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桂花雨教學設計模板

桂花雨教學設計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桂花雨》是2010年10月1日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作者是當代女作家琦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桂花雨教學設計模板

  桂花雨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表達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我們可以從字裏行間感受桂花之美好和故鄉之美好。

全文八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乍看波瀾不驚,一想卻已有法有情。有故鄉,情便有了發端;有桂花,情便有了寄託。點明桂花開花時節是在中秋前後,便與下文八月是颱風季節相勾連,爲風前搖花鋪路。第二段說明自己因香愛花,唯桂花最愛。第三、四段說“靠海”,說“颱風季節”,說“被風雨吹落香味便差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要起“風”了,愛桂花的人是不忍讓桂花被風雨吹落的,這樣,第五段的提前搖桂花就理所當然了。

第六、七段時間上由八月延伸到全年,空間上由故鄉延伸到杭州,但不管時空如何變換,故鄉的桂花都是無可替代的,因爲故鄉的桂花香已經浸入“我們”的骨髓,成爲“我們”深深的愛戀。

寓情於物是本文創作的一個特點。讓學生懂得這種寫法,就能透過“桂花”看到“故鄉”,就能透過“物”看到“情”了。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籮、杭”,會寫“懂、蘭、籮、婆、糕、餅、浸、纏、茶、撿”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花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3、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並領悟“寓情於物”寫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愛戀,並領悟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製作簡易課件

【教學過程】

一、桂花與雨,解題導入

1、齊讀:桂花糕,桂花做的糕,有花也有糕,花在糕裏;

2、仿說:桂花餅,桂花做的餅(),(),();()。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叫《桂花雨》。那麼,桂花雨的意思跟桂花糕、桂花餅、桂花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茶一樣嗎?

4、多有詩意的題目啊,美美地讀課題。

【設計意圖:1、仿句式,學表達;2、通過對比,知道“桂花雨”比“桂花糕”“桂花餅”多了幾分詩意。】

二、感悟桂花情

(一)贊花

1、桂花紛紛飄落,就像下小雨。所不同的是,這雨是——美的,香的。

2、文中能找到跟題目表達的意思一樣的句子嗎?用“——”畫下來。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讀

第一遍導讀:“我”盼望了好多天,終於可以搖桂花啦!讀——

第二遍導讀:“我”總是纏着母親問什麼時候搖桂花,可母親總是說還早呢,還早呢。我多失望呀,可如今,颱風要來啦,要提前搖花啦,多驚喜啊!讀——

第三遍導讀:“我”使出了吃奶的勁,拼命地搖,拼命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都是桂花。讀——

(2)悟

同學們,讀着這些話,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我”?

師生合作讀:那我們也像作者這樣快樂地喊一喊吧——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辨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這是贊雨香,還是贊花香?

3、你還從哪裏讀出了“我”對桂花的讚美?默讀課文,把“贊花”的句子用“——”下來。

A、不開花時,只見滿樹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葉裏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B、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

C、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D、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

E、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4、接力讀句子。

5、找一找,想一想,這些句子中的哪些字、哪些詞讓你似乎聞到了桂花的香?

6、指導書寫“浸”字。並在書寫過程中,抓住“三點水”,理解“浸”字。

7、“浸”出現了兩次。對比兩個句子,想一想,兩個“浸”的意思完全一樣嗎?金桂只在八月開,怎麼可能全年都浸在香氣裏?

A、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

B、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8、男女生合作讀,讀出“贊花之情”。

(二)惜花

1、文章對桂花香讚不絕口,可見作者非常喜歡桂花。那麼喜愛桂花除了表現在不停贊桂花香之外,還表現在哪裏?瀏覽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

A、桂花一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

B、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C、可是母親一看天上佈滿陰雲,就知道要來臺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

2、自讀自悟,談感受。

3、齊讀,把“惜花之情”讀進去。

4、小結:我們從對桂花的讚美和珍惜感受到“我”對桂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由“搖花”引發開去,對課文進行大整合,學生會發現“贊桂花”和“惜桂花”隨處點染,散落四處,以此感悟到“我”對桂花的喜愛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三、體會故鄉情

(一)思花

1、讀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

第一次導讀:颱風要來了,母親可緊張了,可我卻很快樂。童年搖花的快樂就沉澱爲我一生的記憶。走到哪,都忘不了。男同學,輕輕地讀——

第二次導讀:童年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少年。家鄉搖身一變就變成了故鄉。

女同學,輕輕地讀——

第三次導讀:變的是年齡,變的是居所。不變的是對桂花的喜愛和想念。全班同學,深情地讀——

(二)思鄉

可是,母親卻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母親說得對嗎?

1、對比

我們將這兩句話放在一起,讀一讀,比一比哪裏的桂花更香:

A、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

B、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

2、思考

顯而易見,杭州小山的桂花比故鄉的桂花更香。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母親偏不顧事實,偏不講理。這是爲什麼呢?

3、小結

在思念故鄉的母親的心裏,管你是桂花,還是梅花,還是菊花、蘭花,只要是故鄉的,就是最好的。

難怪母親會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4、拓展

(1)在遊子的心裏,故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齊讀: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

拓展填空:

花是(),酒是(),人是(),情是()。

難怪母親會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在遊子的心裏,故鄉的一切都無與倫比。

齊讀: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拓展填空:圓不圓,();香不香,();醇不醇,();濃不濃,()。

難怪母親會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以讀啓思,由“思桂花”到“思故鄉”,再到“思故鄉之物”。由“桂花”這一樣具體之物,抽象爲“故鄉”這一個概念,再由“故鄉”這一個概念發散出“山、水、酒”等更多的具體之物,以使學生明白正如“桂花”之無可替代,“故鄉的一切”都無可替代。】

四、寓情於物

1、切入:故鄉是根,是一個人與這個世界最早發生聯繫的地方。有故鄉,纔有故事。故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故鄉,不講道理,只講感情。

2、思考:琦君的這篇散文,既表達了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又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那麼,這兩種感情那種纔是最核心的?

3、提煉:是的,思鄉纔是最核心的。桂花只是思鄉之情的一個寄寓。將某種情寄寓在一樣具體的事物上,這種寫法叫做——寓情於物。

4、拓展:

(1)琦君可以寓思鄉之情於桂花,也可以寓思鄉之情於()花;不一定要寓情於花,還可以寓情於(),或寓情於(),甚至是寓情於酒。

(2)閱讀琦君的《春酒》(後附課文),簡單談談理解和感受。

  桂花雨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多種方式練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恰當的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2、品讀重點句段,發揮想象,讀懂課文描述的畫面、場景,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思鄉思親等的情感。

3、聯繫全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難懂的句子、詩歌。

4、理解作家以“樂”寫“思”的表達精妙。

【教學設計】

一、導入,讀懂“桂花雨”

1、板書課題。

2、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生齊課題)。桂花雨?多麼特別的“雨”呀!它是怎麼一回事?誰能用課文中的話告訴我們?

引導學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讀並出示: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練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畫面。

3、師:現在你能說說這“雨”是怎麼回事了嗎?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紛紛”“滿頭滿身”等處品讀體會搖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樣。

4、指導朗讀,讀出桂花雨的特別之處。

【設計意圖:“桂花雨”是作者對桂花紛紛揚揚下落樣子的形象表達,也是課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學伊始,通過課題引出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內容,減少枝蔓,對於課文整體學習也將起到提綱摯領的作用。】

二、質疑,理解“搖桂花”

1、教師質疑:這雨是怎麼“下”起來的呢?你知道嗎?

引導學生理解桂花是“搖”落下來的,補充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2、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桂花爲什麼要“搖”下來呢?

3、過渡:是的,通常花兒在開花時節格外需要人們去呵護,爲什麼桂花卻要把它搖落下來呢?——請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學生自讀,探究其中原因。

4、組織交流,引導學生從“搖下來的桂花完整、新鮮”和“自然謝落或被風雨吹打下來的香味差”兩方面回答,並要求學生把兩方面原因說完整。

【設計意圖:不少老師在教學中只強調個性化閱讀,忽視理解的準確性,以致於到了做練習或考試的時候不得不再跟學生反覆強調“標準答案”,形成課堂、考試兩張皮。其實,課堂閱讀指導中,教師也應該有意識的強調理解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於“爲什麼要搖桂花”,文中從兩個方面進行解釋,教師也應該要求學生表達完整、準確。平時這樣紮紮實實的“閱讀訓練”,比起考試前一味強調標準答案要有效得多。】

師:誰來用朗讀告訴我們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讀相關內容,用書聲音解決疑問。

三、品讀,感受“搖花樂”

1、過渡:看來,成熟了的桂花就應當“搖”,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搖一搖吧!

集體朗讀: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師:字裏行間,你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幫着……幫着……”“抱”“使勁”“喊”等字詞體會“我”在搖桂花時的興奮、快樂。

指導朗讀,讀出“我”的興奮、快樂之情。

3、教師質疑:爲什麼“搖桂花”能給作者的童年歲月帶來這樣無比的快樂呢?再讀第三、四自然段,潛心思考,品味文字。

組織交流,結合學生回答,重點引導學生從三個層面理解:

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樂事

(1)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看來“搖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導學生抓住“纏”字。

(2)教師啓發:想象一下,“我”纏着母親的時候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組織學生練習表演,教師抓住“老是”“纏”等字眼以及“我”和母親的話進行互動表演。

(3)通過剛纔的表演,你體會到“我”在搖桂花前是什麼樣的心情?

指導學生朗讀,表達“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這是全家人的“樂事”

(1)師:這份快樂不只是我一個人的,還是全家人的快樂呢!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搖桂花給帶全家人帶來的“樂”?

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對於桂花的虔誠、父親的詩興。

(2)教師引導:其實,桂花給全家人帶來的快樂全藏在父親的這首詩中了!(出示小詩)自己讀一讀,再和同桌講講自己的對詩句的理解。

組織交流:講講自己讀懂的詩句意思,主要體會詩中表達的豐收之樂、全家歡聚之樂。

(3)小結:是的,桂花的芳香、豐收的喜悅、全家團聚時的天倫之樂全都融化在這首詩中了!該怎麼讀好這首詩呢?

指導朗讀小詩,感受豐收的喜悅、這是收穫的快樂。

這是全村人全年的“樂事”

師:不止於此,桂花還在全年裏給全村人帶來了快樂!你讀出來了嗎?

放手讓學生自己走進文本,瞭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帶給人們的芳香和喜悅。在些基礎上練習朗讀表達快樂之情。

4、搖桂花給“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帶來這麼多快樂,讓我們使出全身的力去搖一搖桂花吧!

出示並集體朗讀: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設計意圖:“樂”課文的主旋律。圍繞課文“搖花樂”這一核心句段,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從“我的期待之樂”到“全家之樂”,再到“全村人全年之樂”,字裏行間把“搖花之樂”演繹得淋漓盡致,再來讀這“搖花樂”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