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

課件《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今天我講這篇課文是這樣設計的:

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出示大屏幕(葫蘆的圖片)讓學生介紹自己對葫蘆的瞭解,讀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明白讓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讓學生產生質疑,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爲什麼得不到葫蘆?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文。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學生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麼密切的關係?明確了這麼一條線,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爲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爲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

《我要的是葫蘆》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可笑的是他的無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麼喜愛葫蘆,結果卻一無所獲。

這節課學生理解了課文,我順勢進行課題訓練:“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學生結合本節課內容進行續編故事,把說和寫結合起來,效果很好。只是在本節課沒有時間寫,孩子們回家完成此項訓練,學生寫的內容真好。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2

章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爲呢?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爲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最佳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3

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篇課文了,也就是至少12年前就存在了(我20xx年小學畢業)。爲什麼她的生命力如此強盛,重編教材都要把她保留下來。她到底有什麼樣的教育含義以至於打動了大家的心。我讀了幾遍,並沒有覺出什麼高深的含義來。那個讀書人只要葫蘆不管葫蘆葉生命的作法是錯誤的。小孩子們都知道沒有葫蘆葉也就沒有葫蘆的道理,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低級的錯誤。這篇課文是不是太幼稚了呢?

況且,當我第二次和學生一塊學習這篇課文時,還是一頭霧水,不懂這個寓言的寓意,第二課時,我們進入了課文評價階段,你認爲這個種葫蘆的人做得對不對,爲什麼?學生意見自然一致,“不對,沒有葉子葫蘆就死了。”我覺得課文似乎已經不用再進行下去了,我沒什麼可引導的了。我就講了一些生物知識:我們來總結一下植物生長的規律: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爲什麼不是最後才結果呢?你認爲葉子對植物來說有什麼作用?葉子對於樹木相當於人類身上的哪一種器官呢?是像樹木的眼睛、還是耳朵、還是嘴巴?葉子是用來吸收陽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所以就像是植物的鼻子和嘴巴一樣,(當然,植物的根系也是嘴巴的功能)你想想,若果沒有這些鼻子和嘴巴,植物還能生長嗎?植物一旦不能生長,植物上的'果實更沒法存活了。植物雖然能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不用葉子,但是她卻不能一年或幾年不用葉子,那樣的話,她會餓死的。所以說,葉子跟果實是有關係的。葫蘆葉跟葫蘆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也是存在緊密聯繫的。比如說,我們每個學生都想要雙百分,想要高分數,但是你卻從沒想過要上課認真聽講、沒想過認真完成作業、完成老師的要求,你沒有認識到這些事情跟你想要的高分數的緊密聯繫,如果你做不好認真聽講和做作業,你就不會考高分數。就好像你不治葫蘆葉上的蚜蟲就得不到葫蘆一樣。這時候,李佳輝開始說他的盼頭了:我爸爸說如果這次考試能考95分,就給我買一百多元的遙控飛機,姑姑還給我美好幾百元的東西呢!簡直就是洋洋得意!我馬上結合他的表現說事:但是,李佳輝,你看你現在的表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你覺得這樣做能考到高分數嗎?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看來我的引導還是很有針對性的。我真會胡拉亂扯。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爲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爲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纔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5

《我要的是葫蘆》這則寓言故事有着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描述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麼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涵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繫”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節課我設定要講的是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有以下兩點:

1.認識9個生字。學會寫2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情況做如下自評。

一、注重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本節課在三處體現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

1、寫字方面:“橫多彆着急,重點在距離,遠近都一樣,‘哇’字才美麗。”——這是我自編的一首小兒歌,在學生寫“哇”字前出示給學生,這樣對學生的書寫起到了幫扶的作用。以此還延伸到了“掛”字的寫法。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我還提示他們,一看二寫三對照,一個更比一個好,這樣,我把我們學校在校本教研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方法真正運用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去。

2、識字方面:改變以往的先識字再讀文的一程不變的教學方式,而是力爭做到讓學生邊讀文邊識字。“葫蘆”兩個字是在出示課題之前,以實物演示的方式識記的;“哇”是通過字的應用規律識記的,我告訴學生,“哇”本字是一聲,一般它出現在句子的末尾讀輕聲;“盯”是在語言環境中通過字理知識識記的,。

3、積累方面:在對第一自然段進行教學時,我向學生滲透了“熟讀成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文學習方法。

二、課堂上做到了“三個關注”。

開學初,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中提出:圍繞“三個關注”,分別思考並努力探索三個問題:

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我們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關注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以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智發展爲主要目標)——如何使全體學生積極並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如何讓課堂成爲深受學生歡迎的快樂場所?

本節課,我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課堂上的教學細節,都在極力做到以上三點。讓課堂成爲學生喜歡的學習場所,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終身發展的學生。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6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感受到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在提高,進步,當然更待進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學的後半部分教學上的拖延,由於當時忘詞了,所以感覺好像繞彎子了!我體會到了學生的精彩就是課堂的最大的精彩。教師的'教學要立足課堂,立足學生,課堂教學纔會賦予生命的魅力。

本節課孩子們的表現要比平時課堂表現要好。但是通過我對孩子們長期以來的觀察及瞭解,個人認爲本節課孩子們並沒有展示出他們最出色的一面,沒有把最好的效果展示出來。這給了我在教學中新的思索。希望通過課下的學習,我能夠找到進一步挖掘和展示孩子們優異一面的突破口。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7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範讀法。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說說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範讀法。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外,教師的範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老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裏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在這堂課上,我範讀的地方不少,但是並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範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裏,我們該反思什麼纔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8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爲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係。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從而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其一,抓重點段,引導學生帶着中心問題:“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黃、落了呢?”質疑,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慾。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人和鄰居的不同態度,最後,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各環節的聯繫。

其二,抓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賽讀、範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比較句子中的不同語氣,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其三,利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

課堂的整體氣氛及效果都還不錯,對語言點的落實及把握也能夠落實到位。由此課我得出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從而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9

課後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定得準。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範讀法,兩種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範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裏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的愉快。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並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容。。根據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買東西的照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同學們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學在買物品,馬上興趣昂然。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以前我認爲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纔是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範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並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範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0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課前交流)

聽你們的班主任說,你們是最聰明的小朋友,那這個謎語你們能猜出來嗎?

說我是絲瓜

我比它圓

說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間細,兩頭圓

小的時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時,我可以用來做藥和裝酒

還能吹出動聽的樂曲!猜猜我是誰?

(葫蘆)

孩子們,果然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於葫蘆的小故事,孩子們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咦?怎麼葫蘆不高興啦!原來是你們把它的名字叫錯了,葫蘆的蘆字兒單個讀二聲,它們合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怎麼讀?

(注意輕聲)聲音很洪亮,如果把那個葫蘆的蘆字讀得再輕點就更好了。(師範讀生跟讀)

二、複習生字

小朋友們,這一課的生字你還能認識吧? 如果你還認識,就準確的,大聲的叫出它的名字,叫兩遍。

孩子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現在要把你們帶進葫蘆園去摘一摘小葫蘆。(給生字組個詞語)。

孩子們剛纔都自己給生字組了詞,老師也給每個生字都組了詞。看,這是什麼?(葫蘆)。葫蘆兩頭圓,中間細,多可愛啊?想要嗎?(想)你把它讀準了,這葫蘆就送給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小朋友們表現得這麼棒,這些生字娃娃現在都跑到課文中去了,你還能認識嗎?(能)

2、我請大家輕聲的讀這篇課文,讀準字音,還要把課文讀流利。讀完了就坐好。

3、現在老師要請四個小朋友站起來讀讀,聽的同學當小老師,如果發現他讀錯了,就等他讀完後幫他糾正過來。

4、請孩子們再去讀讀課文,注意剛纔糾正的地方。請大家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誰還能用簡單的話來說說)

(誰能流利的說說)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葉上長了蚜蟲,他不治,後來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四、精讀課文

<一>、一自然段

1.師:孩子們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怎麼樣呢?

生:長得很好。

師:你們從哪裏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師:請孩子們去自由的輕聲的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橫線勾出描寫這棵葫蘆的句子。

生彙報成果。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課件出示)

3.你們是找的這些句子嗎?老師找的也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把找到的句子讀讀。

4.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可愛)

可愛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長滿綠葉,長滿是什麼意思?說明葉子長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潔白)

掛了幾個小葫蘆,掛上去,風一吹,和我們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蘆的可愛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6.還有誰想來讀讀,讓人一聽就喜歡上這可愛的葫蘆。

7.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覺得葫蘆太可愛了。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8.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師指導觀察圖片)

欣賞完了這棵葫蘆,你們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

(圖文課件)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開出了幾朵的小花,花以後,藤上了幾個。多麼的小葫蘆哇!

(把剛纔填完整的句子認真的讀一遍。)

9.孩子們,這麼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嗎?還想不想再讀讀?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把這棵可愛的葫蘆記在心裏吧!

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我們喜歡,那個種葫蘆的人比我們小朋友更喜歡。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10.這棵可愛的葫蘆如果繼續健健康康地生長,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後,它會長成什麼樣呢?

(會長得很大很好,長得塞過大南瓜,會結出很多很多的果實)

〈二〉、四自然段

1.結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樣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出示葫蘆變黃,一個一個的都落了)(板書:落了)

2.孩子們,你看到了什麼?(小葫蘆變黃了,這麼多可愛的葫蘆最後一個一個都落了)

3.孩子們,學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嗎?

(爲什麼葫蘆都落了?)(它是因爲什麼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這些答案都在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沒有信心把答案找出來(有)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麼原因了嗎?

⑴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治)

⑵(鄰居勸他他也不治)(板書:蚜蟲)

2.他看見了蚜蟲,心裏怎麼想的?又怎麼說的呢?請同學們輕聲的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線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線勾出說的句子。

誰來告訴我他想的句子:

有幾隻蟲子怕什麼!

師:通過這一句,你覺得那個人看着這幾隻蟲子的態度是什麼。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來讀讀,把他的不怕讀出來。

4.孩子們,看這個標點符號是什麼?(感嘆號)(感嘆句)

5.那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把這一句讀好呢?既要讀出感嘆的語氣又要把他的不怕讀出來.請自己練習練習.(生彙報)

6.孩子們真會讀書,老師聽出來了,那個人根本不怕這幾隻蚜蟲.

7.小朋友們,你們怕不怕這些蚜蟲?(怕)

老師也很怕,因爲蚜蟲可厲害了,這種害蟲專門吃葉子,而且它們會慢慢的把葉子吃光的.

8. 蚜蟲這麼厲害,可那個種葫蘆的人根本沒把蚜蟲放在心上。看見葉子上的一些蚜蟲,那個人說了些什麼?是怎樣說的?

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9.盯:一動不動的看,說明那個人的眼裏只有小葫蘆。(指導寫)

10.他盯着小葫蘆說了什麼?(請一個孩子起來讀)

11.孩子們,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對自己說的。(自言自語)

師: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

生:自己對自己說話。

師:咱們平時大都自言自語過,同學們把那個人說的話讀一讀,體會體會,然後說一說怎樣讀纔算是自言自語。

(學生練讀,師巡視指導)

生:聲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師:說得好!自言自語是自己對自己說話,當然聲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讀時還要注意那個人說話時是一種什麼心情。大家練一練,看誰既能讀出那個人自言自語的語氣,還能讀出他的心情。

12.(學生練讀後彙報)

師:不簡單!你能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中的感情,讓我們爲他鼓掌(師生鼓掌)。不過,老師

想補充一點,那個人說的話,其中有兩個感嘆號,表示他心裏特別(高興)(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來?拿上小葫蘆,沒有的可以用雙手。

〈四〉、三自然段

1.種葫蘆的人眼裏只有小葫蘆,根本不管葉子上的蚜蟲。可有一天他還有誰看見了?(鄰居)

2.(小朋友們鄰居就是住在他家旁邊的人,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兩個字。)

3.鄰居是什麼態度呢?請同學們仔細的聽對話!(課件)

4.鄰居看到了蚜蟲說了什麼?

5.通過這句話你們覺得鄰居的心情怎樣?(着急)

(着急葉子上的蚜蟲)蚜蟲越來越多,鄰居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誰想來讀讀鄰居說的話。還有誰也想來勸勸?(生朗讀)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來不及了。

7.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去勸告,他的`反映是什麼?(奇怪)

心裏頓時冒出兩個大問號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8.孩子們,他爲什麼覺得奇怪?

那個人心想,葉子上生了蟲子,關葫蘆什麼事,所以他認爲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9.我請小朋友起來分角色朗讀一下(兩組)

(孩子們剛纔朗讀得真好,像個小演員在拍電影似的。)

(讀得真棒,我還以爲那個鄰居和種葫蘆的人來到我們課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還想讀讀,現在老師讀旁白,女生讀鄰居說的話,男生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10.葉子上的蚜蟲不治,他要得到葫蘆嗎?(要不到)

11.爲什麼要不到?

(因爲葉子是來給葫蘆輸送營養的)(孩子就是你說的這個道理)

葫蘆葉與葫蘆的關係可大着了,孩子們看圖,這些小小的葫蘆葉,通過太陽公公的幫助,製造出營養,輸送給小葫蘆,讓小葫蘆快快長大。

那個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久之後,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一個一個的變黃,都落了!

12.孩子們你現在知道葫蘆落了的原因了嗎?(用因爲所以結合板書練習說話,總結出原因)

13.他那麼喜歡小葫蘆,可他的小葫蘆卻都落了,你們猜,他看着這些落了的葫蘆,他的心情會怎麼樣?(難過,傷心,失望,後悔)

14.他可能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師下去指導。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彙報。)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後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塗,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15.那我們以後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該要怎樣?

五、課外拓展

學會了這麼多道理,老師心裏真的很高興,我們的小朋友變得更加懂事和可愛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個葫蘆,結果會怎樣?請孩子們編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朋友,老師們聽!

下課,孩子們再見!

附板書: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蘆

蚜蟲

葉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西師範版二年級一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治,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只顧結果忽略了過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片段進行評析,從而反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落實。

片段一:

師:請孩子們去自由的輕聲的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橫線勾出描寫這棵葫蘆的句子。(生彙報)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課件出示)

師:你們是找的這些句子嗎?老師找的也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把找到的句子讀讀。

師: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可愛)

可愛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長滿綠葉,長滿是什麼意思?說明葉子長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潔白)

掛了幾個小葫蘆,掛上去,風一吹,和我們打招呼呢!

師:你能不能把葫蘆的可愛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師:還有誰想來讀讀,讓人一聽就喜歡上這可愛的葫蘆。

師: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覺得葫蘆太可愛了。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師: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師指導觀察圖片)

欣賞完了這棵葫蘆,你們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

(圖文課件)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開出了幾朵的小花,花以後,藤上了幾個。多麼的小葫蘆哇!

(把剛纔填完整的句子認真的讀一遍。)

師:孩子們,這麼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嗎?還想不想再讀讀?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把這棵可愛的葫蘆記在心裏吧!

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我們喜歡,那個種葫蘆的人比我們小朋友更喜歡。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這棵可愛的葫蘆如果繼續健健康康地生長,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後,它會長成什麼樣呢?

生:會長得很大很好,長得很大很大;

生;長得塞過大南瓜;

生:長得塞國大西瓜;

生:會結出很多很多的果實

在這個片段中,我以文本爲主,讓孩子們自己找到描寫葫蘆的地方,先從文本中體會葫蘆的可愛,訓練學生的朗讀,讀出葫蘆的可愛。再觀察圖片,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展示,孩子們的朗讀情緒高漲,然後進行填句子,爲達到誦讀的目的做鋪墊。在這個片段中,我從文本到圖片,從抽象到形象,訓練孩子的朗讀能力,讓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到葫蘆的可愛,在喜愛的情緒中展開誦讀,從而也達到了積累這些優美詞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師:孩子們,此時此刻那個種葫蘆的心情怎麼樣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開心;

生:很興奮;

生:急於心切;

我請孩子們帶着自己的這些感受來讀這個句子。這樣孩子們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語,又讀出了自己體會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讀行爲都是基於一定的理解基礎。沒有理解便讀不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感情色彩。但我們知道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歡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並沒有要求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故教師這時應起到一定的榜樣示範作用,使學習漸漸地積累起朗讀的技巧,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我覺得這是我這一堂課中所不足的。通過這堂課,我明白了做爲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由於自己太年輕,教學經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不成熟,導致了課堂時間沒把握好。最後的環節是擴散思維,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爲開頭續遍一個小故事,沒有完成。這堂課學生學習和朗讀的氛圍都很濃,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沒有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進行啓發,沒有給予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孩子們在學和讀的過程中,我沒有注意到個性評價,沒有對他們取得的進步給予即時的肯定和讚美。但我相信,通過我今後不段的努力,我一定會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給予者和引導者。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1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張老師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教學中張老師還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後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爲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現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並隨機示範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了喜愛之情,然後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爲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3

《我要的是葫蘆》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因爲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爲什麼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爲什麼是葫蘆?”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爲情感線,或爲敘事線。教師要善於把握這條線,並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纔不至於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是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麼密切的關係?明確了這麼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採取了比較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激活學生的思維,再次明確本文要解決的難點:種葫蘆的人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爲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爲後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第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爲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

但由於沒有好好把握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以致思路混亂,拖了時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會再仔細地研讀文本,精心設計每個環節,更好地完成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4

從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級的語文,對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感到十分陌生,拿過一篇課文常常感到無處下手,生字該怎麼教、什麼時候教、生字在課堂教學中佔多長時間,我感到特別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時,教研中心開展了這次課例教研活動,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啊!這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解開了我心中的許多疑團,這次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兩個多星期以來,我們教研組認真準備模擬課、評課、實課、評課,每一個環節中我都在認真體味着,傾聽着,領悟着,收穫着……可以說這次課例教研活動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

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經歷和感受:

接到學校的通知,我就認真地研讀這篇課文,積極地爲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我翻閱雜誌和上網,查找了許多本課的教學設計,反覆地斟酌、比較、篩選、思考,終於把教學各環節確定好,又去準備這節課需要的課件,然後又針對教案進行精細加工,字斟句酌,還在家裏讓女兒、對象當學生一遍遍地練習,邊講邊修改,直至熟記課堂中要說的每一句話爲止。在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的處理上我主要是採用圖文結合學習課文,新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段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並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爲課堂教學最爲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課課文時,出示課件那個人種的小葫蘆圖片,請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對應的'自然段,然後讀第一自然段,先請小朋友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葫蘆的可愛。那麼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結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讓學生帶着傷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後,指導學生聯繫課文和插圖,找到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此時學生就會產生新的疑問: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由於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所以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就更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了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並且安排了讀一讀,比一比,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我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上,在我對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組的教師給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這節課我始終沒有滲透識字、寫字的教學,我曾經給自己找了個較爲充足的理由說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爲我以前沒接觸低年級,對識字、寫字教學可以說是心中無數,是我不敢涉及識字、寫字教學呀。後來聽了張曉紅老師的課以及參加了網上教研活動之後,讓我瞭解了更多教師對本節課的生字教學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閱讀教師們的發言,我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像張曉紅老師所說的“隨文識字”的識字教學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爲“隨文識字”迎合了兒童好動、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學生帶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在愉快氛圍中識字。還有像孫新愛老師特別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聯想、比較去識字,讓學生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了識字教學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王老師以自己做示範,展示了一個坐姿端正,認真書寫的好榜樣。我覺得這種直觀形象的示範要遠遠勝過電腦課件的展示。教師端正的坐姿、正確的執筆姿勢、一筆一畫的書寫、美觀大方的字跡,本身就是極好的教育資源。

本次課例教研活動雖然只是把一節課進行了精雕細琢,但由這節課我卻收穫了許多,自我感覺認識水平、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適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對今後的教學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5

1、 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瞭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穫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鑽研教材,爲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爲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爲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製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節。課上完後,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的引導,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裏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爲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覆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覆,直到滿意爲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爲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裏,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爲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於課下的鑽研。

4、環節設計優化

爲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於是改畫葫蘆爲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於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裏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節去掉,改爲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驗的積累,相信以後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扣一環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爲大環節裏的每個小環節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環節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瞭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裏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製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