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ai ei ui 。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複韻母,所以我先請出a o e i u ü這6個老朋友,然後引出複韻母ai,ei,ui。在教學三個複韻母是我都是找個讀音差不多的字來引入的,比如ai從姐弟比高矮來引出。 隨後讓學說說,看着ai你發現了什麼?從而引出ai是由a和i組成的,a在前,i在後,帶出ai的發音方法,是先發a的音再快速的向i的音滑動,中間不斷氣,接着再用各種方法讓學生讀,以加深鞏固。隨後,我出示了水杯圖,引出ei,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ei的發音,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ui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接電話的環節,從而引出ui的音,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在玩中鞏固了知識。

這堂課教學層次性強,比如學標調方法時,先是讓學生猜一猜ai ei ui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然後引出疑問:真的是這樣的嗎?從而自然地引出標調歌,在學生熟讀標調歌的情況下,讓學生再次猜一猜這三個複韻母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最後出示正確的四聲,這樣學生有了親自體驗就不容易忘記。

還有指導學生書寫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因爲學生已經學習了單韻母的書寫,而複韻母則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在指導書寫時,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黑板上扮演,而其他的學生當評委來說一說他們寫得好不好,效果十分的不錯,在這裏要讓學生明確複韻母是一個整體,所以在寫得時候,兩個單韻母要寫得靠緊一些。

爲了鞏固這三個複韻母的`拼讀,我設計了看圖片拼讀音節的環節。學生有了圖片的幫助,能夠很快的拼出音節,而且在看圖說話這個內容上,學生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但是,隨後拋出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是否也聽到過含有這些複韻母的詞語”時,學生的回答十分的不理想,事後,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而且目標不是十分的明確,如果在學習四聲的時候,提出說說生活中你是否聽過帶有這些發音的詞語呢?我想學生應該更容易接受一些吧!

通過這次拼音教學實踐活動,我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只有變革陳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才能達到新的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二班的語文教學。任教一學期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較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課時我較爲充分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全班交流所得及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的提高學習語言最關鍵,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缺少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這學期的教學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二、寫作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三 批註式閱讀抓得不實

本學期我校提倡批註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深入理解能力,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註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註式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在《zcs》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靈活駕馭課堂。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教學效果非常好。主要有如下幾個優點:

一、善於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1、一開始,我用談話及歌曲導入法,爲孩子們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孩子們在輕快的歌曲《上學歌》中,如情如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了。

2、我巧妙運用朗朗上口的語境歌,既輕鬆地幫助孩子們學習了聲母zcs,同時又很自然地滲透了思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我通過遊戲活動,營造了趣味課堂,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如“小刺蝟運果子”遊戲:我把事先準備好的聲母果子撒在地上,然後請幾個孩子上臺,分成三組,每小組各選一隻不同名字的小刺蝟,如小刺蝟“滋”,小刺蝟“刺”,小刺蝟“絲”。音樂響起,開始遊戲。三小組的`孩子分別迅速在地上找與自己小組所選小刺蝟名字讀音相同或相似的拼音果子,然後“扎”到自己小組的小刺蝟身上。扎滿10個果子後,快速領着自己小組的小刺蝟把果子運到指定的地點。運得最快並且果子“扎”對最多的小組將獲得勝利。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玩得開心,學得開心,興趣盎然,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此外,還有在教學的最後設計的“搶答拼音果子”遊戲,更是把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對兒童的態度。因此,課堂上,我對孩子們讚美的語言時刻掛在嘴邊,如:“喲,你真了不起!”“哇,你實在是太棒了!”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孩子們無拘無束的心靈。整堂課,氣氛融洽,孩子們始終在快樂之中學習拼音。

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在讓孩子們認識聲母zcs的字形時,我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引導孩子們進行觀察,並鼓勵他們發揮想象,自己編一些順口溜幫助記住字形。孩子們在我的巧妙示範下,紛紛編出了有趣的順口溜,如“我來寫字zzz”、“小鴨子游泳zzz”、“小刺蝟ccc”、“一個半圓ccc”、“蠶兒吐絲sss”、“一條蛇sss”等。就在這樣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輕而易舉地掌握了三個字母的字形特點。教學聲母zcs的發音時,我發現有的孩子不得要領,有的甚至讀成翹舌音,出現這一問題,我沒有生硬強調發音規律,而是靈活採取多種方式去讓孩子們慢慢體會,進而準確發音。如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我發音時的口形特點、同桌互讀(互相觀察誰讀得對讀得好)、請讀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等。在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前班孩子年齡小,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孩子,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難點的突破還不夠。

讀準zcs三個聲母的音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之一,雖說大部分孩子經過學習之後,都掌握了發音要領,但還是有少部分孩子沒能把這三個平舌音讀準。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探索,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爲自己加油!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摘要:語文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它既是我們每天溝通的語言,也是我們文化知識傳播的媒介,更是我國幾千年沉澱而來的寶藏。語文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所以,對於學生而言,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會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這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小學生年齡尚小,理解和領悟能力差一點,將語文知識融入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語文;實踐

一、將生活融入語文課堂

一般的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學習和語文能力的提高。教學侷限在語文課本,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實踐,很少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學習,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減弱,從而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將生活融入到語文課堂,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激情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寫一寫,記錄生活

每個人的生活是不同的,生活中所體現的語文知識也是不同的。對此,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語文。例如,學生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眼中的生活,將生活融入教學,也可以提高學生寫字、認字和寫作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在班內舉行作文比賽,以此來分享學生生活中的語文。

(二)看一看,觀察生活

課本上的知識和生活實踐中的難免會有一些偏差,或者不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對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室外活動,讓學生觀察在生活中忽略過的事物。例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到戶外聆聽鳥兒的叫聲。鳥兒的叫聲在生活中是很容易聽到的,但正因爲如此才容易被同學們忽略。當同學們聽到了鳥兒的叫聲,瞭解了鳥兒,纔會對課堂知識產生興趣,以此來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做一做,體驗生活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學習也是如此。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遇到難以理解的課文或人物傳記時,可以組織學生分配角色,演演話劇小品等,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理解課文。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教師可以把課文改編成話劇,讓同學參與進來。

二、從生活中創造教學

學習是爲了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而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還欠佳,教師教學時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語文在生活中的價值

很多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只是會背會寫,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和帶給我們的啓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小見大的學習課文,理解課本想要給我們帶來的啓示。例如,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德國人都喜歡把花種在外面。花朵都極力地朝路人張開笑臉,這顯然是因爲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這也體現了德國人“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意境。讓學生體會這種意境,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開拓學生的思維

書本上的內容都是死板,一成不變的,而小學的學生們更喜歡玩耍,對一切也都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天性特點來進行教學,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教學或者留家庭作業時可以多讓學生實踐學習,讓他們親自體驗來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放假時,教師可讓學生幫家長洗腳或幫忙做家務,讓他們去體會家長的辛苦和家庭的溫暖,或者組織小組同學一起完成實踐作業,體會合作的感覺和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珍惜朋友間的感情。三、合理利用生活資源在生活中,有很多資源可以輔助教師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學習和實踐活動有意的事物、素材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如我們可以組織同學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看一些喜歡的書籍,感受圖書館的氛圍;也可以去博物館感受歷史的沉澱,瞭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教室可以設立圖書角,分享給大家自己喜歡的圖書,讓同學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書;在教學時播放一些相關的音頻資料或者讓學生提前在網上查閱教學的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具有創新意識。學生從學校走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利用好有益的資源,學生就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展現不了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上網查找圓明園的相關資料,在講課時請同學分享查到的有關知識,進一步瞭解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也可以放學後向父母講述所學的知識,講述自己認識的圓明園。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生活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也充分體現了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將生活運用到小學語文的授課中去,不但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從生活中獲得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也瞭解不到的知識。而且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也避免了以往只重視課文讀寫的現象,使更具有創新和實踐的教學方式得到真正的落實。

參考文獻:

[1]王寶華.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途徑的分析與改進[J].考試周刊,20xx(35):43.

[2]莫玉香.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xx.

[3]措姬.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大觀週刊,20xx,(06):152-172.

[4]韓燕嬌.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淺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02):173.

[5]汪春長.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xx,(01):151.

作者:簡永愛 單位: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六祖鎮塔腳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因爲本課的四字詞語較多,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詞語,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各種教學方法,始終以學生爲本,讓學生在自學、自讀、自悟中或在親身體驗下理解領悟。如:讓學生如何理解荷葉在池中高低參差、緊密相挨的樣子呢?本着讓學生自己體驗感悟而得到發自內心的深切感受來理解好,我特地選了高低不一的學生上臺緊密靠攏在一起,當場體驗一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對學習對象進行感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有效性,學生主動地參與,切切實實地感悟到了。

重點還是在描寫蓮塘美景的優美的句子上,我安排的讀層次鮮明,運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優美的蓮塘美景錄象再現了課文,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給錄象配音,更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受、體驗。正所謂,與其從表的灌輸不如從裏的奔發。感受課文的美,感受閱讀興趣,進而喜歡閱讀,願意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俄國大詩人萊蒙托夫的《祖國》一詩,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詩歌把兩種愛國主義的觀點對照得十分鮮明,一種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種是虛僞的、華而不實的、脫離人民的。詩人說,“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奇異”就表現爲不同於統治階級的傳統說教,明確否定沙皇統治集團所宣揚的那種虛僞的甚至反動的愛國主義。詩歌通過令人感動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寫,指明瞭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黑人談河流》這首詩,詩人用一幅一幅的歷史圖畫,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了綿邈的人類的洪荒時代,讓我們感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黑人民族的'偉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會於形象的詩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勢,把詩人胸中的鬱積宣泄出來。這首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着嚴密的思想邏輯: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由於對外國曆史的不瞭解,同學的情感難以得到共鳴。我想,作爲教師,有的時候也很無奈,爲了中考,也不得不把這麼好的詩歌簡略的上一下,同學囫圇吞棗,並沒有真正地領略到詩歌的神韻。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裏面的這樣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寫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認爲: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認爲教學反思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爲一名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多反思,多改進,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學更富有新意,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愛。那麼對於我們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作爲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敏銳地提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展開調查研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積累,課堂上我們經常教育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老師也應該如此。不僅要多想還要多寫,最好能堅持每天寫,把它當成日記來寫。養成習慣,長期積累下去,沒事的時候再翻翻。會使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從教一年半以來,我堅持每天把課堂上的小問題記下來,沒事的時候我就會翻開邊看邊想。這樣一段時間下來,終於能找到如何去上好一節課的感覺了。

其次,堅持課後教學反思。

伯萊克曾說:“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爲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衝動的簡單作用爲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緻的剖析。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而且經常問問:爲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想想我們的閱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纔不愧是語文課。作爲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多種渠道,瞭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找準教學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我相信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在潮頭衝浪。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描寫細緻,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

教學中,讓學生觀看了秦兵馬俑的視頻資料,形象地感知、體會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這樣就不至於讓學生的閱讀體會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上,與此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今天教了《秦兵馬俑》一課,上課之前,自認爲教學思路清晰,學生應該能夠做到學習流暢,語文能力有多方面的提高。但前面一個教學環節的.問題,使得整節課混亂不堪,教學效果低下。

那個出問題的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形象鮮明。本來設計的是先讓學生找出有那些類型,然後讓學生自由組合,合作介紹自己喜歡的一類兵馬俑,一個學生模擬,一個學生離開書本介紹,其他的同學對他們的模擬和介紹結合課文內容做出評價。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理解課文,體會課文語言的魅力。學生模擬必須先理解,學生離開書本必須內化,學生要評價必須要理解,並對介紹同學的評價可以體會原文語言的魅力。

但在進行到這一環節時,擔心學生書未讀到家,便又分別指明幾個學生讀了4~9自然段,結果在這一環節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在單調的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爲減低,使的在後面的合作上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由於這個環節浪費的時間較多,使得在教學第10自然段未能很好的體會和拓展。而且最後一個環節,先讓學生上黑板寫下學完課文後秦兵馬俑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用一兩個詞概括。然後選擇黑板上的詞,說說讀了課文的體會。這樣既總結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並運用語言進行說話訓練,可謂一舉多得。可教學時間不足,我又堅決不佔用學生下課時間,這個環節未能進行,着實遺憾。

上課也如下棋,一招不慎,滿課皆輸。以後對重點段教學的設計還要在精細化,無特殊情況做到教學案一體化,切勿隨心所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個個人性化的角色,感動了學生們純真、善良的心。在這堂課上,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奮點”

在課堂上挖掘學生的興奮點,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精神處於興奮狀態,從而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挖掘了學生的興奮點就能使課堂“活潑”起來,“熱鬧”起來。課伊始,我滿懷深情地,用娓娓動聽優美的話語激情導入課文,與文本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喚起了學生走進課文中的激情。課堂中我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喚醒學生的熱情。如:在指導學生練讀小鳥的三句問話後,我讓學生進入課文,對小鳥(學生)進行採訪:

師:那一聲聲急切地詢問流露出小鳥對大樹的無限深情。可憐的小鳥,你找不到朋友大樹,你心情會怎樣?

師:你傷心,你失落、你焦急,你一定在心裏呼喚着自己的朋友大樹,是嗎?你們怎麼呼喚的?

生:大樹你在哪兒呀?我急死了。

生:大樹呀大樹,你到底在什麼地方啊?你不要再躲着我了。

生:大樹,難道你忘記了咱倆的約定嗎?我還要給你唱歌呢!

小鳥們一聲聲的呼喚,引出了這堂課的高潮。當學生這種焦急的心情還沒有回落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進行最後一段的學習。

二、抓住空白點,激發創新火花

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創設適合創造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多樣的特徵。在這篇課文最後一節,我抓住文本的空白點,讓學生深入小鳥、大樹的的心理,引導他們抓住文中鳥兒兩次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來想象小鳥會說些什麼,變成嫋嫋輕煙的大樹又會說些什麼。這樣讓學生嘗試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進行思維的碰撞,就是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在交流中學生能夠更加體會到誠信的可貴以及環保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的昇華

在學生們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後,最後我又安排了一個教學環節:你作爲這一篇美麗課文的讀者,你還有什麼話想說,你想對誰說?比如說對伐木人,對小鳥……一聲聲真誠的肺腑之言,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上完這節課,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爲學生在課堂上那種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着與忠貞,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社會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寶貴的。我想,課堂中我們師生之間演繹這份純潔的情感,對學生是終生受益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從而告誡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課文寓人生的哲理於有趣的故事中,運用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突出了人物個性,表現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強化了表達效果,有助於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結合我們班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給課堂插上想象的翅膀,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用夢幻般的語言對學生說:“下面讓我們進入蒲公英的世界。在美麗的田野上,無數的蒲公英種子帶着一個個潔白的小降落傘,在藍天下隨風輕揚,好像無數的小精靈在翩翩起舞美麗極了……”當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着蒲公英的畫面後,我設計了又一個想象的環節:“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你想飛到哪裏去?”陶醉在美景中的孩子們一個個炸開了鍋,有的說要飛到花園裏,開出美麗的花朵,美化環境,有的說要飛到珠穆朗瑪峯去,在最高的山頂上紮根,有的說要飛到森林裏,看看神奇的大森林,還有的說要飛到太空中,看看宇宙是什麼樣的……各種各樣的想象是千奇百怪,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

當講到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說:“要飛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裏,一定能給我帶來歡樂!”我又提問:“它想到湖水裏幹什麼呢,湖水會給它帶來什麼歡樂?”有的孩子說它會在湖水裏和小魚做遊戲,有的說它會在裏面自由自在地游泳,還有的孩子說它會順水而下,和水波一起看看藍天、白雲,和小鳥說說話……孩子們認識到了湖水給種子帶來的快樂。

在學生了解了兩顆想到沙漠裏和湖水裏的.種子的想法和不同的結局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想象:“假如你就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在沙漠裏、湖泊裏的小種子?”學生們的知識面非常豐富,從各個方面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你們這兩顆小種子,不聽太陽公公的勸告,會得到不好的結局的,要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呀!”還有的孩子說:“你們這兩顆種子,一個想當百萬富翁,一個想到湖面上尋找快樂,你們不知道,這樣做會沒命的,你們千萬不要去呀!”……大家在太陽公公的勸告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主題思想。

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體驗教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瞭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爲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爲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裏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瞭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爲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爲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餘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並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並說說你判斷的依據。由於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着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並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後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後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爲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樑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遊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幫助學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後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祕。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祕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爲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願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絡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中掙扎”,並樂此不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牧童》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後那種安然與恬淡,自由自在與愜意的生活。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視野裏的。

在教學中,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古詩,詩中有思,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從“鋪”字體會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從“弄”字體會到了一種情趣;從“臥”字中體會了那種隨心所欲的牧童生活,還有的.學生的腦海裏涌現出許多不同的理解,在彙報的過程中,更是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孩子們個性化閱讀背後的個性化理解。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在對詩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的插圖,想象詩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詩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如“不脫蓑衣臥月明”引導學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裏會想些什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並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課堂中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當的描寫人物的語言,把自己喜歡的詩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像是電影裏的人物讓他動起來,配上聲音,有了色彩,那就是充滿生活氣息有聲有色的故事。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花臉》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往事”,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對於學生來講,是有着強烈共鳴的。當然,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沒有充足的預習時間的情況下,既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還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想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課文中我抓住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我在教學時就是以“花臉”爲線索,貫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動作來精讀課文。比如:課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臉時的感受,用花臉來表演時的動作,闖了禍時的心情,以及受罰時花臉的命運,只要在講授中緊緊地抓住這幾點,課文就講得流暢,易理解。我在講授時,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注重即時評價與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課時,滲入了自己的情感。於是學生理解起課文也很輕鬆。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寫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題目自以,模仿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活動爲主進行習作練習,寫得非常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在《釣魚的啓示》一文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真實地再現了詹姆斯十一歲時的一次釣魚經歷:在離允許釣魚還差兩個小時的時候,詹姆斯意外地釣到了一條10公斤的大鱸魚!父親要他把鱸魚放回水裏去,他大聲抗議。由於父親態度堅決,他最終雖然不情願也只得無可奈何地把大鱸魚放回了水裏。本文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經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終把魚放回了水裏,遵守了釣魚的規則,這是他父親嚴格教育的結果。不難設想,假如當時父親默許甚至贊成小詹姆斯把魚留下,將會有怎樣的後果。詹姆斯的.父親的確是一位遵守規則的好父親,他不爲暫時的利益所動,而是毅然決然地命令孩子把魚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覺遵守規則,並且教子有方。

教學《釣魚的啓示》中,我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假如詹姆斯的父親默許甚至慫恿他把魚留下,你認爲這樣做行不行?這樣做會對小詹姆斯產生什麼影響?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後,又將問題進一步引向深入――類似的問題你也許遇到過吧?你和身邊的人是怎樣對待類似問題的?你此刻怎樣評價他們或自我當時的行爲?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些回答或許並不完全發自內心,有的或許只是隨聲附和。可是我想,這些問題必須能夠引發他們對自我生活中經歷的類似問題的思考。這種思考或許尚不成熟,或許不能立刻改變其固有的價值觀,但他們必須能經過這樣的思考把課文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逐步養成在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必定會大有裨益。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還將不斷尋找課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盡力開掘課文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時也不避諱其中的假、惡、醜,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對自我進行反思,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反思,養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山谷中的謎底》是一篇敘事簡潔,說理深刻的文章。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課文,進行詞句的訓練。謎底給人的啓示以及文章的最後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是題目的導入,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是怎樣揭開的;領會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體會“既要學會抗爭,又要學會退讓”的道理;重點指導生字“惟”的寫法,並進行朗讀訓練。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理解感悟兩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啓示的話,並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同時聯繫自身的實際談談體會。

在教學第一課時,我採用猜謎導入課題的方法。我說謎面“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一個學生說那是“月亮”。我說:“月亮就是這個謎語的——”“謎底”(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於是我便在黑板上寫了“謎底”兩字,告訴學生謎底就是謎語的答案,即事物的真相。接着,我把課題補充完整,指名朗讀課題《山谷中的謎底》。理解“山谷”一詞時,畫了一幅簡筆畫,使學生頭腦中有一個山谷的直觀形象。然後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帶着“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初讀課文。我覺得揭示課題這一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非常重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猜謎導入課題,給學生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氛圍;採用簡筆畫理解課題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從課題質疑,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激發他們主動去探求知識的慾望,提高初讀課文的熱情,吸引他們非讀下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