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以熱愛祖國的感情貫穿全文的,主要寫了列強瓜分了波蘭,使肖邦“不得不”滿懷悲憤之情忍痛離開祖國,師生送別時,詠唱《即使你遠在他鄉》,贈送泥土這一“特殊禮物”。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閱讀。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 篇1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講述了波蘭被外國佔領,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國的愛。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靈魂深處的吶喊是愛國情懷的極至的表現。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爲他送行時的諄諄囑託,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對人的情感與心靈具有很強的衝擊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這一段落,我要求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熟讀、領悟、背誦。

第一步,初讀感知。這一段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爲什麼。

第二步,引導品讀。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都深深地表達着一個期望:無論你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國啊。

第三步,誦讀背誦。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感受肖邦內心情感的變化,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濃濃的同學之情,深深的師生之情,反覆誦讀,背誦。

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背誦。既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深化,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功能,同時又是十分有效的,必要的語言文字的積累。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 篇2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在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和愛國情懷的極致表現,也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爲他送行時的諄諄囑託,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送行”這段文字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對人的情感與心靈具有很強的震撼。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這一段落,我要求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和理解的基礎上熟讀、領悟、背誦。背誦這段文字,既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深化,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功能,同時又是十分有效的,必要的語言文字的積累。

而且,我在教學時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促使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一是讀中悟情。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進入課文意境。二是音畫激情。教學時,播放送別的音樂,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肖邦和老師、同學當時的感情。三是表演抒情。“送別”的一段中,教師的“叮囑、贈禮”部分感人至深,師生情濃,愛國情深。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感情。把自己內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演體現出來,交流各自的感受。課堂上,學生被濃濃的情感所打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 篇3

第二自然段——這個自然段是課文要求背誦的,可見其在文中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弄清楚肖邦與老師、同學告別的幾個場景: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爲理解肖邦的強烈愛國之情和其不捨離開祖國的內心世界,我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高大形象。

第四自然段——這部分內容的結構是“總—分—總”,我仍然指導學生抓住其中的“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徹夜”等詞語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及思念祖國的情感。

第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教學中的難點,我指導學生聯繫文章前面的內容來整體把握,文章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肖邦的愛國情感,之所以愛國,他纔會要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而且更能看出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 篇4

肖邦,波蘭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即在音樂會上登臺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的創作以鋼琴作品爲主,還涉及各種舞曲、幻想曲、敘事曲、前奏曲、奏鳴曲等。他的音樂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浪漫抒情風格,爲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增添了奪目的光彩,被稱爲“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

這是備課時我看到的一段有關肖邦的資料,當時我被那些數字吸引着,立即從網上搜索他的.作品來聽。真的,各種風格的都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抒情風格的鋼琴曲,舒緩的樂曲讓人沉醉。我不是一個音樂細胞很好的人,因此個人的喜好左右着欣賞水平。

在讀《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我有過很多的感動。感動於肖邦對祖國那強烈的愛,驚詫於他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心中的那份深入每一個細胞的愛國之情。讀了好幾遍課文,每當讀到他對姐姐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時,我都會停滯不前,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境,將那畫面定格細細品味,不止一次地想用一段他的樂曲來映襯當時情境。試着選了幾段,配了自己的讀書,卻發現不如沒有。因爲彌留之際的肖邦對姐姐是“喃喃地說”,那是一種低到幾乎沒有的聲音,用任何底樂都顯得有些多餘,不如讓學生閉目輕讀體會吧。

學完課文佈置學生去讀杜甫的《春望》,陸游的《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第三課時的時候有學生對我說肖邦和這三位一樣愛國愛得很深,至死不渝,但很無奈,都有深深的遺憾。至此我覺得這篇課文可以結束了。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 篇5

離開不是背叛,而是愛國,是爲了更好的支援祖國抗擊沙俄。

這種情感,要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對肖邦選擇流亡海外的看法,學生能夠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的有關詞句以及設身處地的從揣摩肖邦內心想發的角度思考,感受豐富,很好地把握了人物形象。同時,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鍊與提高。

在此,我主要運用了語言理答,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肯定與提升,應該說這樣的理答是帶有智慧的,有效地推進了教學的進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教學反思 篇6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寫的是波蘭遭到外國列強的瓜分,音樂家肖邦被迫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學完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一個長眠在異國他鄉,靈魂卻渴望迴歸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動了。我相信學生們同我一樣,也一定或多或少會有感動。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揭題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抓住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我”是誰?

“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讓學生初步體會肖邦的愛國之情。然後話鋒一轉: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愛自己的祖國,爲什麼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國家?爲什麼當初要選擇離開呢?

2、帶着問題初讀探疑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的無奈,通過從課內課外獲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憤中離開祖國的不得已: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督促着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爲祖國獲取榮譽。

3、深讀課文,抓重點句

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爲他送行時的諄諄囑託,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

4、討論解疑、悟情

我抓住“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這幾個“送別”場面,引導學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從肖邦的神態、動作中體悟他滿懷愛國之心、報國無門、遠走他鄉的無奈和憂憤,當然還有一份對祖國的不捨。當《即使你遠在他鄉》的送別曲在課堂中響起時,我相信,學生此刻已經走進了肖邦的內心……這樣,順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異國他鄉用音樂作爲武器、拼命工作、憂憤而死的生活經歷,就能理解肖邦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和眷戀。

通過這四步,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肖邦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還是一個滿腔熱情的愛國者,從而使學生對肖邦的敬仰之情達到沸騰的頂點,同時也使學生在心中升騰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後,引導學生背誦第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