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8篇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8篇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

一、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

本課程是人文系面向非中文專業大一年級開設的一門人文素質類必修公共基礎課。課程以文學鑑賞爲着眼點,擷取古今中外文學史上的若干“點”,編爲若干專題,每個專題由簡要的知識概要和一組文選構成。其目的是補充完善語文基礎知識、強化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養成儒雅修養,從而完善大學生的文化修養,輔助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工程。具體包括:

1、掌握一定的文史基礎知識,提高語文水平,能通暢、準確地閱讀一般文章、學術論著和文學作品,能讀懂難度適中的文言文,具有較強的把握主題、辨析文路,或感受形象的能力。

2、掌握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規範,具有較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3、領會漢文字之美、漢語言之雅、漢文學之豐富和漢語言文化之博大;瞭解經典的古今中外作品中所承載的文化,感受到文字、文學作品傳達豐富複雜世界的巨大魅力;養成熱愛祖國語言的自豪感和追求祖國語言純潔的自信心。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水平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文學數千年來的基本發展線索,掌握各時期、各文體的代表作家作品,認識中國文學的基本特點和優秀傳統。

2、瞭解文學鑑賞的基本原理,掌握閱讀、分析和欣賞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養目標

1、進一步提高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2、進一步提高文學作品的閱讀、分析能力,着重培養對作品的審美感悟和鑑賞能力。

3、培養豐富的想象、類比、直覺、感悟等形象思維能力,觸發創造性思維。

3、素質培養目標

1、瞭解中國語言文學及其蘊含的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經典作品的解讀、賞析,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品位。

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理解優美而豐富的人性,培養愛心,追求真善美,關懷生命的終極價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三、教學內容

本課程由文史知識和經典名篇組成。選材範圍一般在專家學者公認的傳統篇目中,主要有:

1、先秦

文史知識:希臘神話、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復興、啓蒙運動。

作品作家:荷馬與《史詩》、《聖經》、柏拉圖《理想國》、但丁與《神曲》、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歌德與《浮士德》、雨果與《悲慘世界》、巴爾扎克與《人間喜劇》、托爾斯泰與《安娜卡列尼娜》、海明威與《老人與海》、奧斯特洛夫斯基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泰戈爾與《飛鳥集》等。

建議講讀篇目:《左傳.隱公元年》

《論語》

《莊子秋水》

《史記伯夷列傳》

《影的告別》

《苦雨》

《理想國》

《蒹葭》

《山鬼》

《行行重行行》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秋興八首》

《長恨歌》

《定風波》

《永遇樂》

《水龍吟》

《等你,在雨中》 《世說新語》

《驚夢》

《劉姥姥進大觀園》

《傷逝》

《金鎖記》

《許三觀賣血記》

各任課老師可依據學期實際週數及學生基礎適當調節,在建議篇目中選擇經典講讀。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大力弘揚人文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難點:正確認識文學美與自然美的關係。關懷生命的`終極價值。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1、用人文精神指導課程的教學,在教學中大力弘揚人文精神。

2、在教學中,提倡教學安排、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和教學個性。

3、貫徹“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努力改革語文教學的傳統模式,大力調動與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講解、演示、討論並重,努力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創新,給學生提供讀書報告、登臺演講的機會,將課堂學習情況與課外學習效果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價。

六、課程的學識和學分

本課程的周學時數爲2學時,共2學分,一個學期開設。

七、使用教材:

《大學語文》 席嘉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06年第一版

八、作業練習

作文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全學期佈置2至4篇。要重視對學生課外寫作的指導,提倡學生寫日記、讀書筆記。

九、考試

本課程爲考察課,由各任課老師在學期的考前一週自行安排。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人文系大學語文教研室 20xx-09-24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能力目標: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於創新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是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於創新的品質爲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

──看不見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 (板書:風)

2、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

3、風可以編成謎語,能寫成詩歌,風還能畫出來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畫風》。(板書:畫)

二、自主探究

1、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圖片宋濤、陳丹、趙小藝)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3、請你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誰能把句中的“她”換成小朋友的名字再讀讀句子?(生讀)

4、你最喜歡誰的畫?

隨機出示:

⑴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師相機指導:從她的畫裏,你看到風了嗎?從哪裏看到風了?

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你來做做風娃娃,讓旗子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

你能讀得讓大家都感受到風來了嗎?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它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上”“風來了,它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轉的風車裏”)真像個小詩人,讓老師來讀讀你的詩歌吧,誰也來噹噹小詩人吧。

⑵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麼讀纔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麼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後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雲,但是隻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師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讀好。)

⑶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感受到風真的來了嗎?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可以用我們剛纔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上”,並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5、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願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

三、拓展體會

1、過渡:

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我們班的小朋友能畫風嗎?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一陣陣的風向我們吹來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陽臺上,它在我們的.教室裏,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裏,在碧綠的田野裏,在風中,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你想怎麼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請你拿好你們的畫,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裏,用“風來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四、總結延伸

1、閱讀詩歌《風》。

2、寫一寫風的詩歌。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養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重點:

反覆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嗎?

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往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象,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

(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註釋)

投影補充:

《聊齋志異》是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寫特記、隨筆寓言等等,主要寫狐鬼怪異的故事,也收錄了一些奇特的事。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畫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投影)

奐山青冥飛甍高垣睥睨連亙霄漢逾時倏忽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

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不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

(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畫出表時間的詞語)

明確:三個階段:(投影明確)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4、請學生依照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描寫的方式展示你腦海中“山市”的景象。

(選取幾個,實物投影)

5、再次朗讀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1、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纔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嗎?

(學生髮言)

(投影補充關於“海市蜃樓”的小知識)

2、你能根據這個知識來推測“山市”形成的原因嗎?

(四人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4、齊讀課文一遍。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朗讀課文

2、課外查閱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識記本課8個生字,3個多音字。理解 “死而復生”“起死回生”“切 脈”“凝神”“厥症”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通過學習嘗試複述扁鵲爲太子醫治的內容。

3、過學習,體會扁鵲是我國古代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醫學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師板書:起死回生)

1、這個詞誰來讀?(點名讀)

2、誰能說說起死回生是什麼意思?

生:將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

生:就是死而復生的意思 (你是用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3、這是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誰能讀好課題?

(注:若學生未說到“死而復生”,就讓學生讀讀課文,試着從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義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文中究竟寫了件什麼事呢?輕聲讀讀課文,讀完後,請試着選擇黑板上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

生: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生:扁鵲使太子死而復生。

生: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使太子死而復生。 (注;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復生”,初步進行近義詞的辨析。)

2、你們瞧,這就是扁鵲。(出示扁鵲的圖片)誰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生:扁鵲,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候有名的醫學家。因爲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就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後人就稱他“扁鵲”。

三、研讀課文,加深理解

學習課文1—9小節 (出示課文第一小節)

1、扁鵲醫術高明,經常周遊列國,四處行醫。一天,他來到虢國都城,聽見街上的"行人議論紛紛。原來(虢國太子不知什麼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間就死了。)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讀出驚奇、疑惑不解的語氣。)

2、指導朗讀扁鵲與侍衛官的對話。

(1)、扁鵲對於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書:納悶,指導讀準帶有多音字的詞語。)

(2)於是,他忙趕到宮門口詢問侍衛官。輕聲讀讀扁鵲與侍衛官的這番對話。邊讀邊思考,扁鵲詢問了侍衛官哪些問題?

a交流找到的句子。

b指導學生讀出着急的語氣。

C師生分角色讀,生讀扁鵲說的話,師讀侍衛官說的話。

(3)、扁鵲聽了鬆了一口氣,那是因爲通過這三個問題他了解到哪些情況?

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雞叫的時候死的。

生:他知道太子還未入棺。

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悶。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早晨雞叫的時候、胸口悶、未入棺)。 (a點名回答 b連起來說)

(3)、是啊,通過這番詢問(師板書“問”),扁鵲知道了太子死時的症狀是(胸口悶)、死亡時間是(早上雞叫的時候)還了解到太子還沒有(入棺)。根據多年的行醫經驗,扁鵲覺得(太子可能沒有死,太子也許得的是厥症,太子還有救)怪不得,他鬆了一口氣說(煩你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復生。)

(4)、根據與侍衛官的對話,扁鵲覺得太子可能沒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爲什麼卻說:“我能使太子死而復生呢?”

生1:他這樣說,侍衛官才能讓他進宮爲太子醫治。

師:有這樣的可能。

生:根據多年的經驗,他對自己的判斷很有把握。

師:是啊,可見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鵲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殺頭的`,他明知會有這樣的後果,爲什麼還要這麼做?

生2:他是一位醫生,只要病人有一絲生存的希望,也要去爲病人醫治。

師:是啊,醫者父母心,扁鵲深知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只要病人還有一絲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爲病人醫治!

(出示:扁鵲送了一口氣說:“煩你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復生。”

師:誰能讀好這句話? (指導讀出堅定、自信的語氣)

學習課文10---14小節

師:那扁鵲進宮後又是怎樣使太子死而復生的呢?輕聲讀讀課文第11、12小節。

1、學習11、12小節,瞭解扁鵲如何爲太子醫治,並嘗試複述扁鵲爲太子治病的內容。

(1) 一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

師:輕聲讀讀這兩段話,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2) 初步瞭解中醫診斷的方法。

師:切脈,也稱把脈,誰能做一個把脈的動作? 它是醫生診斷疾病時所採用的方法,也是切診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扁鵲在爲太子診斷時就使用了切脈的方法,不僅如此,他還貼着太子的胸口凝神聽了一會兒, (a理解“凝神”的意思 b扁鵲把耳朵貼在太子的胸口凝神聽什麼?)這種通過聽病人的聲息來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聞診”。通過診斷,扁鵲斷定太子得的是(厥症)c理解"厥症”

(3)二讀:通過邊做動作邊讀句子的形式瞭解我國中醫的診斷過程。

師:瞭解了扁鵲診斷的方法,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讀描寫扁鵲爲太子治病的句子。

(4)初步瞭解鍼灸。

師:剛纔老師發現個別同學在扎針時嘻嘻哈哈覺得很有趣。 你們知道嗎?這種通過扎針醫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鍼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閃失,病人也許性命不保。 我們一起再來邊讀句子邊做動作,比比誰最像小中醫。

(5)現在你能試着用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來說說扁鵲是如何爲太子醫治的嗎?可以用書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出示:安、切、貼、聽、取、扎、撿扁鵲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a自由輕聲說

b同桌互說

c師點名說

2、進一步體會扁鵲醫術的高明。

(1)引讀太子在扁鵲的醫治下變得怎麼樣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會兒,太子的鼻翼開始扇動,眼皮也慢慢睜開了。太子喝了藥,沒多久,就恢復了健康。

(2)“不多一會兒”、“沒多久”這些詞,說明了什麼?

生:扁鵲醫術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治好了太子。

師:扁鵲醫術的確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藥到病除啊!怪不得國王豎起大拇指稱讚扁鵲(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

a點名讀

b齊讀

學習 14小節,體會扁鵲的謙虛

1、讀扁鵲說的話,指導讀出謙虛的語氣。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復生的道理?”這句話的意思。

四、總結全文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第13課(起死回生)。通過學習使我們瞭解到扁鵲行醫來到(虢國),聽見路上行人議論紛紛,原來(虢國太子不知什麼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這使扁鵲十分(納悶)。於是,他連忙詢問侍衛官。通 一番詢問,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時間是(早晨雞叫的時候 ,死亡症狀是(胸口悶),還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鵲決定進宮爲太子醫治。經過治療,太子很快(恢復健康)。國王見了,豎起大拇指稱讚道:“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學了課文,你想如何稱讚扁鵲?

師:扁鵲是我國古代了不起的醫學家,早在兩千多年前,他就用望、聞、問、切的中醫治療法使虢國的太子死而復生。要知道,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具有與中華文化相等的悠久歷史,經過千年承傳已成爲中國文化中瑰麗寶藏。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5

一、 課程性質和設置目的

大學語文是甘肅廣播電視大學本、專科非中文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爲了積極主動地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本課程在學生經過中學語文學習的基礎上,經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使之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成爲極有專長,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一、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

1. 學習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瞭解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尤其是瞭解並集成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

2. 能準確的閱讀理解當代作品,能讀難度適中的文言文,並能結識解釋常見的字詞和語言現象。

3. 能夠比較準確地分析文章的思想類融合寫作手法,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 掌握記敘文、議論文等常用問題的寫作知識,具有較高的表達能力。寫出的文章應在肢體、內容、層次、結構、行款、書寫等方面合乎要求。

5. 提倡善於誘導、善於啓發思考、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方法。

二、 課程的學時和學分

本課程的課內學時數爲4學時,共3學分,一個學期開設。

三、 課程教學媒體設計

1. 文字教材

基本教材《大學語文》適用本。全書選文36篇,其中必讀課文26篇,課外閱讀課文10篇(注★爲課外閱讀課文),書末附錄語文基礎知識,基礎知識部分可納入必讀課文講析中。

輔助教材《大學語文》學習指導書。學習指導書由26篇必讀課文的題解、課文分析、古文今譯、思考練習答案等內容,同基本教材配合使用,有助於學生深入把握課程內容。

2. 音像教材

錄像課(3盤,每盤30分鐘)

四、 作業練習

可聞富有“思考與聯繫”,以幫助學生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和字詞知識。可視情況分別必作和選作,也可作必要的補充,針對實際效果靈活掌握。

作文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全學期佈置2至4篇。要重視對學生課外寫作的指導,提倡學生寫日記、讀書筆記,辦牆報,舉行作文比賽、書法比賽。要使學生養成講普通話和使

用一般字典的習慣。

五、 關於考試

1. 本課程爲省開課,有省校教學處命題,閉卷考試。

2. 考試範圍及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26篇必讀課文包括題解、課文分析內容、原文、註釋都在考試範圍之內。

3. 考試題型有(1)填空(20%);

(2)選擇(10%);

(3)解釋詞語(10%);

(4)古文今譯(20%);

(5)簡答題(20%);

(6)分析題(20%)。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6

課題: 《一釐米》

作者及工作單位 黃敏 常德芷蘭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百集電視連續劇《咱老百姓》的節選,所寫的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何培養孩子的精神人格,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尊嚴的問題。在學習中應抓住矛盾衝突,在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品味戲劇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維持自己的尊嚴,理解父母爲自己的成長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是很快。

2。學生能夠藉助工具很好的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正確的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

3.學生教難理解作者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對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教難把握。

教學目標

1、瞭解二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瞭解小說的有關知識,明白作者如何通過這種體裁表情達意。

3、通過作者對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瞭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3、領會小說的巨大思想內涵及其對於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重要意義。

4、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5、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捨的摯愛。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討論陶影的形象意義

1、學生找出課文中集中表現陶影的段落。

2、學生討論:從課文內容來看,陶影應該具有什麼性格?找出相關內容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1)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相應段落、語句:

——一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

——(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2)執著、認真

——(輕鬆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1米的。不夠!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麼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麼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3)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

——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

——(執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麼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二、學習品味寫作特點:

1、以小見大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因爲公園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釐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裏,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可這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着振聾發聵的意義。難怪日本、英國等國家很看重這樣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節曲折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衝突中,作者寫了“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衆人‘呀’了一聲”“衆人鬨笑”“衆人嬉笑”等圍觀羣衆的反映和語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上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着。

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裏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係看,兒子小也的行爲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3、烘托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衝突中,作者寫出“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衆人‘呀’了一聲”“衆人鬨笑”“衆人嬉笑”等圍觀羣衆的反映和語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工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着。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裏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係看,兒子小也的行爲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三、板書設計

6、一釐米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送票 —— “逃票” —— 投書報社 —— 矛盾解決

四、佈置作業:

愛的迴音壁

畢淑敏

現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幾乎都是一個孩子,關愛之心,大概達到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個蘋果,姐妹兄弟多了,就會分成好幾瓣。若是千畝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裏,便獨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問過。孩子們撇嘴說,不,沒覺着誰愛我們。

我大驚,循循善誘道,你看,媽媽工作那麼忙,還要給你洗衣做飯,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多不容易!他們多麼愛你們啊……

孩子很漠然地說,那算什麼呀!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他們應該的。我以後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這難道就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樣讓由你一手哺育長大的孩子,懂得什麼是愛呢?從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縷光線時,已被無微不至的呵護包繞,早已對關照體貼熟視無睹。生物學上有一條規律,當某種物質過於濃烈時,感覺迅速遲鈍麻痹。

如果把愛定位於關懷,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看顧漸次減少,孩子就會抱怨愛的衰減。“愛就是照料”這個簡陋的命題,把許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領入誤區。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離異或是早逝。但它是災變的副產品,帶着天力人力難違的僵冷。孩子雖然在追憶中,明白了什麼是被愛,那卻是一間正常人家不願走進的課堂。

孩子降生人間,原應一手承接愛的乳汁,一手播灑愛的甘霖,愛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賬簿,可惜從一開始,成人就刻不容緩地傾注了所有愛的儲備,劈頭蓋臉砸下,把孩子的一隻手塞得太滿。全是收入,沒有支出,愛沉澱着,淤積着,從神奇化爲腐朽,反讓孩子成了無法感知愛意的精神殘疾。

我又問一羣孩子,那你們什麼時候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沒指望得到像樣的回答。一個成人都爭執不休的問題,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問一位熱戀中的女人,何時感受被男友所愛?回答一定是光怪陸離。

沒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堅定。

我幫媽媽買醋來着。她看我沒打了瓶,也沒灑了醋,就說,閨女能幫媽幹活了……,我特高興,從那兒,我知道她是愛我的。翹翹辮女孩說。

我爸下班回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因爲我們剛在幼兒園裏學了一首歌,詞裏說的是給媽媽倒水,可我媽還沒回來呢,我就先給我爸倒了。我爸只說了一句,好兒子……就流淚了,從那次起,我知道他是愛我的。光頭小男孩說。

我給我奶奶耳朵上夾了一朵花,要是別人,她纔不讓呢,馬上就得揪下來,可我插的,她一直帶着,見着人就說,看,這是我孫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愛我了……另一個女孩說。

我大大地驚異了。訝然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鐵的邏輯。更感動他們談論時的鄭重神氣和結論的斬釘截鐵。愛與被愛高度簡化了,統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時,感覺到了一個幼小生命的意義。成人注視並強調了這種價值,他們就感悟到深深地愛意,在嘗試給予的同時,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接受。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迴音壁,微小的愛意反覆迴響着,折射着,變成巨大的轟鳴。當會出的愛被隆重接受並珍藏時,孩子終於強烈地感覺到了被愛的尊貴與神聖。

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爲孩子一世着想的遠見。不要抱怨孩子天生無愛,愛與被愛是鐵杵成針百年樹人的本領,就像走路一樣,需反覆練,纔會舉步如飛。

如果把孩子在無邊無際的愛裏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剝奪了他感知愛的能力,育出一個愛的低能兒,即使不算彌天大錯,也是成人權力的濫施,或許要遭天譴的。

在愛中領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孩子漸漸長大,一個愛自己愛世界愛人類也愛自然的青年,便噴薄欲出了。

1、被愛是一種幸福,當作者問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覺到這種莫大幸福時,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沒覺得誰愛我們”。其中“漠然”是什麼意思?它給了你怎樣的觸動?

2、談談你對以下兩句的理解。

(1)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

(2)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3、文中有很多對愛進行詮釋的比喻句,試從文中找出兩句,並以“愛”爲主題,仿寫一個比喻句。

4、讀完此文,你覺得這其中隱含着作者怎樣的擔憂?

5、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生活中,你對愛有哪些獨特的體驗?

教學反思

1、我認爲語文閱讀教學,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如本堂課,抓住了重點段落(陶影的心理活動),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2、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並注意聽聽同學的發明創造,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習作練習: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內容有新鮮感,培養學生寫作的良好習慣。

3.自主發現:能主動發現多音字,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分。

4.日積月累:讀讀背背有關天氣的諺語,讀讀認認關於調料的字、詞語。

5.拓展延伸:通過寬帶網瞭解科學技術的本領,也可以到圖書館`上網等收集更多的資料作成剪報。

教學重難點

1.口語交際

2.習作練習

課前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的科技新聞。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我想發明的機器人

1.激趣導入

同學們,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宇宙奧祕不斷被人探索。我們知道了太陽的許多特點,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發明了能幹農活的果園機器人

機器人還能幫我們幹什麼?展開想象把你想象發明的機器人告訴同學,並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明。如果對誰的發明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2.小組交流

前後兩方的同學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發明創造的快樂,探討機器人的本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3.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4.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明真神奇,真美妙!看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於動手,善於動腦,就能有所發明,有所收穫!

不過,想真正發明你們想象中的機器人,必須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技能,長大後讓想象成爲現實。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寫一篇想象作文

1.前幾天,有些孩子把想象的事物寫進了日記裏,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也交流了自己想象中機器人,孩子們的發抿創造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交流一下我們寫好的日記,聽聽同學的意見。

學生交流,評議,學習別人的優點。

2.在口語交際中,在同學的日記裏,我們發現好多同學在想象中都有新發現。也許你有更多的發明要想說,今天我們就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寫的內容,再寫一篇想象作文。

學生討論交流: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你準備寫哪些內容?

提示:可以是自動調節溫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飛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馬路機器人可以說它的樣子,也可以說它的奇特本領

把你準備介紹的事物描述給同學聽。

3.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4.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5.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6.全班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7.再次修改,大聲讀讀。

8.謄寫作文,注意格式,字跡工整。

第三課時

自主探索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

7.組交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現跟自己有什麼不同,討論交流。

8.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9.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10.教師引導`小結:這六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別,進行擴詞練習。

11.拓展練習:交流課外瞭解到的`多音字。

二、讀讀認認

1.讀一讀這兒的兒歌,注意帶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調料和味道。

3.這八個字擴詞。

4.說出另外的跟調料和味道有關的字。

三、讀讀背背

1.導入:看見蜜蜂跳什麼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兒。看到不同的花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其實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祕密等待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將要學的一首農諺就揭示瞭如何預測明日天氣,下面就讓我們去讀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諺語,帶有音節的字拼讀拼讀,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先在組內朗讀,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穫,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

4.抽小組朗讀,全班交流。

5.師生對讀,齊讀。

6.看誰最先背下來。

7.背誦比賽。

四.寬帶網

1.科學技術真神奇,可以讓人在暗無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樣的一個人請把你課前收集到的這方面的資料跟同學交流交流,並說出你資料的來源。

2.讀課文中列舉的例子,讀後談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激勵: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着無窮的奧祕,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勇於探索,掌握豐富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也許你就是未來的科學家、發明家!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1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思想貫穿於初中語文的六冊書,三個階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

來的散文名篇,是表現父子間相憐相愛的感人之作.2 這篇文章講述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兒子北上讀書的情景 ,卻永遠

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永生揮之不去。

學情分析

優勢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

弱勢:課堂聽講精力集中不會超過15分鐘,回答問題較少通過大腦思考。

措施:精講多練,講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練習以讀爲主,穿插口語、書寫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通過“背影”這樣感情聚焦點,展現人物心靈的寫法。

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本文表現的父子情深,聯繫自身,淨化心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文章細緻的人物描寫,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難點: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會深情無限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爲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着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爲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爲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爲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着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着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爲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爲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