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讀《語文課程標準》反思

讀《語文課程標準》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在一次語文測試之後,一道閱讀習題有很長時間縈繞在我的腦際,使我困惑很久。閱讀的短文講的是雨中三輪車送行人的事情。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下雨啦,三輪車的嘀零零的鈴聲在雨中唱着歡樂的歌。試題中有一道要求學生對這句話進行理解的習題。很多學生認爲,雨天三輪車伕生意好,他們心裏高興,所以是唱着歡樂的歌。而習題的答案是三輪車伕樂於助人,這歡樂的歌好像是首讚歌。

讀《語文課程標準》反思

當時,在批閱試卷時,沒有深入思考,按照答案的定勢,就判定這些學生的理解是錯的。事後,我左思右想,總是感到這種判定有點不公正;實際上,從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可以驗證,學生的體會沒有錯。由此,引起我深深地思考:在課改的今天,怎樣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怎樣揣測學生的閱讀期待?在工作之餘,我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的有關理論,並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從中得到一些啓發。

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獨到的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如果在教學檢測中只追求抽象、確定的目標,做過多的理性分析,以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何在?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從何談起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人性,在理解的過程中談理解、談感受,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映。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發展,以生動精當的引導及文本的魅力啓發學生,感染學生。讓語文教學煥發鮮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新課程理論證明,語文課程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是師生生命和靈魂的一面鏡子,師生都可在課程的這面鏡子裏影鏡自我、認識自我、成長自我。教師如果以學習者的姿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獨特體驗,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並注重挖掘有價值的地方加以引導,那麼學生探究性學習興趣及人文素養也會隨之提升。

二、閱讀期待是一種沒有答案的閱讀

閱讀是一種過程,是你中發現我,我中發現你,也是我思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訓練中,教師要放下手腳,積極地成爲一個參與者,與學生一道去體驗、去評判,更應允許學生異讀。《標準》不止一次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與閱讀期待是一脈相承的,學生只有在沒有答案的閱讀中,才能沒有心理負擔地把心浸進去。有一句話說得好:這裏(課改)沒有正確答案,但會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將心比心,越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就越能理解學生,體貼關懷學生。在認知實踐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異讀,倡導創讀,不要總是要求學生以教師自己的標準去解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儘可能在理解願意的基礎上,肯定甚至鼓勵合理的異讀,是教學者將心比心的'表現。教師要認真傾聽,並樂意接受這種異讀的啓迪,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善化和人性化。

三、不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爲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進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課標突出了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強調了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在教學中,我深感語文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一道新穎、富有情趣的習題,往往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閱讀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還要緊緊抓住文本,充分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和激勵者的作用,讓學生展開積極有效的探究、討論,注重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情感得到薰陶感染,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能得到提高。

新課改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成爲學生可信賴的學習夥伴,充分尊重學生。在評價中不揭短、不挑刺,用發展的肯定的、差異性的目光看待個性鮮明的學生,造就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教法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讓課堂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