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不食周粟的釋義和典故

不食周粟的釋義和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發音:bùshízhōusù

不食周粟的釋義和典故

釋義: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爲敵方工作。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故事詳細介紹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爲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爲諸侯伐君以爲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爲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採野果爲生。示例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爲兩人曾經議定“~”,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後開始實行。(魯迅《故事新編·采薇》)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