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疑難解析大綱

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疑難解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1、文中怎樣運用過渡,達到行文綿的藝術效果?

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疑難解析

這篇悼詞篇幅雖不長,但意思轉折較多,上下文之間十分注意過渡,並且過渡方式靈活,除了在大層次之間加進承上啓下的過渡段外,主要是用語句過渡。一種是在段與段之間,加進承遞性語句。如第③、④段之間的不僅如此,第⑥、⑦段間的正因爲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第⑦、⑧段之間的正因爲這樣等。一種是在段與段之間採用自然過渡形式。如第①、②段之間用這個人的逝世過渡,第②、③段之間用正像過渡,第④、⑤段之間用一生能有這樣兩個發現過渡。這些過渡語句使文章內在邏輯關係嚴密。

  2、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如何理解空白一詞的深層含義?

聯繫語境。上文說: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着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個不可估量的損失就是馬克思身後的空白。前面稱馬克思爲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他達到的境界別人是達不到的。這個損失不但不可以估量,而且無法彌補。歷史唯物主義是承認傑出的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馬克思的貢獻和作用,就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3、在評述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時,作者說豁然開朗,而說以前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試揣摩豁然開朗、在黑暗中摸索這兩個短語蘊含的意義。

這是兩個比喻性短語。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就是剩餘價值規律。資產階級通過無償佔有剩餘價值來剝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馬克思以前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對此雖也作過研究,但他們認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順應自然的、永恆的。這是因爲他們具有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他們不可能發現真理,不可能正確解釋這個問題,所以作者說他們是在黑暗中摸索。相反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建立在資本家對工人殘酷剝削的基礎之上的。這個學說徹底地否定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的說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開朗這個詞。這樣豁然開朗與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從而熱情地讚頌了馬克思這一偉大發現的意義。

  4、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爲什麼用達爾文的發現來比馬克思的發現?

在輕視科學的人看來,好像達爾文的發現低得多,馬克思的發現高得多,其實馬克思主義是高度重視自然科學的,恩格斯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者眼裏,達爾文是非常崇高的,拿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規律與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提並論,正是對歷史唯物論的高度評價。

  5、如何理解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私敵是指以我爲中心,以我的利害區分出的敵人,即因私仇而結下的敵人。馬克思沒有這樣的私敵,說明他不存私念,爲人無懈可擊。又因爲他是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全力以赴地與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做鬥爭,因而他有許多敵人。這些敵人都是因階級利益衝突結下的,都是無產階級的敵人。文中的這句評價含蓄深刻,高度讚揚了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高尚品格。

  6、文中第3段是一個長句子,應怎樣把握?其中從而一詞如何理解?

對於這樣的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較多的複雜長句,應首先去枝葉,找主幹。以冒號爲分水嶺將句子一分爲二,很容易就會找到句子的主幹是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正像一樣是修飾部分,即簡單事實是同位語,冒號以後的文字是在解說馬克思所發現的規律,用的是多重複句。很顯然這一段講的是:馬克思發現了歷史規律,即物質決定意識。我們通過分析關聯詞語,研究邏輯推理過程,來理解這個複句。複句的第一層用了首先必須然後才能構成條件關係來表達物質決定精神的'基本觀點;第二層用所以、從而來揭示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決定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這一因果關係,闡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觀點;第三層,則用而這一表示對比的聯合複句闡述必須由經濟基礎來解釋上層建築,而不是由上層建築來解釋經濟基礎。可見這三層之間第一層是第二、三層推理的出發點,第二層既是第一層的推論又是第三層的依據。

理解從而須從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這一句着手,人們要吃、喝、住、穿,當然必須從事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恩格斯只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強調生產活動的必要性。我們知道除了生活資料的生產,還有生產資料的生產。要從事生活資料的生產,就必須有生產資料,因此,生產資料的生產又成爲一個生產部門。要發展生產就必須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影響着生產關係發展。所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階段。這樣就可理解從而二字所隱含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規律。

  7、第七段作者運用哪些詞語讚頌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的表現?這些詞語分別寫出了馬克思的什麼表現?

點撥:運用的詞語有得心應手、熱烈頑強、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卓有成效、很少見等詞。得心應手錶現了馬克思高超的鬥爭藝術;熱烈頑強表現了馬克思偉大的革命情操;滿腔熱情表現了馬克思對革命事業的愛;堅韌不拔表現了馬克思作爲一個革命家的光輝品質,不屈服,不放棄,是愛的昇華和深化;這些詞語由表達熱情到表達行爲再到表達結果,層層遞進,詞語順序不可顛倒。很少見是對上述諸方面的概括。第一國際的建立,是《共產黨宣言》裏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的偉大實踐,是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進行最後鬥爭實現共產主義的真正起點,所以作者特別頌揚這一點。作者在這裏用了一個讓步性的假設複句,即使別的什麼也沒有做,也可以拿這一成果引以自豪。這些描寫性的詞句,極其生動地概括了馬克思一生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貢獻。如果不用這些描寫性的詞句,即使用更多的筆墨,也不能收到動人的效果。

  8、朗讀第一段,找出表現恩格斯痛悼感情的詞語。

點撥:停止思想、安靜地睡着、永遠地睡着都是諱飾,而且把沉痛的感情用寧靜的口吻表達出來。這是一種強力壓抑後的悲痛,就更見悲痛了,古語說得好:大悲無淚。這些詞語同時也體現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深刻理解,在馬克思臨終前一段時間,已經失掉了工作能力,即使活下來,對有很重要工作要做而且把這份工作、這項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的馬克思來說,是一種更深的痛苦,不如平靜、從容地離去。以上這些詞語也體現了恩格斯對革命戰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