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春》閱讀理解

《春》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春》閱讀理解1

比較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各題。

《春》閱讀理解

A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B

天氣漸漸暖和,小溪的步子也開始變得輕快流暢。想來,它一路穿過青山,行過原野,驀然發現溪邊的小花結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蝸牛怯怯地探出了觸角,大地一片青蔥,萬物欣欣向榮。便不由得一陣驚訝,一陣歡喜,忙不迭地要將這好消息帶給大家,聽聽,這小溪正以多麼愉悅的聲音告訴你一個亙古彌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1、請你爲兩個語段加上一個小標題。

A B

2、請你舉出兩文分別通過寫哪些事物來表現春天的?

答: 、 、 、 。

3、把A文中的劃線字“鬧”換成“叫”好不好,爲什麼?

答: 。

4、B文中“忙不迭地要將這好消息帶給大家”中的“好消息”是指什麼信息?

答: 。

5、讀了以上兩個語段,你喜歡上春天了嗎?請你也寫一句能表達你心目中春天的句子。

答: 。

參考答案:

1、A 春花圖B 春景圖

2、樹 花 小溪 蜜蜂等

3、不好。“叫”只是單純聲音的感受;“鬧”不僅有聲音,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4、指春回大地的信息。

5、“略”(寫出春天的特徵即可)

《春》閱讀理解2

惜春小札

李國文

春天是不知不覺來的,她走的時候,也是悄沒聲兒地離去。她既不像秋天落下那麼多的黃葉,“無邊落木蕭蕭下”,造下滿天聲勢;也不像冬天,一陣爛雪,一陣凍雨。

典型的春天,應該在長江以南度過。沒有陰霾的天氣、泥濘的道路、蒼綠的苔痕、淅瀝的雨聲,能叫春天嗎?沒有隨後的雲淡風輕、煦陽照人、鶯歌燕舞、花團錦簇,能叫春天嗎?只有在雨絲風縷、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黃遍的水鄉,在牡童短笛、漁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纔是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詩中的纏綿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嚴格意義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顯的,或許也可以說是並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這是地氣已經轉暖的南方寫照。“七九河開,八九雁來”,而在北方,河裏的冰剛剛解凍。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過去大半了。

春天裏有未褪盡的冬天,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人們管這種天氣現象叫做“倒春寒”。於是,本來不典型、不明顯的春天,又被冷風苦雨的肅殺景象籠罩。

北京的頤和園裏,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的那一會兒,纔在昆明湖的綠水上垂下幾許可憐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興奮雀躍不已,大呼春天來了,其實,“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莊裏,有一幢煙雨樓。不過名爲煙雨樓,但至少在春天裏,是沒有煙雨的。“煙雨”二字,也只是一相情願罷了。在高寒地帶,只有塞外的乾燥風和蒙古吹過來的沙塵,絕不會有那“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的煙雨蔥蘢的風景。

看來,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蹤跡》裏寫的那樣,她“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後,充分地享受春天。

雖然李商隱告誡過,“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喚醒心靈的季節,是情感萌發的季節,也是思緒涌動的季節,更是人的生命力勃興旺盛的季節。

人的生物鐘,如果能夠耳聞的話,可以相信,在這個季節裏,響動的準是黃鐘大呂之音、振聾發聵之聲。甚至血管裏跳動着的激流,也會蘊涵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時此刻:若是去愛,一定是熾熱生死的愛;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幹一番事業,你會從你的身體裏,獲得超能量的“爆破力”。這種“神來之力”就是人類的春天效應。

人的一生,何嘗不如此呢?也有其春華秋實的生命過程。那麼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這個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還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樣的活法,這是每個人的選擇。無論怎樣的一生,你千萬要珍惜你生命中屬於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歲月。因爲,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復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華,享受青春的美,那纔是生命最大的歡樂。(選自《中華美文》,有改動)

1.根據詩歌的特點判斷“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與文中的哪句出於同一首詩,簡要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將二者對比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章在結構上是怎樣將描述自然和表達哲理結合起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寫作啓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詩句前爲“尋春不見春”,後爲歸來驀然發現春已藏於枝頭,意義連貫;韻腳爲“春、雲、分”。

2.(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變換中有明顯的過渡,有着纏綿、撩人的特點;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過渡不明顯,不典型,時間太短促,匆匆而過。

(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3.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出春天的“神來之力”,強烈地表達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4.(1)作者通過比較表現了自然春天的特點後,引出“人類的春天效應”,勸人惜春;進而由“人的一生,何嘗不如此呢”開始,從春之人類轉向人的青春,表達了“青春不會久駐,要珍惜青春”的主題。

(2)示例:①要細心觀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②要善於聯想和想象。③表達要有邏輯。 (意對即可)

《春》閱讀理解3

閱讀下面片段,回答問題。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這段文字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你各舉一例。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將文中劃線句子與括號中的句子比較,說說它好在哪裏?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桃樹、杏樹、梨樹,都競相開滿了花,爭奇鬥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善於調動各種感官來寫景,請說出下面句子分別是從哪個方面寫的。

(1)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裏帶着甜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寫出兩個詞語來概括本段中所描寫的景色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紅的像火。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因爲原句寫出了更爲具體可感的細節,並採用了你人的手法和口語化的詞語,使得細節更爲形象。

3.視覺.味覺.、聽覺。

4.五顏六色、爭奇鬥豔、奼紫嫣紅等。

《春》閱讀理解4

①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③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④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第①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寫的是“春花圖”,而劃線的句子卻寫蜂蝶的多,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改成“長”行嗎?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寫這些人的動作、行爲的目的是[ ]A、草地有人在活動,所以要寫。

B、說明人們在春天到來時心情很愉快。

C、是間接寫草地,突出草的嫩綠可愛

D、寫了草,又寫人,構成一個畫面。

5、選文的第③段寫的是“春草圖”,其中寫春草“質地”的詞語是__________;寫春草“色澤”的詞語是_________,寫春草旺盛長勢的句子是_________。

6、“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擬人、反覆;表達了作者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和春天即將到來時的喜悅心情。(意對即可)

2、突出各種花兒競相開放的熱鬧場景,寫出花的多、豔、甜。(意對即可)

3、不行。“鑽”字用得好,表現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將“鑽”換成“長”就平淡了,即沒有了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意對即可)

4、C

5、嫩嫩地;綠綠地;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6、比喻、排比,突出春花的色彩豔麗。(意對即可)

《春》閱讀理解5

雪後“吃春”

蔣子龍

春從哪兒來?一說是東風吹來,“風含和氣滿谷春”;一說是由鴨子的羽毛帶來,“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說是大雪送來,“飛雪迎春到”??我欣賞這最後一種說法。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冬天是白色的。雪給大人們帶來希望,即“瑞雪兆豐年”,下雪就是“下糧食”、“下好運”,即便圍在熱炕上扯閒篇,心裏也是踏實的、溫暖的。大雪還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給他們帶來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種遊戲和無盡的歡樂,甚至可以選一塊地方把厚厚的積雪清理掉,撒上糧食,在糧食後面布好機關,因雪封大地而覓不到食的各色的鳥兒們,便會飛撲過來自投羅網。

雪是大自然的精神,是冬天的福音,滋補和呵護天地萬物,潔淨和攏住人們的靈魂。

這樣的冬天不知什麼時候悄悄地改變了,變得枯燥乾冷,灰不溜秋。無雪的冬天讓人們煩躁不安,甚至會拖累年節變得模糊、混沌。然而,就在我對下雪已經不抱太大希望的時候,有一天早晨收拾泳具準備去游泳館,一開門陡然發現門外的世界大變了。

灰暗而擁擠的城市被層層疊疊的潔白所包裹,白得透徹,白得清亮,連被清洗過的空氣都涼沁沁帶着一股清香。高高低低的建築、樹木、線路、管道??城市能分出多少層橫面,就有多少層潔白,足可稱得上“銀色三千界,瑤林一萬重”

馬路上積雪沒腳面,人很少,車也很少,有些街段雪如處子,我的自行車在上面軋出了第一道轍印,破壞了雪的平整和寧靜,既有些不忍,又有一種獨享的快樂。自行車已無法再騎,只能推着它碾出嘎嘎的聲響,一如心的歡快。

每天在游泳館裏的一個多小時,常常是我一天當中最輕鬆愉快的時候,大雪之後更有一種異樣的興奮。泳友們說的全是雪,臉上掛着雪花般的笑容。游泳完了我仍不想回家,要飽覽這難得的雪景,便推着自行車拐進堆山公園,山上山下一片皚皚,清絕幽香,纖塵不染。白雪同陽光相輝映,熠熠耀眼,天地間變得明亮而輝煌,原本冰涼的雪,卻成了歡樂的溫牀,奇異而迷人。來山前賞雪的人很多,所有人在雪地上都變成了孩子,大家都想在未被踩踏過的白雪上留下自己的腳印,都想摸一摸雪或將雪攥成雪球。

我繞到山的背後,人卻很少,只有一老者在山坡上彎腰尋覓着什麼東西。我以爲他掉了鑰匙或手機之類的物件,白雪上落黑物,應該很容易找到,便上前幫忙尋找,他卻提醒我道:“小心別踩了!”我順着他的'手指看去,在一塊石頭下面,潔白的一層薄雪上面託着兩片翠綠的嫩葉,水靈靈、肉嘟嘟,格外喜人,真是“動人春色無須多”。老者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扒開雪層,將這棵神奇的小植物拔出來,十分珍愛地託在掌心上,比一根手指長不了多少,大小一共4片葉。我大爲驚奇:“這是草啊還是菜?這麼冷的時候還能鑽芽長葉?”

老者一笑,甚爲得意:“對了,它稀貴就稀貴在最冷的時候冒頭,喜歡長在石縫裏、斷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時緊貼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來,好像給春天報信。”

“好一個春嫩不懼寒!”

“你如果拿它當草,那也是仙草,實際上它是一種野菜,土名叫‘吃春’。”

“吃春?”我咂摸着老者話裏的韻味,吃到它就等於吃到春天了?還是春天想吃它才乘雪來到人間?這正應了古人的名句:“春色先從草際歸”。有了這樣一場雪,春天就開始發芽,漸漸會變得芬芳。這樣的春,纔是新春,年也才稱得上是新年。

老者掰了兩片“吃春”的嫩葉遞給我,我放進嘴裏慢慢品嚐,微甜、多汁,後味還有一絲淡淡的清香。老先生告訴我,明天早晨來可能會多找到幾株鑽出雪層的“吃春”。於是我們約定,明早繼續到這兒來“吃春”,然後分頭下山。

我走到堆山的東側,從遠處東湖的湖面上傳來陣陣喧鬧聲,冬泳者把靠近碼頭的堅冰砸破,清理出一塊十幾米見方的水面。一半裸老頭站在碼頭的高臺上,做英勇就義狀,振臂高呼口號,然後縱身跳入水中,轟然激起一陣大笑。其他人也紛紛仿效,呼喊着各種各樣滑稽口號躍入水中。破冰垂釣者則遠離嘻嘻哈哈的冬泳者和看熱鬧的人,在湖的深處星星點點布開陣勢,像白棋盤上的黑子一樣均勻。

我推車走出堆山公園。市區主要大道上灑了鹽水,被汽車輪子反覆軋過之後如同新翻過的土地,雪花洗淨了車輪自己卻變黑了,雪泥堆出了一道道壟溝。街道上車多人多,碰撞的多,摔跤的多,卻很少生氣吵架的。挨摔的人樂樂呵呵,看摔跤的人也樂樂呵呵。一場大雪,居然使緊張、煩躁、牢騷滿腹、火氣旺盛的城裏人變得和善了。人們一旦取得了跟大自然的和諧,會感到幸運和快樂。未春先有思,人們的心裏已經有了春意。

也許是爲了保存這場難得的大雪,雪後氣溫一直很低,把鬆散的雪花變成堅固的整體,抗拒着來自外力的摧殘和陽光的溶化。在城裏的背陰處和人們較少踩踏的地方,仍然保留着一層光滑結實的殘雪,記錄着天地間曾經有過的潔白。

並以此迎接熱熱鬧鬧的新春。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1)混沌(2)喧鬧(3)滑稽(4)碰撞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撒上糧食,在糧食後面布好機關,因雪封大地而覓不到食的各色的鳥兒們,便會飛撲過來自投羅網。

(2)山上山下一片皚皚,清絕幽香,纖塵不染。

3.文章第4段寫到“無雪的冬天讓人們煩躁不安,甚至會拖累年節變得模糊、混沌”,請從後文中找出與此句相照應的句子,抄寫下來。

4.請從修辭的角度對“白雪同陽光相輝映,熠熠耀眼,天地間變得明亮而輝煌,原本冰涼的雪,卻成了歡樂的溫牀,奇異而迷人”這句話的表達效果進行評析。

5.請你談談下面這句話所蘊含的哲理。

對了,它稀貴就稀貴在最冷的時候冒頭,喜歡長在石縫裏、斷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時緊貼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來,好像給春天報信。

6.文章描繪了一幅幅雪後的生活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其中的兩個場景

7.怎樣理解文章標題“雪後‘吃春’”的含義?

8.大雪不但激發了孩子的想像力,還帶來無窮無盡的趣味。你在成長經歷中,也一定玩過各種雪地遊戲,請你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一種,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參考答案:

1.(1)hùn(2)xuān(3)jī(4)zhuàng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這裏指鳥兒們自己進入布好的機關裏。

(2)這裏指山上山下被白雪覆蓋,一點灰塵都不沾染。

3.一場大雪居然使緊張、煩躁、牢騷滿腹、火氣旺盛的城裏人變得和善了。

4.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在白雪與陽光的輝映下,天地變得明亮而溫暖,表達了人們歡樂的心情。

5.圍繞“生命力頑強(堅強、堅貞);默默無聞(低調、淡泊、平凡);蓄勢待發;敏銳;奉獻;勇敢等”回答出兩點即可。

6.示例:(1)作者推車踏雪(2)人們來堆山公園賞雪(3)老者和我找“吃春“(4)冬泳者砸冰游泳(5)垂釣者布開陣勢垂釣(6)人們在出行中感受春意

7.示例:表層含義是指雪後“吃春”這種野菜,深層含義是指帶給人們的憧憬(希望、激情、和諧等)

8.寫出一個雪地遊戲,並進行具體描述即可。

《春》閱讀理解6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

遏春①沉鷙②果敢,善撫士卒,摧鋒陷陣,未嘗敗北。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長於大將軍達二歲,數③從征伐,聽約束④惟謹,一時名將稱徐、常。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衆,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雲。

(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註釋】①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隸懷遠(今屬安徽)人,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明朝開國軍事大將。本封鄂國公,追封開平王,諡忠武。②沉鷙:深沉決斷。鷙,兇猛。③數:屢次。④約束:拘束,限制。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分)

①善撫士卒( ) ②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衆( )

15.常遇春一生可說戰功彪炳。短文中介紹當時的哪些稱呼可以看出常遇春的非凡才能?(2分)

16.史載常遇春“每與敵戰,出則當先,退則殿後,未嘗敗北,士卒樂爲之用”。從短文中的介紹來看,常遇春擁有着哪些優秀的品質?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2分)

答案

14.①善於②帶領、統帥(共2分,每小題0.5分) 。 (共2分)

16.性情深沉決斷,善於撫

15.一時名將稱徐、常;軍中又稱“常十萬”卒,有較高的軍事素養;聽從領導,爲人謹慎。(共2分)

《春》閱讀理解7

閱讀下面一首散文詩,回答問題

紀伯倫

來呀,親愛的!讓我們到荒野去!冰雪已經消融,生命從夢鄉甦醒,春在河谷、山坡蹣跚,搖曳。走呀!讓我們去追尋春天在遼闊的田野上留下的足跡;上呀!讓我們登上高山,放眼眺望四周那如海似濤的翠微。

啊!冬之夜疊好、收起的衣裳,如今春之晨又將它鋪展開來。於是桃樹,蘋果樹打扮得如同“蓋得爾夜”的新娘;葡萄樹醒來了,枝藤扭結好似情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溪流在岩石間邊跳着舞,邊哼着歡樂的歌,潺潺流去;百花從大自然的心中綻開,如同從大海中涌出浪花朵朵。

來!讓我們從水仙花的酒杯中喝乾殘存的雨的淚水;讓我們傾聽小鳥的歡歌,心曠神怡;讓我們呼吸那春風的芳菲,如醉如癡。

讓我們坐在那藏匿着紫羅蘭的岩石下,相互在愛戀中親吻。

1、 散文詩開頭,用“來呀”、“走呀”、“上呀”三個呼喚,有何作用?

2、 第二段中作者選取了哪三種景物進行描寫?

3、 第三段三個“讓我們……”的句式表達的一箇中心意思是:

  參考答案:

1、親切地召喚人們到田野去、到山坡去,感受春天的腳步,欣賞春天的美麗。

2、樹木、溪水、鮮花

3、召喚人們去盡享春天的美。

《春》閱讀理解8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賴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 第一段畫線句寫了什麼內容?請用一句話概括,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描繪了這樣的畫面?下邊的詩句哪一句描寫的畫面與它最接近?( )

A、 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C、 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D、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一句中的“鬧”字換成“叫”字好不好?爲什麼?

4、景物本身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文中有這樣的例子,你認爲寫得好不好?請說說你的看法。

5、從第一段中找出描寫小草的質地、色澤和生長旺盛的詞語

A、 描寫質地的:

B、 描寫色澤的:

C、 描寫生長旺盛的:

6、第二段有一處是作者展開的想象。請在原文中畫出來,並說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參考答案:

1、人們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動,間接地寫出了春草的茂盛與可愛。

2、C

3、不好,叫只是單純的聲音上的感受,“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4、找出例子,結合例子分析。

質地:嫩嫩的,軟綿綿 色澤:綠綠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春》閱讀理解9

早春,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盛開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雲。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1.短文第一自然段共有( )句話。

A.二

B.三

C.四

正確答案:B

2.給下列劃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透( )亮

正確答案:B

3.給下列劃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退( )盡

ì

ì

正確答案:B

4.給下列劃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晶( )瑩

A.jīn

B.jīng

正確答案:B

5.讀了這段話,我知道了梅花開放的時間是( ),梅花的香是( ),盛開着的梅花像( )。

A.早春 淡淡的 藍天下的朵朵白雲

B.暮春 淡淡的 藍天下的朵朵白雲

C.早春 濃郁的 藍天下的朵朵白雲

正確答案:A

《春》閱讀理解10

【解題】

武陵春,詞牌名,應取意於陶潛《桃花源記》,因該文開頭有“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句。清·萬樹《詞律》中此詞四十八、四十九兩體,皆押平韻。

據考證,此詞作於紹興五年(1135)李清照流寓浙江金華時。時年作者五十二歲,丈夫已去世六年,宋朝已成偏安之勢,北方淪爲金人統治多年。國破家亡,羈旅天涯,故有此愁淚之作。

【注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塵香:塵埃中也夾雜着花香。花已盡:花兒已凋落殆盡。倦:打不起精神,懶得。物是人非:物品仍在,人卻走了;指丈夫去世。○人老心死,了無生氣。

上半闋觸景生情,不勝哀痛。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雙溪:在金華城南,因爲兩河匯流而成,故名雙溪。擬:準備,打算。○忽動遊春之思,情緒起伏。只恐雙溪舴艋(zé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只恐:只怕。舴艋舟:形似蚱蜢昆蟲的小船,極言其小。○又轉入愁情之中。

下半闋忽動青春之思,轉而又被愁緒擊垮。

【譯文】

風停了,塵土中裹着花香,春花凋殘殆盡了;天晚了,連梳頭的心思也沒有。故物猶在,昔人已逝,啥事也不想幹,想絮叨幾句往事眼淚卻(不爭氣)先流了出來。

聽說雙溪景區春色還好,也曾打算去划船的。只怕雙溪裏的蚱蜢大小的小船,載不動(我)這樣多的愁思。

【簡析】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的這兩句詩可以作爲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生活鉅變之後的李清照思想的概括。她的高貴生活連同筆下的綺羅香澤之語、“海棠”“藕花”春情,都成了不堪回首的過去。諸多變故中對她打擊最大的是與恩愛無比丈夫的人鬼殊途,使其有“鍾子期死,伯牙終生不復鼓琴”的心死之悲。她頑強生活下來的動機之一就是用詩文來撰寫她的獨特“回憶錄”。

詞的上半闕寫暮春之景,日晚之情。“風住塵香花已盡”是春意闌珊中的自然變故,怎能不讓感情豐富的詞人傷心?況且這晚春之景又像那失去青春的遲暮美人,照見詞人自己的衰老,故而主人公心灰意冷,連梳頭的心思也沒有了。除此之外,“日晚倦梳頭”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因夫君已逝,梳洗打扮似乎已顯得多餘了。正如俗語所說“士爲知己者用,女爲悅己者容”。今天已無悅己者,那就任它“首如飛蓬”吧!不僅如此,由於“物是人非”,應該“事事休”纔好,觸到了痛處,禁不住“欲語淚先流”了。詞中的“物”應是丈夫生活前所有、所用之物,這些物件既給詞人帶來美好的回憶,同時也給她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她在《<金石錄>後序》感嘆丈夫遺作時說:“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因此,短短几句詞,有從“倦”到“休”,再到“淚流”的感情層遞,字字看來皆是血!

下半闕詞人從悲情中果斷地跳脫出來,忽現樂觀情調,是詞人堅毅性格地體現。“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說明主人公並不拒絕新的生存環境,而且想竭力適應它。泛舟探春之思仍充滿着少女般的活力,這兩句使詞的情調從悲哀中逆挽而出,有枯木逢春的意境。“文似看山不喜平”,李清照畢竟是大家,她不僅以詞抒情,而且要寫出人生酸甜苦辣的複雜之情。然而,由於哀傷之情太甚,這偶然興起的遊春之情又遲遲難以實現,因爲時間的消蝕及國仇家恨的摧殘,昔日那無憂無慮的少女情懷、少婦雅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真去泛舟也不會像昔日那樣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活力了。這是結尾“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意思。而結尾的“愁’’字又與上半闕的情調相呼應,使全詞主題鮮明。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舴艋

舴艋指小船,是以小昆蟲來形容舟小的稱呼,本應寫作“蚱蜢”。《廣雅·釋水》“舴艋,舟也。”王念孫疏證說:“《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謂之舴艋,小蝗謂之蚱蜢,義相近也。”

“舴艋”’這類字的產生是漢字類化規律的結果。如《詩·衛風·河廣》有“曾不容刀”,“刀”指如刀大小的船,後來類化而造“”字;王力先生說:“峨嵋”作山名,本是以女子“蛾眉”作喻的,應作“蛾眉山”,後類化而作“蛾嵋”;青蛙的幼蟲本寫作假借字“科斗”,後又類化而作“蝌蚪”。不僅漢字,漢語語音等也有類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