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上《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原文

蘇教版六上《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蘇教版六上《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原文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裏。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瀰漫着薄薄的霧靄。20歲的肖邦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坐着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羣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爲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着埃斯內爾特地爲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啊!”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盃,深情地對肖邦說:“這裏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就在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可是,不久起義失敗了。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裏,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爲了祖國,也爲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於躺倒在病牀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

  教材簡析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蘇教版十一冊第三篇課文。課文講述波蘭被外國侵略者佔領,音樂家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他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從編寫者的意圖來看,是爲了表達鋼琴詩人肖邦強烈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