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峽》同步閱讀題(一)

《三峽》同步閱讀題(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三峽》同步閱讀題(一)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巒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多裏,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峯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文學常識積累】

1.本文作者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2.出處:本文節選自《水經注》卷三十四《江水》。

3.作品簡介:《水經注》爲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著《水經》的註釋,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三峽,長江三峽的簡稱,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文章主旨】

本文用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寫作特色】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着“寒”“素”“悽”“哀”數字,高度凝練的筆墨將景物的神韻表現出來。此外,作者寫景多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段意概括】

1.總寫三峽山的`特點:山高領連,中間狹窄。

2.寫三峽夏水的特點:水漲流急,交通阻斷。

3.寫三峽春冬之時的景色: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4.寫三峽秋季之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

【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第1段)寫山景,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2、3、4段)繪水色,分寫夏、春冬、秋不同節令的水的特點。

【生字難字】

闕(que ) 疊( die ) 嶂( zhang ) 曦( xi ) 襄( xiang) 裳(chang )

溯(su ) 湍( tuan ) 巘( yan ) 漱( shu ) 屬( zhu )

【詞語解釋】

1.略無闕處——略無:毫無。闕:通“缺”,空缺。

2重巒疊嶂——重疊的山峯。巖,高峻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峯。重與疊同義。

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除非。自:這裏是“如果”的意思。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4.不見曦月——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5.至於夏水襄陵——襄陵:漫上丘陵。襄:上。陵:丘陵。

6.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7.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8.雖乘奔御風——雖:即使。奔:這裏指飛奔的馬。御:駕馭。

9.不以疾也——不以:比不上。以:副詞。如此,這麼。疾:快。

9.則素湍綠潭——素湍:白色的急流。湍:急流。

10.迴清倒影——回清:迴旋的清波。

11.絕巘多生怪柏——絕巘:極高的山峯。巘:山峯,山頂。

12.飛漱其間——飛漱:飛流沖刷。漱:沖刷。

13.清榮峻茂——指水清、樹榮、山峻、草盛。

14.良多趣味——良:真的,實在、的確。

15.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16.林寒澗肅——澗:夾在兩山之間的水溝。肅:寂靜。

17.屬引悽異——屬引:連續不斷。屬:連接。引:延長。

18.哀轉久絕—— 哀轉:悲哀婉轉。絕:停止消失。

19.巴東三峽巫峽長——巴東:郡名,東漢末設置,治所在魚復(今重慶市奉節東),地控三峽之險,爲蜀漢門戶。

成語歸納】

重巖疊嶂——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