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二年級語文課黃山奇石課文原文大綱

二年級語文課黃山奇石課文原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課黃山奇石課文原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年級語文課黃山奇石課文原文

黃山奇石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有一隻“猴子”。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與點評

一、教學反思

  (一)教學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與策略。詮釋策略教學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詮釋的方法幫助孩子在理解課文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有疑問的環節。

  (二)教學思路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通過對黃山“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奇”的詳細詮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黃山之美、祖國之美。

  (三)教學效果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五個:

一是在導入環節。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學生對“奇”的理解。在導入環節,老師將“奇”用這個字的字理結構通過謎語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對這個字的初步認識便是從字形上理解並記憶。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淺入深,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態並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爲下面更深入地詮釋“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是在交代背景環節。在本環節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課文主題,而是通過一段音樂視頻伴隨着老師對黃山的介紹,讓孩子對黃山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慢慢地喜歡進而開始好奇,從而激發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三是在學習課文內容環節。準確地說,是在感受黃山之“奇”的環節。在本環節中,老師通過實物對比及聯繫生活等等方式詮釋了黃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紹“猴子觀海”時,通過猴子的圖片與黃山中“猴子觀海”的石頭進行對比,讓學生一下子理解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黃山石頭奇怪的樣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在介紹“金雞叫天都”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聯繫生活,仔細觀察生活才明白“金雞”的含義。

四是在課後拓展環節。黃山奇石不僅僅是課文中介紹的這幾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一環節,老師準備了一些別的黃山奇石的圖片,要學生髮揮想象力,爲他們起名字。在這一環節,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黃山奇石的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課外延伸環節。這一環節雖然老師並沒有介紹更多的更深的知識,但是用圖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黃山四絕”中的另外三絕,不光讓大家瞭解了黃山風景區,更激發了學生對我們祖國的秀美風光的熱愛。

二、課例點評

這節課關注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以詮釋策略爲關鍵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現家鄉之美。

  (一)教材處理

第四單元,是一組圍繞“美麗的家鄉”而編排的課文,本單元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們看到家鄉的美好。這樣的安排,遵循了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了學生身心的發展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看到家鄉的美景,積累有關家鄉的知識,體會家鄉的親情。

  (二)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爲學生服務的,所以在“品石”過程中,也滲透了新課程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運用詮釋策略,爲學生創建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如在爲學生解釋“奇”之前,先讓學生對“奇”這個漢字有了大致的瞭解與認知。隨後在講解過程中,通過聯繫實際或者對比實物等方式,來爲學生充分詮釋“奇”的意義。學生在瞭解“奇”的基礎上,進一步爲學生滲透更深層次的知識,祖國的美好山河可以通過描寫具體實物來進行展現。

  (三)核心素養

綜觀這節課,老師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以目標,較爲精準地把握教材,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流程,把詮釋策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閱讀的基本能力是作爲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點,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授課教師是一個挑戰。

黃山奇石介紹

黃山的奇,奇在奇鬆、奇峯、奇石之上。

我從後山雲谷寺爬到白鵝嶺,再爬到始信峯。黃山的奇景就落落大方地浮到我眼前,龍爪鬆幹曲枝虯,黑虎松針葉短粗,連理鬆(夫妻鬆)擁抱親密,送客鬆冠平如削,豎琴鬆色綠深沉。一棵棵蒼翠奇特的松樹,或臥、或立、或俯、或仰,丰姿多采。有的蒼勁挺拔,像擎天巨柱;有的平頂如蓋,又狀似行雲;有的盤結枝虯,宛如蛟龍;有的匐伏偃臥,形如睡獅。真如導遊介紹的民謠那樣:“不到始信峯,不信黃山鬆;到了始信峯,才知‘奇’字在鬆中。”

從始信峯東遊,導遊把我帶到北海賓館的觀峯亭上,視線隨着導遊的手移向遠方,只見一山峯如一支大毛筆,筆端古鬆盤旋如花,黃山人予其美名“夢筆生花”。

其旁還有一峯,頂分五叉,如一個大筆架,被譽爲“筆架峯”。有筆有架,天然成趣,別有一番情趣。

跟着幽默有趣指點迷津的導遊來到懸崖峭壁深千丈的排雲亭,扶着連心鎖鏈觀望對面的一組奇石“天狗望月”、“烏龜爬山”惟妙惟肖,“飛來石”威武壯觀……

接下來又看了鰲魚峯的“鰲魚馱金龜”,“百步雲梯”旁的“豬八戒照鏡子” 、“鰲魚吃螺螄”,玉屏樓的獅石、象石等奇石。

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黃山真奇妙。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如同一幅幅圖畫,內容異彩紛呈,不是親眼所見,真是難以相信。黃山一峯一姿,一石一態,一鬆一畫,充滿了美意。歲月的磨礪和風雨的剝蝕,讓黃山以巧奪天工的自然奇景有別於五嶽的古蹟。它的美,美在奇鬆、奇峯、奇石之上。

課外擴展:

一讀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有學生問:“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我先讓學生查字典,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爲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纔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爲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爲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爲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爲“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朗讀全文,加深對“奇石”的感受

講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我一邊播放輕音樂,一邊動情地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學生彷彿插上了翅膀飛到了黃山的上空,彷彿看到了落在山頂的仙桃、蹲在山頭的猴子、指路的仙人、太陽出來時一剎那巨石變成的金雞。此時,我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體會作者描繪的自然景色之美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