題學習閱讀教學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閱讀的目的是爲了在大量的閱讀中使學生接觸它們沒有經歷過的生活和體驗,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間接的獲取了生活經驗,從而獲得了對生活的豐富的認識和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是一種生活的學習,是一種生命的成長。此我們提倡要與文本,要與作者進行對話。爲什麼要進行對話呢?因爲語文學習更多的是對文學的一種解讀,在解讀中真正的走進文本。

走進作者,走進人物,這樣才能體會他們的思和情感。同時,大量的閱讀積累下來以後,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形成流暢的語感。這個時候學生的閱讀、表達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這樣學生的語文成績、語文水平、語文素養也就得到了提升。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一種接受真善美、鞭笞假惡醜,使其心靈受到薰陶的一個過程。美的的東西總會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印記,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顫,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淨化,進而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薰染,感悟豐厚了,他們的'鑑賞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同時鑑賞能力提升了,他們就能夠從讀書中得到一種享受,得到一種樂趣,從而才能做到如蘇軾所說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而我們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把這種審美鑑賞活動的所得及時的進行交流,這樣才能讓他們得到最大的享受。

總之,語文主題學習閱讀教學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爲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久而久之,自己的語文閱讀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將近一年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我做了一下反思,其中的優點是:

第一、運用課內知識,閱讀同一主題的文章,鞏固課內閱讀的成果。從任何一篇課文中學到的知識,一般都要經過反覆多次的學習,才能理解得深,記憶得牢。而反覆、多次的學習,通過語文主題閱讀的形式來獲得是最便捷的途徑,主題閱讀是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智能、提高表達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不僅不會影響課內語文學習,反而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鞏固課本教材上的知識,語文學習效果會更明顯。通過主題閱讀,學生從中汲取精華,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才能收穫很多。這樣,語文主題閱讀就起了促進課外閱讀、強化課內閱讀的作用。

第二,擴大閱讀領域,培養閱讀能力。主題閱讀之所以必要,是因爲課內閱讀的內容極爲有限,遠不能滿足學生髮展閱讀能力的需要。如果學生閱讀範圍只限於課內,那麼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就難以適應各種各樣的閱讀環境和需要。通過主題閱讀訓練,將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獨立的閱讀能力。這種獨立閱讀能力可以說是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蒐集、選擇、整理信息的能力,語文學習的目的纔算真正達到了。這種獨立的閱讀能力與良好的閱讀習慣,爲他們將來適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提高語言表達和感悟能力,發展智力。中小學生的智力發展主要是通過閱讀、寫作和計算三種基本訓練反映出來的。閱讀訓練在發展智力方面的作用,並不亞於數學課的計算訓練。通過主題閱讀,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材料,日積月累,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從量變到質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第四,陶治情操,提高人文素養。有人這樣說過: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蠻人”。由此可知,大量閱讀文學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學素養和文明程度。語文教師不僅要發展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主題閱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作品中蘊涵的豐富人文內涵,可啓迪人生、薰陶品德、塑造和淨化心靈。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老師在課堂上空洞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信服。主題學習在實驗的過程中,我有一些收穫,同時我又有幾點看法:

一、從時間安排上,我認爲上課的主調應該以教材知識爲主。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課內內容,課外知識需要擴充,但時間安排上以5—10分爲宜,不能喧賓奪主。學一篇文章要拓展三篇課外文章,這三篇文章就需要在閱讀課上完成,而一個單元的四篇文章要配一冊閱讀叢書,時間有點緊張。一節課時間是一定的,只有40分鐘。短短的時間內,有時完成課內內容就很緊張,課外內容怎麼樣來安排呢!我認爲還是需要從學校、家長、課堂這三個層面上去共同解決。

二、從學生興趣上看,語文主題學習應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主題學習是符合語文學習的需要的。基於這一點,在開展語文主題學習的過程中,就應該以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爲基本立足點,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創設和諧、寬鬆、民主、自由的閱讀環境,在民主的師生交往與互動中引導學生髮現併發揮自己的潛能,促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凸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很多的情況,如:在講四年級《成長的足跡》時,這本書的故事性很強,也很感人,學生在發到這本書時就很感興趣,並且問老師什麼時候發下一本。可當學到第六單元時,配套的主題學習叢書並沒有寓言故事,有的文章的內容有的太深,有的與生活沒有聯繫,有的語言太枯燥,沒有感情色彩,提不起興趣來。因此我認爲在選定同一主題的學習材料時,應多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成年人的生活遠離他們而難以理解,同齡學生的好文章更貼近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更易於消化、吸收,不妨也選擇他們的文章,從而能更好的引導他們,把他們的興趣貫穿於整個主題學習中去,從而把他們培養成能夠自主、主動、創造性地的學習主體。

三、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在主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再作爲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積極地帶着各自的興趣、需要和觀點直接與書本、與客觀世界對話,探求語文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規律。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又特別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生成,通過閱讀來獲得生活體驗,同時也避免了教師一味的苦講和機械性訓練,可以這樣說,自主學習是主題性學習的靈魂。一旦失去了學生的“自主”,主題性學習便成爲一句空話,我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一些課題的具體指導過程中,害怕重蹈傳統學習的覆轍,不願過多地介入學生的自主研究。雖然也做了閱讀指導,但學生的自主閱讀也容易產生盲目性,學生做的閱讀筆記質量也參差不齊。另外,語文主題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多、範圍廣,學生的興趣不一致,同時學生的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演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個從半獨立研究過渡到獨立研究,從對簡單的單一問題的研究過渡到複雜問題的研究的過程,這就更加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及研究內容的難度,幫助學生選擇切實可行的進行主題閱讀。語文主題學習有它的成功之處,同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又有一些困惑,畢竟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的語文學習就要儘量多地引領學生接觸語文材料,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積累文化知識,並從整體着眼解讀文本,在實踐中探索才能使其完美。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5

再過兩天就是陽曆的新年,又稱元旦。“元”在古代元有第一的意思,比如在《紅樓夢》中賈家的大小姐就是元春。“旦”的甲骨文解釋爲:“它是一個剛從地平線冉冉升起的太陽。”所以,新年意味着萬象更新。同時,也需要我們回顧過去的一年,爲新的一年做好打算。

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說語文教學的好壞關係着整個語文教學的成敗。本學期是我當老師的第一個學期,我在閱讀方面做了很多的嘗試。現將我這學期閱讀教學的得與失總結如下:

第一,閱讀教學應當緊跟課本,每一冊的語文書都爲我們推薦了很不錯的課外閱讀書籍,這些書籍經過了歲月的披沙揀金,已經成爲了經典。所以應當要求學生在閱讀完這些書籍的基礎上再向外進行拓展閱讀。

第二,閱讀教學應該和課堂教學活動、和作業結合在一起,比如可以將課外的摘抄和課前的.三分鐘演講結合在一起,尤其是課前的三分鐘演講,老師可以規定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摘抄和感悟作爲演講的材料。

第三,要對一年的閱讀有整體的規劃,比如:在課本上推薦了那些書、一共有多少章在開學之初老師就應當明白。然後根據學期的長短規定學生每一個星期需要閱讀幾章的書,並且通過週六週末的作業的形式規定下來。同時,將課前三分鐘的演講主要變成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讀書感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分享中增加閱讀興趣。

第四,在課本的自讀課文中也推薦了許多的類似的課文,很多時候由於時間的匆忙,忘記了對這種課文的推薦,這樣就不利於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所以,在新的一年裏我會將課本上推薦的文章打印下來並複印幾份,讓同學們自己進行閱讀。

第五,堅持閱讀課,在這一年我每週都會有一節課的時間堅持讓學生們閱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學生在下課以後都會圍着我進行討論。顯然,這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我會繼續堅持。

閱讀規劃非常有必要,雖然進行學期閱讀計劃非常的不容易,但是隻要確定學期的閱讀重點和方向,都將會非常有助於閱讀計劃的有序進行。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6

現代文閱讀理解是語文測試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是初中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大量研究表明: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和思維過程,它既有認知的參加,也有情感的參加,更伴隨着緊張的思維活動。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顯得尤爲重要。

良好的思維品質應包括思維的自覺性、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嚴密性、思維的整體性、思維的創造性等方面。就當前語文測試和初中閱讀教學的實際,我以爲在現代文閱讀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把握以下內容至關重要。

閱讀應該是自覺的。自覺的閱讀必定有強烈的閱讀需要,它是培養閱讀思維品質的有效動力。

當前中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他們對現代文中的文藝作品,諸如小說、散文、戲劇的閱讀,自然饒有興趣,這類文章無論是人物或情節,均有較強的感染力,適合青少年的閱讀心理特徵,能滿足他們的閱讀慾望。到了初中以後,文藝性的作品儘管仍然需要加強閱讀,但是在教材和一些閱讀測試訓練中增加了不少抽象的說明性和議論性的文章。對這類文章,一般的初中學生往往引不起閱讀的興趣,思維躍動不起來,而恰恰這些文章具有特殊的功能,對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社會學家認爲,任何閱讀都要受到社會要求的.制約。閱讀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過程。目前,在校初中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是一種專門的理解型閱讀訓練。近幾年來,中考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所選的材料,基本上是現當代能夠反映人們日常生活閱讀實際的文章,材料的內容多種多樣,有歷史的、現實的;自然的、社會的;形象的、理論的。材料的文體也不拘一格,其中尤其是議論性和說明性的文字佔有相當的比例。

訓練這類現代文閱讀能力,正是社會現代化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課題在閱讀教學中的反映,同時也體現了初中閱讀教學應着重於理性思維訓練的指導思想。鑑於此,現在好多國家都在閱讀教學中強化這方面的訓練,並以此作爲測試學生讀書能力,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對於進入初中學習的學生,教師很有必要引導他們審視一下自己的閱讀動機和目的,要從現代社會對閱讀教學的需要入手,對自己的閱讀內容作適當的調整,確立起一種超越興趣的閱讀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引導學生問問自己,在閱讀方面,你好什麼,樂什麼;閱讀的好與樂是否還停留在感官的刺激上,有否注重理性的思維;明確爲什麼閱讀,以及閱讀對於自己能力的培養,跟未來社會的發展有何聯繫。這樣,閱讀的動力就能由興趣到樂趣,再到志趣,這是閱讀的心。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7

按照備課組的工作安排,今天在高三(3)班開了一節公開課,課堂內容爲文言文賓語前置句式的複習。賓語前置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種句式,就其本身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節課的目的是通過教師的系統梳理,讓學生掌握賓語前置句式的一般規律,從而最終能夠體認並能規範的翻譯這種句式。

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遵循以“學生爲主體,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所以在開課之前我作了精心的準備。鑑於文言文賓語前置句的特殊性,我收集相關的資料,以“課前小練——分析歸納——實踐提升”爲模式進行了教學設想,並進行了課堂實踐,收效樂觀。我的教學設計,雖說沒有太多的與衆不同,但它遵循一個原則:就是注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做題能力,更注重的是對這一板塊知識的鞏固積累。我並沒有侷限於課文知識,還準備一些本省相關的高考題,以備上課不同環節的需要。我以考綱爲基礎,結合高考,達成了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目標,達到了我預期的複習目標。

對於一節複習課,個人覺得有幾個環節必須做好,即明確目標,精煉過程,課後鞏固這三個方面,所以課上我嚴格按照這三個去操作,課前出示目標並解讀考綱,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複習目標。學生需“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接着是歸納總結環節,通過此環節真正提升學生能力。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對幾個我們在教材中出現的特殊句式進行辨認,從而引出對於倒裝句的學習,進而引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賓語前置句式。我確立教法爲探究法、引導法。課上我有意識地將賓語前置的幾種類型分開傳授,並且列舉出了每一類型中的一些實例,然後讓學生翻譯並找出其中的句式特點,自己歸納規律性的東西。對於學生不能很

好去歸納的規律,我以課堂的引導爲主,然後我再對學生的歸納進行點評。這樣的方式,一方面真正讓學生自行去探究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課下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明確,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我並提醒學生:翻譯賓語前置句時,要恢復其正常的語序,做到“信、達、雅”。

最後還少不了鞏固練習,這個環節尤爲重要。在這個環節的安排上,應該注意到由淺到深,由課內到高考,以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在安排練習時,我結合我們教材中出現的比較典型的賓語前置的例句,並遷移到廣東歷年高考真題中的相關題目。通過實踐檢驗,複習的效果比較理想,大部分的同學都能正確的判斷和翻譯賓語前置的句子。

當然,對於這節課,個人覺得還有諸多瑕疵。比如上課時對於學生的表情關注不夠,沒有適時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而調整教學的計劃和方法;由於學生的基礎問題,師生互動還不是很熱烈;學生對文言文的把握不夠,因此對於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瞭解不多,我沒有引導學生複習了劃分句子成分的內容,讓學生掌握句子的主要成分和現代漢語的一些語法結構,爲古漢語文言文句式的講解做好了鋪路搭橋等等。

這就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想法,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地完善自己。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8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

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爲主體,而不以學生爲主體。

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爲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

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

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爲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9個小組,每個小組6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

1、刷子李的絕活是什麼?

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刷子李的絕活?

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態度變化。

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踊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二、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

三、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範文9

主題學習”實驗是依據語文學習大量閱讀的規律,以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爲前提,以單元主題爲一個學習整體,實現課堂上的拓展閱讀,從而使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在進行語文主題教學時,我本着“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現將工作反思如下:

一、培養學生語文主題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對待學習,往往偏重於興趣,而興趣又不是天賦的,是在後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創新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主題學習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精講與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本學期我們的'主題學習叢書是《情歸故鄉》和《生活是一本書》這兩冊。每一主題我都選一篇或兩篇精講,其他的學生自學,把學習心得記在主題學習本上,然後小組之間互評互改,相互改進。

三、用好主題學習自主預習記錄本

《自主預習記錄本》依據學生自己的喜好裝飾封面,命名。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們可互換預習本瀏覽,實際上是知識的互換,知識的補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讀中悟主題學習材料的精髓

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優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美妙,語言運用精妙,見解闡述獨到,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爲使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

隨着學生閱讀的習慣的養成,閱讀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鑑賞水平也不斷提高,能夠自主探究出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而這正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