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精]語文教學反思

[精]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1

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頭反觀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

一、反思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鑽研《新課程標準》,深入瞭解學生實際,制訂出學期、單元及每課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等,用目標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但在目標的細化上,沒有深入研究,過多的注重了內容,而對實現目標的途徑不夠深入。

二、反思教學內容。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本學期,我雖然承擔了大量的行政事務,但絕沒有放鬆對教學的鑽研,能夠做到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做個性化解讀,雖然教材已經教過幾遍,但我仍然不忘多讀教材,爭取深度鑽研教材。其次是對教學設計的反思,本學期,我自費訂閱了《中學生閱讀》、《中學語文教學教學通訊》等刊物,廣泛學習優秀教學案例,汲取優質教學素材,爭取使設計巧妙、貼近學生實際,提高教學實效。但是,由於行政事務繁雜,沒有過多時間鑽研教材,對有些篇目研讀的不夠深入,個性化解讀不夠,甚至有“照貓畫虎”照搬別人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的針對性不強。

三、反思教學方法。

本學期,重新接手原班,發現學生已經與我有些“疏遠”,更多感受到學生基礎的薄弱,我儘量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用了啓發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對於基礎較差的`班級,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依然是我要研究的課題。

四、反思學習習慣的培養。

由於多次更換老師,本班學生整體學習語文的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表現在:1。上課注意力不專注,約10名左右學生閒話多,不思考,聽講極不認真;2。約三分之一學生完成作業不認真,要麼不完成,要麼照抄,學習效果差;3。大部分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差。本學期,我想了很多辦法培養習慣,一是嚴格要求,對於上課不專心學生及時提醒、教育,利用早自習時間檢查聽寫、背誦等基礎知識;二是利用課堂教給學生聽講的方法,督促學生做筆記,完成必要練習;三是培養班幹部,利用學生互教、互查,提高檢查質量。但一學期下來,學習習慣較差的現實還沒有徹底扭轉。

五、反思教學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磨合”,本班學生的語文習慣有了一定的改進,學習效果比較明顯,期中考試人均88分左右。但距離期望還是有較大差距,總結原因主要有:一是本人承擔大量的行政事務,精力過多傾向於事務,相對分散了教學的精力,課外輔導,培優補差等方面做得不夠;二是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方面還得想更多的辦法,批評過多,無益解決問題,應該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的想法,進而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三是要在檢查、輔導方面再精細些、深入些。

反思才能自省,反思察覺差距,反思促使進步。這是我反思的目的之所在。

語文教學反思2

本次習作,要求寫學生的一次體驗活動。學生只有親力親爲,才能寫出真實的見聞和感受。爲此,我抓住學校舉行的義賣活動這次契機,首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這裏,既包括活動的具體安排,比如,對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解說,將學生分成宣傳組、營業組、收銀組、情報組,導購組、讓每位學生各司其職,自主參與,積極協作,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再如,讓宣傳組、導購組等如何設計“愛心”公益廣告,吸引顧客心甘情願獻上自己的“愛心”,讓營業組、收銀組怎樣微笑服務,真誠打動每一位小顧客。同時,又進行習作前的相關指導,比如在活動時,讓學生們除了忠於職守,還要學會細心觀察周圍的場面、身邊的每一個“愛心舉動”,專心傾聽每一個“愛心話語”等。不僅讓他們要學會從一個場面上去用心感受,而且要讓他們從細枝末節裏精心地去體會。其次,活動後,搞好習作前的引導工作。一次活動,學生的體驗是豐盈的,又是零亂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圍繞中心,篩選可以入文的材料。四年級的學生,活動類的習作練習相對較少,應該教會學生在全文的佈局上,如何按照事情發展等順序來展開詳略得當地敘述;在某個場面的描寫上,怎樣做到“點面結合”;在某個人的描繪上,怎樣抓住他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做到形神一致等。此外,必須讓學生會選擇一些成語,運用一些巧妙地比喻、排比,來形容場面的氣氛。

從習作的質量來看,很多學生能做到總分結合,但對買賣雙方熱情的語言、神態、動作還刻畫得不夠細緻,對自己的活動經歷花得筆墨較少,在結尾時,自己的感受較膚淺,不知道怎樣去深入闡述自己的想法。

語文教學反思3

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當注意學生的心理特色和接受能力。

我的語速太快,雖然講了一大堆,卻只有十幾個好一點的學生明確了,其效果就是好的越差,難怪我總會教出兩極分化特殊嚴重的班級來,這一點上X老師就比我做得好,她很善於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和語速來講課,一步步很紮實。所以,永遠不要被幾個優秀學生的表現迷惑,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學生明確的話和語速來授課,纔是明智之舉。

象瞭解自己的右手一樣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後安排你的教學。一個班幾十人,程度差異很大,但會有個平均植和共弱點,前者告訴你學生學習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學程度高低;後者則是你選擇教學方式的依據。例如:期中考試後,我發現班裏學生拼音鞏固都不是很好,同時形近字、同音字也難以精確區分,相反,寫話部分卻表現出了他們靈活的思維能力,因此,考後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增強拼音和生字教學,而訓練學生寫說的教學相應的就減少了。

讓學生在讀文中學會抓重點詞,並接洽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雖然大綱中的低年級教學重點在生字詞,老教師們也以爲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萬別把這作爲放棄讓學生解詞的理由,否則吃虧的只能是學生和自己。藉助字典中的說明來解詞是比較傻的一種辦法,除非碰上諸如“地質”一類很抽象很專業的詞語,否則千萬別指望字典中的說明能輔助二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更別提記住和運用了。解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情境、接洽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義詞等。朗讀教學要在理解癥結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與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緒共識,切忌告訴學生或讓學生說出應當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這一段,只要把重點詞語理解到位,學生讀懂了,再加上你的一點奇妙點撥和情緒感染,自然會水到渠成。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以能發展學生的思維爲目標,不要問一些一眼就看出是弱智的問題。

教學中,課本上能看到答案的問題不問,與課文毫無關聯的問題不問,有重複嫌疑的問題不問;相反,能作爲引起下文的問題要問,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問,能激發學生探討興趣的問題要問。

語文教學反思4

《蒲公英》採用童話的形式,寓常識道理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朗讀特點。所以我將教學重點落在了閱讀上,並在閱讀的過程中達到積累的目的,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學語文、用語文。

執教時,我以心情作爲教學的主線,首先引導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轉換了角色。假設自己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去感受小降落傘隨風飄蕩的愉悅心情,再引導學生體驗並讀出輕和柔緩的語氣。多媒體的`生動直觀演示,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蒲公英自由飛翔的優美意境中。學生們的眼睛一下發亮了,臉上露出了微笑,學生帶着各自的體驗朗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們讀出了味,讀出了形。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閱讀的重點段落,主要是以對話的形式來敘述了太陽公公地囑咐和小種子們三種不同的選擇。想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好對話,必須先讓學生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他們當時的心情。(如:親切地囑咐、大聲地說、得意地說)在教學“太陽公公親切地囑咐”時,首先讓學生聽教師的範讀,潛意識地感受了“親切地囑咐”。再聯繫自己的生活說說“親切地囑咐”,這時,學生很快說出“媽媽親切地囑咐我上課要認真聽講。”等諸如此類的話,這樣,學生不僅準確的理解了“囑咐”,還能用其造句,達到了積累的目的。我馬上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來當一回太陽公公並進行賽讀,學生讀書的勁十分足,讀出了慢且親切的語氣,體會到了太陽公公的語重心長。面對小種子們不同的回答,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勾畫、去朗讀、去感悟,志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效果並不理想,稍後做了分析)我把這部分內容作爲學生語言訓練的基地,讓學生自由讀、齊讀、指明讀、分角色朗讀,做到讀書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愛讀,沒有厭煩感。

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積累,朗讀則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個有效途徑。“新課標”對此有明確規定,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語段”。勤於積累,方能厚積而薄發。這個過程極其漫長,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在這節課上也有所體現,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我抓住“黑黝黝、金光閃閃、銀花朵朵”這些形容詞設問:“誰還能說一些這樣類型的詞語?”學生們踊躍地回答着:“紅彤彤、綠油油、胖乎乎”,小手舉得象小樹林。但在說ABCC式的詞語時回答的同學只有幾個。隨後我出示了三組“ABCC式”的詞語讓孩子們讀一讀、記一記。雖然這個環節只用了兩三分鐘,卻擴充了學生的詞彙,做到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中學習。

回想這節課,其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雖然也採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多形式朗讀課文,學生讀了之後卻沒什麼提高。究其原因:當中讀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教師的引導也不到位,學生沒能靜下心來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自然無法快速的轉換三種不同的角色。其實,讀書不在於形式的多樣,只有把課文讀流暢,將書面語言轉化爲有聲語言,帶着感情讀書,真正把讀書落到實處,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些不足讓我認識到在朗讀教學這條路上,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磨練、不斷地總結,才能不斷地進步。

語文教學反思5

《豐碑》這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然而長征年代久遠,當時的歷史背景學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使其感動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

這節課我力戒瑣碎的情節分析,抓住重點,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採用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成功之處在於:

一、 畫面再現,創設情景。

《豐碑》講述的是紅軍翻越大雪山時的感人故事。爲了讓這些不見風雪,不懂何爲冰天雪地的學生能體會到環境的殘酷。我一開課,首先播放《萬水千山》中成爲冰坨的雲中山和紅軍爬雪山的片段畫面,同時播放狂風呼嘯的聲音。學生邊看邊發出驚歎 這雪太厚了 看樣子這雪至少有一尺多深 這纔是真的冰天雪地 。這時我再滿懷激情地說道 爲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 從而學生情緒高漲,很快融入到課文所要描述的情境中,爲學習課文做了好的情感鋪墊。

二、採用 變序切入法 ,直奔中心。

教學設計從中心句切入,以中心句 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爲主線,引導學生談最感動的地方,抓住將軍神態變化的句子以及這些神態變化所體現的不同思想感情,去感受軍需處長的高大品質,層層深入地領悟思想內涵。這種教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避免了串讀課文,過分分析情節內容的弊病。

三、 以疑導學,培養能力。

古人云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 常有疑點才能思考,纔有創造。第一次出示中心句後,讓學生提出疑問 軍需處長怎麼會成爲一座豐碑? 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然後整節課都圍繞着這個疑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課文,尋找答案。提問設計以力求鼓勵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從已有的學習經驗入手,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釋疑,並以精讀、品讀的方式去感悟文章語言文字的美。讓孩子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鼓勵那些屬於個性化的獨特的體驗,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見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維。注意交給學生質疑、品讀、析句以及觀圖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以情感人,以讀爲本。

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作者情感互相融合的過程。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被感動,才能感動學生。整節課,我情緒飽滿,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去創造良好的教學意境,向學生傳遞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人人有讀的機會,人人有體驗情感的機會,在讀中感知人物的外部形象,在讀中領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尚品質。

總的來說,這節課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效果,我個人覺得都比較滿意。但由於我擔心時間不夠,不能完成整個教學流程,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還不是很充足,還應多請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園地四》有四個內容:發現漢字中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和一字多音的有趣現象;積累詞語和學習一篇短文;口語交際續講故事;展示學生課外所認識的招牌字。本節課教學的是第一和第四個內容。教學目標有以下三個:1、領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並運用其規律自主識字,認識“擦、攔”等7個生字。2、會讀“長、樂、着”這三個多音字。3、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領悟形聲字形旁表意的特點,並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自主識字。教學準備有兩方面1、課前佈置孩子們在生活中認識招牌字,並將其收集在課外識字本中。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一個美麗的學習園地,帶領孩子們在發現樂園和展示樂園中游玩,其間會遇到一道道難關,學生想辦法解決,最終順利過關。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瞭解學習漢字的.方法,陶冶戰勝困難的情操。

設計理念: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和語文園地新穎性、綜合性強的特點,巧妙創設活動情景,通過遊戲激勵兒童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主動發現語文漢字的特點,主動探究規律,並動用規律自主識字。藉助學習夥伴的引領,爲學生課外識字提供舞臺。

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

二、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三、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實踐爲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效完成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爲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

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爲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爲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語文教學反思9

經過短暫的思考後,有同學舉手示意回答,比如有春花繁盛圖,豔麗春花競芳圖,春風和悅圖,濛濛細雨圖……舉手的同學都用相應的詞語表達了自己對特定的春景春情的理解。後來,又有同學舉手,他用詢問的口吻說:“老師,我能不能用幾句詩概括?”我開心地回答:“當然可以。”於是,他就給每一幅圖配上了一句詩,等他說完,其他同學在下面歡快地笑,原來他用的詩句都是我們學案上有的。但我還是對;他表示了讚許,能說出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種收穫。

或許是受這位同學的啓發,後面就接着有同學開始嘗試着用自創的詩句給每一段配詩,最後語文課代表曉雅站起來說:“我給每段都寫了一句,我來說說。”她說完幾幅後,聽着還真像模像樣的有詩的.味道,同學們紛紛讚賞。但是,因爲時間關係,春雨圖她沒有想好,我一想,這是個機會,於是馬上號召全班同學一起來幫助她完成最後的春雨圖,同學們躍躍欲試,熱情很高,不一會工夫,有好幾個同學就已經寫好了,雖然有些稚嫩,但無論從語言還是形式上都可圈可點,只可惜下課以後我沒有及時記錄,課堂上也沒有進步一組織學生對這些詩句進行修改提升。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實在是遺憾,引以爲鑑。

教學是人與書,人與人的對話,無論怎樣的精心設計,都不可能預知課堂的所有將要發生的情況,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它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鍾啓泉先生說:“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新課程也要求課堂教學要以生爲本,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真實需要,而不是完成自己的教學預設任務。這節課,我本來要通過詞語填空,一方面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以此促使學生完成對作者描繪春景的理解。沒想到學生受到以詩句註解的啓發,來了興致,紛紛寫詩句。我認爲這個時機不能錯過,於是組織了上面的嘗試和交流,既是實踐新課程觀念,又關注課堂變化,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入手,從學生的學切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只是自我感覺遺憾的是,如果當時組織學生繼續依照文本修改詩句,也許學生的收益會更多。不知這算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成長呢?

語文教學反思10

語文園地教學是鞏固一單元學習的綜合教學。本語文園地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內容:即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臺”旨在讓學生學習一些如何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詞句段運用”意在讓學生學會如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如何乘公交車出行;“日積月累”展示給我們的是五行、五穀、五音、五彩。通過教學,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內容:

一、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對於“交流平臺”這一板塊,我讓同學們回憶以前學古詩詞時的一些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歸納。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有:(1)可以藉助註釋理解古詩詞;(2)有畫面感的詩句,可以通過想象去體會;(3)多瞭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古詩詞的意思。總結之後,我出示了幾首典型的詩句,讓同學們根據我們總結出來的方法去學習,效果很不錯。

2、詞句段運用”這一板塊,我先讓同學們讀例句,學習怎樣用一段話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出示一個觀點,讓學生練習圍繞着這個觀點寫一段話。對於中心句,三年級就開始涉及,所以學生們都比較熟悉,可是要真的自己動手用一段話來寫一個觀點,一部分同學還是比較欠缺。對於學做公交車,我出示公交車的乘車路線的圖片,讓學生們自己親身體驗,如何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同學們參與度很高。通過體驗,我引導學生總結:公交車停靠的站點越多,需要的時間就越長;首班車是指最早的一班車的發車時間,末班車是指最晚的一班車的發車時間。

3、對於“日積月累”的學習,我先讓學生了解什麼是五行、五穀、五音、五彩,引導他們猜測、解釋並弄懂其意思,再比賽背誦,學生們學習得比較紮實。

二、成功之處

在教授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整節課各個板塊銜接自然,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很高,整節課下來,雖然沒有設計特別的環節,但學生們學習得還是比較紮實的。基本實現了這節課的目標,並實現了學以致用。

三、不足之處

對於這一課的學習,我雖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但對課堂時間的把握有很大的欠缺,因爲前兩板塊的學習佔用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後面的“日積月累”的解釋比較倉促,感覺學生們對五音的理解還有所欠缺。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繼續努力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合理地把握時間、把握重點,加長時間放到後面的“日積月累”上。出示圖片,讓學生明白五行都有什麼,展示稻子、麥子等圖片,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圖片理解五行、五穀等到底是什麼,從而使得整個課堂學生們學習起來更加輕鬆、有趣。

語文園地的教學,就是要以生活爲主線,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學生纔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因此,我們要教學生從小就接觸和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生活,積累生活。

“交流平臺”欄目的重點是教學生學會一些理解古詩的方法,學生從自己平常的學習經驗出發,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然後通過交流,互相學習,最後理解一首課外古詩,驗證自己的學習效果。

“詞句段運用”欄目有兩項內容,一是從一段話中提煉觀點,二是學習選擇合適的乘車路線。教學此欄目,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發言,然後教師指導。

課堂教學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積累了知識,而且學到了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反思11

《望月》是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慾望是一大難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採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課上我指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麼)、“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指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章當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麼,再考慮: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文章情境。“我”在甲板上賞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麼”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爲“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我上課時正確地把握了文章中的一個個情境,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大聲讀、想象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指導品讀體會。在教學中耐心地指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理解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時,理解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啓發學生想象、討論。

語文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就一個自然段的朗讀到位,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彙報關於琥珀相關資料,有的用文字介紹,有的根據圖片介紹,有的利用電腦視頻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這個互動環節他們更全面瞭解了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文中的琥珀什麼樣子?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反思13

首先,從教學目標的實施看,我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即,1、通過對漢語拼音的認讀,是學生鞏固了漢語拼音,區別了聲母、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2、通過舉例,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反義詞,通過遊戲,使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反義詞知識,加強了語言積累;

3、通過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認讀,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授來看,我基本上在這節課中解決了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分類,同時通過與生活聯繫,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通過舉例說明,使學生掌握了反義詞。

第三,從教學過程的實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淚”。導入方面,我採用激情導入法。通過“一起去語文樂園中玩幾個有趣的遊戲吧”的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從學生的回答——我最喜歡玩遊戲了——可以得到體現。然後導入學習內容。第一個內容是“我會寫”,通過邊認讀邊擺拼音卡片的方式,將卡片擺成S形狀,然後在黑板上出示兩座房子,讓學生將玩累的拼音寶寶送回家。這個環節的實施,學生基本能區分聲母和韻母,也能準確地將聲母和韻母進行分類。第二個內容是反義詞的學習。我通過一句“送完拼音寶寶回家,我們去看望一下生字寶寶吧”導入這個環節。然後邊出示課本上已有的反義詞卡片,邊讓學生認讀生字。接着通過“出”和“入”的舉例對比,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反義詞;進而再配以口頭練習進行鞏固;最後通過“對字”遊戲和一張練習卷,讓學生基本掌握反義詞。但由於我的考慮不夠周全,使練習卷出現了不符合學生實際程度的難認字,致使學生個別不會做;另外由於調控課堂不夠穩當,使得學生與家長交流過多。第三個內容是“我會連”。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問話“那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認識漢字呢”激發學生從生活中認字的興趣,導入第三環節的教學。然後出示課本已出現的詞條,讓學生認讀;接着出示圖片,請學生用剛讀過的詞條進行說名;最後通過“我點你讀”的遊戲,讓學生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在生活中認字。但這一環節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讀完詞條後,本應該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詞說名的,但由於思維的短路,使得這個步驟與接下的課外延伸出現了交*現象,致使後面“我點你讀”的遊戲有些重複。

總體而言,這次的公開課對我來說又是一次重要的鍛鍊,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從這節課中,我收穫了經驗,認識到了本身存在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得到了改進,使自身得到了成長。因此,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一切一切!

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識字方法的發現,並運用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設計了“扶──輔──放”三步層次的教學,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減一減”識字方法,這是直接的方法的學習,滲透“發現”的意識,如觀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讓學生運用方法識字,達到鞏固識字方法的目的。最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方法,並運用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這課堂超越了我預先的設計,這樣的課堂留給學生的印象,遠遠比我苦口婆心地講解到體會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課堂因學生而精彩,學生因老師而精彩。我們不要拘泥於課前預設,教師在課堂中善於捕捉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資源。這一臨時教學流程立足教課書,立足教學內容,向書外開放,有如下閃光點:

1、爲學生搭建了口語交際的平臺: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特級教師也曾說過:“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動機:要抓住教學中隨機生成的資源,展開口語交際的活動。”說“見聞”──說“鞋子”──演“鞋子”這個過程,無不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能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平臺。在表演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可喜的!

2、在情感體驗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表演說話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讀,朗讀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1、開放展示的舞臺,讓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

如同桌間互讀詞語,每個學生能夠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之後,在開火車讀詞、小老師帶讀、男女挑戰讀等多種競賽活動中,學生有了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在讀詞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很強的主體意識。學生A能準確地指出學生B出現的讀音錯誤,還能當小老師幫助糾正讀音的錯誤。學生當小老師的過程就是一次展現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再如,老師鼓勵學生照樣子說說疊詞,說得好就能當小老師帶大家讀。這不僅給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也是一次再積累好詞的機會。

2、設置積累的平臺,構建運用的階梯:

在新課程中注重學生的積累感悟。改進的教材中,“日積月累”給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如何啓發學生在說話、寫話的過程中運用好詞好句也同樣重要。因此,讓學生用自己喜歡詞語說一句話,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好詞來說完整句。首先,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內容不受限制,有更廣闊的說話空間。其次,從詞到句是學習中的一個層次性的飛躍。如開始運用“冰涼”說一句話時,只說了一個短語“冰涼的雪碧”。在H的引導下,他把它擴充成了一個完整句“我喝了冰涼的雪碧,真舒服。”積累詞、句是語文學習的起步,學會運用是更高的一個層次。

積累不應侷限在課本的好詞好句,應把它延伸到廣闊的課外。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積累,可以從好詞着眼,逐步提高到好句的摘錄。一方面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的方法做具體的指導。

語文教學反思14

一.人磨課

《太陽》既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又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還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說明文與說明方法。說明文、說明方法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科普文本教學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如何激趣、如何拓展是我在磨課過程不斷地進行着思考與改進的難題。

本課的教學內容很多: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關係、說明方法的運用、句段中的語用等,在最初的上課時,我力求面面俱,結果導致課堂太滿、滿堂學、但學生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重難點——說明方法的學習也沒有很好地突破。因此,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

1.講解的順序爲重難點讓路:由最開始的從總結段(第8自然段)的講解,總結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世界”——進而講解到太陽和我們的密切關係體現在哪些方面(4—7自然段)——最後到因爲太陽有如下哪些特點才能與我們關係密切(1--3自然段)的倒敘講解,變爲現在的順敘講解。現在的教學主線更突出、明確,教學目標更好地落實。

2.講解詳略合理安排:詳細講解的是太陽的特點(1—3自然段)。課前收集好預習單,整理好預習效果數據後,我就發現了學生對於對於文本的重點部分——說明方法的運用,只看預習單上的說明方法介紹、還是不太能理解什麼樣的句子用了什麼樣的說明方法。於是我以學定教,在教學中必須巧妙的設計了圖文並茂的課件,以文本爲基礎、一個說明方法一個說明方法地落實教學,在教學“太陽的特點”這一部分時、我讓四人小組選擇一個喜歡的特點聲情並茂地朗讀,並以學生喜歡的順序進行教學。本節課中,學生順序是從太陽的.“大”到“遠”再到“熱”,在講解“大”這一特點時順勢學習“作比較、打比方”兩種說明方法;從爲什麼太陽“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因爲太陽離我們很遠,過渡到講解太陽“遠”這一特點,在這段的教學中學習“列數字、舉例子”兩種說明方法,讓學生用“——”劃出“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一句話、並寫上“舉例子”三個字、以這一句爲例子學習作批註的方法;從“就算太陽離我們不遠箭也不能射到它,因爲太陽很熱”,自然過渡到講“熱”,有了“大”和“遠”的學習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四種說明方法,在講解“熱”這一段中讓學生給用了說明方法的句子作批註,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從易到難,從扶到放的教學過程,紮紮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地進行重難點突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趣、更輕鬆,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與老師的主體作用。非重點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係(4—7自然段)告訴學生這是說明方法“舉例子”的運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說說這一部分列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了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進行充分的說的訓練,教師相機進行概括——太陽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體現在:萬物生存、自然現象、殺菌能力方面。繼而從用關聯詞語“有了……才……”、“如果……就……”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過渡到“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世界”。總結全文。

3.有效拓展

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這篇課文後,嘗試做運用說明方法的練習題。

再設計小練筆:用上本文中學到的四種說明方法來寫一段介紹仙人球的話。教師設計的小練筆讓學生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四種說明方法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紮紮實實的寫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簡而言之,教學過程實行“一課一得”的策略,巧抓文本的軸心問題重點——說明方法進行高效學習,其他語用、語法不作詳細講解,

二.課磨人

經過了本次精品課的磨課,我有不少的感觸:

1.教學要落到實處,

2.語言要乾脆,不要囉嗦,

3.不管什麼文體的文本教學都要有激情,有趣,教師要熱情高漲,學生才能學得興趣盎然。

語文教學反思15

一、以讀爲主,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感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閱讀中體驗,入情中感悟。閱讀教學以讀爲主,詩歌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從“讀會”到“會讀”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意識,本案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嚮往,表達了他們對祖國首都的熱愛之情。學生們在朗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或快或慢或輕或重的自主獲取,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充滿了靈性的生命體。

二、適時拓展,有效地開發了課程資源,構建了美妙的.課堂

充這些圖片、資料充分展示出來,就直觀形象地展示了我國首都北京的美,這樣就更加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嚮往,實現了語文課與生活的不痕對接,同時也體現了讓語文課堂情景化、生活化、審美化的教學理念。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感受到學習的個性和精神的自由釋放,純真感情的自然流露,愛國情感也在無形中自然昇華。

不足之處:

課堂上感覺學生與老師配合不是很好,因爲教的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較高年級要差,面對枯燥的學習,容易疲倦,因此老師的充分調動就尤爲重要。備課時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要控制時間,避免學生疲勞,應突出趣味性教學,比如說,在識記生字時,編一些的有趣的兒歌用或遊戲等形式互動讀記生字,在讀文及重點句子時,運用其他方法讀,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比如說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之後,我可以換種方式:讓我們的男孩子從心底裏大聲地讀——:女孩子們甜甜地對北京說——:我們懷着對北京無限的熱愛一起說——!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中悟、體會感情,最後讀出感情。還有就是在寫字時老師講的過多,留給孩子們自主發現學習的時間少了點,所以很多孩子在寫字時沒有按正確格式去寫,顯然寫出的字不是很規範。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通過拓展延伸,補充材料,使課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過你讀懂了什麼,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適當的補充課文內容的介紹,不但能讓學生更多的對課文的瞭解,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達到“課已盡,而意未了”的境界。總的來說,課堂是藝術,需要我們去不斷改進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