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貓》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貓》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貓》教學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貓》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貓》教學反思 篇1

在學《貓》這一課時,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貓古怪以及剛滿月時小貓可愛淘氣的特點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善於抓住動作特點描寫小動物的寫作方法。於是我在教學中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能力。

一、首先從整篇課文來體會,讀完課文這隻貓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接着引導學生思考:貓的性格怎樣?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貓的這個性格特點?在學生找到貓那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以後,分別讓學生找出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然後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並從中找出重點詞語。例如: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學生有親身體會,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對於“屏息凝視”這個詞語的理解,我採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再加上“一連就是幾個鐘頭”的理解,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貓那“盡職”的性格。通過朗讀、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由於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是相同的,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

在反饋交流時,有的學生條理清晰,很快講出了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以及勇敢和膽小的性格特點,這是高於一般學生的思維廣度,也顯示出了這位學生非常強的學習能力,這正是我們着力想培養學生的方面。也許因爲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找的重點詞還是比較準確的,緊接着學生又結合具體的語句深入談了自己的體會,因而爲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研究寫作方法,進一步理解全文

在作者的心裏和筆下,家中的這隻貓就像個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一樣。想一想,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最能表達作者喜愛貓的感情,爲什麼?引導學生找到有關句子:“說它老實吧,它有時候的確很乖”,“說它貪玩吧……又是多麼盡職”,由此看出就像一個深愛子女的父母在向別人敘述自己的孩子。又如講貓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明明是說貓的腳印把稿紙弄髒了,卻說成是“踩上幾朵梅花”,更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還有記敘剛滿月小貓淘氣特點的句子,也都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

然後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描寫小貓淘氣時抓住了它的什麼特點來寫的?有的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動作特點。”我隨即追問: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到重點詞句:“耍個沒完沒了”、“摔多少跟頭”、“再跑再跌”、“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從以上描寫小貓動作特點的詞句可以看出小貓的淘氣可愛。

最後總結出:作者正是抓住了動作特點才把小貓寫得栩栩如生,活潑可愛!只要同學們在生活中善於觀察、細心體會,尤其注意觀察小動物的動作特點,也可以把身邊的小動物寫得惟妙惟肖,惹人喜愛!

《貓》教學反思 篇2

成功之處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描寫貓性格古怪特點的關鍵詞語:老實、貪玩、盡職,再把描寫這些特點的句子劃出來,並反覆朗讀,進而理解內容。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剛滿月的小貓時,不像在寫一隻貓,倒像寫一個天真爛漫而又可愛的孩子。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盡職,作者就抓住貓耐心等老鼠這一事例來寫的。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說出它的一兩個特點,然後再分別用具體事加以證明。

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讀有些忽略。教學中,朗讀是體會感情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教學時,我引領學生通過抓重點詞,重點句子,創設情景等方法去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但在體會之後未能讓學生反覆讀,在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從而缺失了語文課上“書聲朗朗”的重要環節,沒能讓學生在讀中展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後的課上我將注重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引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在讀中體味語文課的箇中魅力。

2、備學生不夠充分。課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對於學生掌握課文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方向,各種問題回答的預設準備不夠充分,以至於對學生回答問題後的評價語過於單一,引導不夠深入。

改進措施:

這節課後我的感想也很多,課程改革中的學生在變,教師更要變,新的課程需要教師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加強文化修養,除了本專業紮實的知識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淵博的學識,還要有敏捷的思維,較強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地思考我們的教學,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貓》教學反思 篇3

鄭振鐸先生的《貓》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敘了三隻貓的故事。學習本文時,重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注意細節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我的思路是注重語感教學,這個過程包含於文本的解讀。具體包括,如何通過品味語言解讀文本,挖掘語言背後的內容,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貓》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於三隻貓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語言,作爲感知主題的兩條線緩緩推進,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題。通過傾注情感的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結構和敘述順序。提取信息,品讀語言,體會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真摯情感。通過縱向對比,理解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聯繫實際,聯繫生活,感悟深層情感:對於事物公正的評判態度,對於生命的關愛與尊重等,這堂課我設計了故事導入,課前的故事演講便於學生入境,由“誤會”的話題自然過渡到本課當中,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講課過程中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鞏固,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本課的學習當中去。注重引到學生有目的地找出文中相關的表達,從而更好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及過渡、伏筆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細緻全面由淺入深的分析課文,有利於逐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這節課設計內容有些過多,準備不是太充分,時間安排上有些前鬆後緊,時間不夠寬裕。以後還要注意課堂的整體把握調配能力。另外,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完課文後,沒有及時的予以鼓勵,而且由於課程內容的安排原因,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沒有體現出來。

總之,語文課堂永無滿足,永遠是在不斷修改完善中前進,就好像在修補一條路,我們應該不時地看看我們曾做過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補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樹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必定會是條花團錦簇的康莊大道

《貓》教學反思 篇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蘊含着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學生在閱讀中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的發展空間,使課堂煥發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並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抓住“盡職”“膽小”“勇敢”等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接着我讓學生用上“說它┄┄可是┄┄”句式說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有學生說“小狗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溫順吧,它的確有時很溫順,你一回家,它就會迎上去使勁搖尾巴,把爪子搭在你腿上。可它又是那麼盡職,每天晚上總是那麼忠誠地守在大門口,一有風吹草動,它就立刻起身四處張望。”學生在學習課文語言時,也進行說話和寫作的訓練,真是一舉兩得!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說:“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似科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到底讀寫結合是將文章斷開,插入寫作聯繫呢,還是在上完全課後,待下節課再作系統練習呢?這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教學反思 篇5

《貓》是一篇講說讀課文,主要寫了大貓的古怪性格,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小貓的淘氣可愛,從而表達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認真反思感覺在這節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創設了寬鬆和諧的活動環境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時有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個性展現的綠地。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只有他們感覺安寧和自由時,記憶力纔會大大增加,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貓》這課中,我在體會作者的情感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說說明明是一隻普普通通的貓,貓生性就愛動,貓抓老鼠也是天經地儀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說成是老實、貪玩、盡職,這是爲什麼呀?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說,敢說。別具一格的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獨具慧眼,精彩至極的發言,讓他們的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中,學生對貓的性格特點,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貓是老實的”這一點時,一位學生馬上提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他認爲這是懶惰的表現。我沒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見解,(他認爲這是懶惰的表現)準備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而此時,有同學馬上反應過來了,列舉了課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較,說明這是老舍先生愛貓的緣故。順着學生的思路,我又問還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學生講到的是“蹭”字,爾後就有了那麼多對“蹭”的個性化感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要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不在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一個“蹭”字的教育,讓我深刻理解了洛克這句話的體會。

3、授之以漁

仔細閱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教材給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多方面的,不僅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還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來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習什麼”與“怎樣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不露痕跡”中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本案例中,教師敏銳地捕捉到盡職盡責這個詞在文中的'具體意思,從而小結出解詞的方法。在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寫文章要表達的情感後,及時地小結出,我們讀課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從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課堂教學富有情趣,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4、入情入境地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爲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起初讓學生整體地讀,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後悟出作者表達的情感,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都通過優美動聽地讀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爲主,說讀是文章中的一條主線。

《貓》教學反思 篇6

今天王校聽課!我在昨晚的時候,做了一個主意,我要按照我平時講課的方式去講解這一堂課!這樣,我能聽到我平時上課的不足,幫助我成長。

講課過程,總得來說,自己比較滿意。能夠按照我的預想進行,也沒有出現失控的事件。

對於今天的課程,我有如下反思,

1、我在授課中,出現了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內容完事後對比學習目標進行總結。但是,因爲是第一次用,也有錯誤,我沒有讓學生提前去閱讀學習目標!我只想悄悄地說,我忘了。

2、板書設計不合理!板書是我的死穴,今天因爲內容有點多,所以板書感覺很擁擠。我要好好設計。

3、對於關鍵點總結不夠,導致習題的完成出現困難。我檢討!

4、有點被學生帶偏了,後半段時候,分析有點分析不出來貓的可愛。我應該換一個方式引導,這個沒有做好。

放學後,我去找王校評課了。王點,校長誇獎了我,真的好高興!但是,她也指出了幾個關鍵的點:

1、課文讀的不夠多。

2、引導總結不夠。

3、習題時間不夠。王校長指出我模式的不足,我很受益!加油,快放假啦。

《貓》教學反思 篇7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與學生見面的短短20分鐘,老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讓學生齊讀課文一遍,以便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並讓學生標畫文章中的生字新詞,自行解決。

這篇課文篇幅長,語言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課堂設計上讓學生速讀課文,簡述三隻貓的故事。(可選擇其中一隻談一談)並且對速讀提出要求,並在屏幕顯

示:在文中標畫出有關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詞句。從課堂反饋來看,效率高,效果好,節省了時間。

這篇課文,我緊緊抓住了情感主線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只設計了一個大問題貫穿課堂:作者一家對這三隻貓分別是怎樣的情感態度呢?讓學生小組內充分交流,然後展示。從課堂上看,學生思維活躍,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文章一些情感語句的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反覆揣摩、朗讀。這一環節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小組加分很適合初中低年級學生心理,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這個環節的設計收到了預期效果。

爲了加深對文章所蘊含的哲理的體會,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學生思維的問題:想一想:如果養第二隻小黃貓時,家中也養了一對黃色芙蓉鳥,鳥也被吃了,“我”會怎麼想、怎麼做?請你以第一人稱來敘述。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對兩隻貓比較,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理解了文章主旨。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設計了過渡語: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此種命運的又何止是一隻貓而已?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呢?說一說事情的經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環節:你認爲怎樣才能減少或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最後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中,結束課堂。

當然在這節課中也有很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

小組模式的教學,座位的編排,可以4人一個小組,但由於時間倉促和講臺空間的侷限,不能設計傳統座位的編排。使老師巡迴指導、關注學生的進度和課堂紀律的掌控都受到限制。我在想,這樣的座次排列,不使用小組教學模式也可以。

課堂上,學生感受體會多,課文讀得還是有些少。

另外,有些緊張,感覺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沒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專家點評:教學設計新穎,對文本挖掘深入,教學活動圍繞情感主線設計一個問題貫穿課堂,學生思維活躍有深度,課堂結構合理緊湊,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效發揮教師導學作用,適時進行方法指導,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氛圍和諧融洽。

《貓》教學反思 篇8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作者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有的學生說,是閉住呼吸,有的學生說是抑制呼吸,我讓學生去查字典,知道“閉”是……“凝視”是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爲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裏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說,在這個詞裏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着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說,眼睛很累,覺得心裏憋得慌,我繼而啓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着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着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裏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爲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裏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裏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後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麼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髒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麼愛花,當小貓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裏,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幹什麼都覺得可愛。都捨不得責備,由此可

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後說出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最後說說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因爲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課上讀的形式少,有感情朗讀來有待提高。

《貓》教學反思 篇9

《貓》是鄭振鐸小說,課文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鬱,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本文篇幅較長,用一課時講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認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

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作者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感悟作品的主旨。

一、分別說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

三隻貓來歷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結局更不同。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敘述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能實現了這一目標。

二、找表達感情的句子,體會作者對貓的情感變化。

作者對第三隻貓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用筆默最多。前兩隻小貓略寫,第三隻小貓詳寫。這樣爲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鋪墊。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從而引出散文的終極目的是讓人明理。

三、說感悟,明道理。

這一環節學生髮言的人數多,說出了自己的認識,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最後聯繫學生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了:本文寫什麼?怎樣寫?爲什麼寫?以上由淺入深,逐塊推遞,讓學生自由說話、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四、抓住文中的伏筆和鋪墊,理解文章前後照應。

本文中即有伏筆,又有鋪墊,正好教學生簡單區別一下,二者區別是細微的,都是寫作的技法,講究一個行文的前後呼應。區別在於,而伏筆是埋下關子,設下包袱,你後面得抖開包袱。鋪墊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礎,以便後面的高潮。僅從運用來看,伏筆與下文承的“點”有一段距離,甚至是文首與文尾;而鋪墊一般是緊接着,如前面寫環境景物他人,接着就寫主要人物。從課文中舉例進行討論分析。一部分學生能理解。

課上完了,目標基本實現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主動。回顧這堂課,自己並不十分滿意,覺得最大的遺憾是:

學生自由說話了,學生主動說話了,但學生說的還是少,老師講的還是多。

分析原因:

1、因爲平時上課總怕學生什麼也不知,所以,一上課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一不發言我就說。

2、學生預習情況比我估計的要差。學生一說慢了或說錯了我就着急。

3、傳統的教學觀念的“餘毒”還影響着我,有問題就急着要答案。沒有好好的讓學生討論解決。

當然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可是,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纔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這將是我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探索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大收穫,那就是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後我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最大的舞臺。

《貓》教學反思 篇10

鄭振鐸的《貓》在傳統教學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展示貓的圖片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這次我大膽嘗試,尋求突破。

本文所在的單元主題爲“生命之趣“是鄭振鐸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它所寫的卻不是人的悲劇,而是貓的悲劇,故事平常而又平常,意義似乎也很有限,但經過作者的一番加工,寫在小說裏,卻產生了辯證的效果,它不止能喚起學生對動物的憐憫之心,而且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思考。可以說本文唱響的是一首“弱者的輓歌,人性的牧歌”。

針對這樣的文章主題我想換一個方法導入。於是我發現作者鄭振鐸的姓名很有意思,“鐸”古義爲大鐘,寓意警示,不恰好和本文所表達的主題相關嗎?所以我從作者的姓名入手,設計了導語,配上悲傷警示的音樂,激發學生深思,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從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效果確實不錯。看來只要敢於求新求變不怕失敗,總將有所收穫。

本課在參加“校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在“武安市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