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隨着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不斷應用,學生在學習上興趣越來越濃了,課堂上不再是那種沉悶、冷言寡語的場面了,而是充滿生氣、你爭我搶回答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解答別人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氛圍使作爲老師的我不得不動手動腦,盡力做到能用多媒體上課就用多媒體上,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從中受益。

《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我就應用了課件,學生理解課文容易了,老師教着也省力了。這一課我是這樣上的,先是屏幕邊展示畫面,同時閱讀與畫面相關的課文內容,而學生是邊聽邊看,當讀完一遍課文後,我問學生:“通過邊年看畫面邊讀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學生幾乎都舉起了小手。甲說:“我知道種葫蘆的人都非常喜歡小葫蘆。”乙說:“我知道小葫蘆一開始長得非常好,後來葉子上生了蟲子,小葫蘆全掉了。”丙說:“我知道了種葫蘆的人沒有治葫蘆葉子上的蟲子。”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幾乎把課文內容全說出來了。這比不用課件多讀三遍課文都管用。首先學生認真看圖,也認真聽讀的內容;其次畫面栩栩如生,一目瞭然,不用再費盡心思去想。我們農村使用的是黑白版課本,學生就更不容易看明白書中插圖,通過課件使用,彌補了這些不足,學生自然而然也就對學習產生了興趣。

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對課文內容熟悉的過程快了,再解決其他問題也就容易多了。這一課當學生掌握了課文內容後,理解“事物間各部分是有聯繫的”時,回答問題比較貼切。還有,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在低年級段識字方面也是省時省力,在這方面我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快樂。現在我不再感到使用課件費勁而又麻煩了,而是感到其中的方便和省力,同時也體驗到了什麼是一堂課40分鐘的真正藝術。希望我們都抽出一些時間下一些功夫製作一些課件,來達到課堂上預期的效果。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俄文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編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爲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