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篇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篇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課前透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後,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鬥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於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於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於古詩的瞭解並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信息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爲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藉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後,啓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瞭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彙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複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鍊、優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範,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於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爲什麼?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複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複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麼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說說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爲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後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範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夥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的質量。)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了語感。)

寫字

1、出示生字:楓、於。學生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後“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伴教錦囊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

閱讀在線

描寫秋景詩兩首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書河上亭壁(寇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爲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

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的讚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1.自由讀詩

2.自主識字

3.指導寫字

⑴“我的發現”。

“口”在左邊高又小(鳴),“口”在上下小而扁(吳、含)。“山”作偏旁豎折斜(嶺),“火”在字左捺變點(爐、煙)。

“含”字上邊“今”,“嶺”字右邊“令”,有點和無點,細心分辨清。

⑵示範講解。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於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複雜,學生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範邊領着學生一筆一筆地書空。

三、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1.板書題目,並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2.簡介作者:(見附錄)

3.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峯。(在廬山西北。山峯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生,產生。(指山間雲煙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紫煙:紫色的雲煙。(因爲有太陽光的照射,雲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遠遠望去,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爲。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爲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那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足有三千尺長,真讓人以爲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

4.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⑴四行詩各寫什麼?(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第三行寫動態;第四行寫聯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⑵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比喻、誇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雲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第三句是誇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⑶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掛”字化動爲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飛”把瀑布噴涌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爲生動。“直下”既寫出山高峻,又顯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疑”是大膽、奇特的想象。

⑷你讀後有什麼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

四、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優秀教案說明】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同學獨立考慮、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同學已知入手,研討未知。強調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後)。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佈置自學環節,鼓勵同學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同學創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效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爲“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爲同學間的自我啓迪,從而充沛地讓同學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於理解,局部同學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同學對古詩詞有昇華理解和再發明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同學學習的需求動身,尊重同學的個性差別,激發同學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同學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爲同學品味詩句意境和理解後的再發明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只要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發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爭辯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爭辯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同學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同學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同學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協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範讀,同學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同學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同學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和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爲有發明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同學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同學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後,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同學由此和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同學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沛發揮語文課本爲工具書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設計與研討】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同學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願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師:剛纔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同學舉手踊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瞭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着眼點不只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爲“詩聖”。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爲“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衆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麼?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遊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聖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麼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

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藉助字典或聯繫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依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同學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同學又讀,有了進步,羣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同學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麼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啓發同學注意聽,和時發現同伴的優點。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彙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纔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並不是真有三千尺那麼高,它是誇張。

師:那你想怎麼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麼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麼壯觀!自身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同學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同學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裏,詩人爲什麼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由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牀前明月光……”

(溫故而知新。這裏不但紮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通過運用,使同學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於提高同學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身帶着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同學自身有感情地讀)

師:剛纔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爲什麼這裏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爲“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同學)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爲什麼“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譽的是,對同學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考慮,解答,不代替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家怎麼想?(板書:生)

生:因爲這裏還有發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學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着理解,先發生而後升起。明白了嗎?

(同學會意點頭)

師:隨着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着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麼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幹一覽無餘。那麼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身放開聲音讀一讀。

(同學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放錄像,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同學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後集體背誦)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麼《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身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同學自由練讀)

師: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方能用自身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同學,讓同學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同學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彙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助?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同學)可以這麼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着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隻。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麼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隻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閒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着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隻。

師:(讚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麼?

生:(搶着答)包括!

師:剛纔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同學,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彙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隻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麼讀呢?你們試一試。

(同學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讚許地)好啊!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同學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實物投影展示一同學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同學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着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衆人笑)

生:(深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裏。

師:幹什麼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假如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麼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纔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麼是畫不出來的呢?(同學們深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爲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

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絕句》

1.板書題目,並解題

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體裁,是舊體詩。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有固定的格式和規則。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爲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言絕句”(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言絕句”(七絕)。《望廬山瀑布》也是絕句。

2.簡介作者

3.理解詩句之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鳴:叫,指歌唱。翠:新綠。翠柳:初春時節柳枝剛抽出新芽。青天:蔚藍色的天空。詩句之意: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樂地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含:包含,藏在裏面。西嶺: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東吳:指長江下游,現在江蘇一帶。萬里:萬里之外。詩句之意:透過窗戶看得見西嶺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將駛往萬里之外的東吳的客船。

4.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⑴第一、二行描寫先寫地上,再寫天上,各寫什麼?

標出聲音、顏色、動作之詞:

表示聲音的詞語:鳴、上。

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

表示動作的詞語:鳴、上、含、泊。

師:“黃、翠、白、青”相互映襯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傳達出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鳴”、“上”兩個動詞寫出了黃鸝在柳枝上歡叫和一行白鷺從水面飛上青天的聲響。“含”、“泊”兩個動詞具體寫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別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積雪這一遠景移至草堂內,使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優美的圖畫。

⑵三、四行寫什麼?(千秋雪,萬里船)

師:“千秋雪”表現出時間的永恆,而“萬里船”又讓人聯想起廣闊的空間。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胸襟是如此開闊。當然,詩中所講的時間和空間並非實指,但從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看,我們不難想象他對和平生活多麼嚮往。

⑶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師:前兩行先描繪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鳴叫的黃鸝,翠綠的柳樹;天邊有蔚藍的天空,飛騰直上的白鷺。後兩行描繪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嶺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有駛往東吳的客船。

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絕句》這首詩通過描繪草堂春天美麗的景色,抒發了詩人無比愉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三、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四、積累運用

1.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絕 句 早發白帝城

杜甫 李白

遲日江山麗, 朝辭白帝彩雲間,

春風花草香。 千里江陵一日還。

泥融飛燕子, 兩岸猿聲啼不住,

沙暖睡鴛鴦。 輕舟已過萬重山。

2.完成課後練習我會填。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