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閱讀理解:抗原漂移

閱讀理解:抗原漂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當抗原漂移出現時,病毒就能在人體獲得立足點,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統已有了能結合以往形態抗原的抗體。顯然,變化越大,免疫系統應答的效力就越低。爲了理解“抗原漂移”的概念,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橄欖球運動員,身着白短褲、綠襯衣、鑲有綠色V字的白色頭盔。免疫系統能識別這種運動服並攻擊它。如果運動服稍作改變——如在白短褲上加一條綠色條紋而其他不變,免疫系統還是能夠毫不費力地識別出該病毒。但若運動服由綠襯衣白短褲變成了白襯衣綠短褲,免疫系統就沒那麼容易識別了。

閱讀理解:抗原漂移

抗原漂移引發流行病。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在33年間就出現了19種不同的已鑑定的流行病——平均每兩年就有一種以上。每一種僅在美國就造成了10000至40000的“過量死亡”——高於該疾病通常所導致的死亡數量。結果在美國,流感比任何其他傳染病——包括艾滋病(AIDS)——導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衛生專家監控了抗原漂移,並每年調整流感疫苗以期與之同步。但他們卻從未能將疫苗調整得恰到好處。流感病毒是作爲一個突變羣存在的,即使他們預測到了突變的方向,總會有一部分病毒因與衆不同而躲過了疫苗和免疫系統。但是,因爲醫學領域其他新的發現,現在不管抗原漂移多嚴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並不會再造成流感大爆發,不會造成如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1968年時那樣席捲世界的大流感。

5.關於“抗原漂移”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抗原漂移發生的原因是突變顯著改變了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形狀。

B.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體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

C.抗原漂移出現時,如果人的免疫系統擁有能結合以往形態抗原的抗體,病毒就難以在人體獲得立足點。

D.抗原漂移引發的流行病,一次就會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變的時候巋然不動,是因爲它的結構一旦發生了變化,整個病毒就不能存活。

B.流感病毒發生突變的程度與人體免疫系統應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變化越小,免疫系統的應答效力就越高。

C.人體免疫系統有時難以識別流感病毒,主要是因爲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發生了形狀上的很大變化。

D.一項研究發現, 美國在33年間共出現了19種不同的流行病,從導致死亡的人數來看,流感是最致命的傳染病。

7.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患過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過一次麻疹的人,卻可以終身免疫。

B.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發生了突變,那麼人體的免疫系統就無法識別它們,從而無法破壞病毒。

C.公共衛生專家已監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們很快就會預測流感病毒突變的方向並將疫苗調整得恰到好處。

D.如果出現了過去那種席捲世界的流感大爆發,那就可以確定在抗原漂移之外還存在其他的原因。

參答案:

5.B(A項“和”要改成“或”;C項原文表述爲“病毒就能在人體獲得立足點,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統已有了能結合以往形態抗原的抗體”;D項“通常一次就會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與原文中“高於該疾病通常所導致的死亡數量”矛盾,同時,這也只是美國的一組統計數據。)

6.B(A項原文表述爲“最可能的原因是”;C項“顏色上的很大變化”有誤;D項原文表述的是“19種不同的已鑑定的流行病”。)

7.D(A項原文講的是“一般就可對其終身免疫”;B項原文講“有時突變所導致的變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統仍然能夠識別它們並與之結合”;C項“很快就會預測流感病毒突變的方向並將疫苗調整得恰到好處”在原文中沒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