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樑上君子的典故

關於樑上君子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樑上君子是指躲在樑上的小偷聽到後,又慚愧,又驚慌,連忙從房樑上跳下來,向陳實磕頭認罪。陳實的兒孫們要找繩索捆綁小偷,但被他制止了。如下是精心爲你挑選的關於樑上君子的典故,歡迎大家踊躍閱讀!

關於樑上君子的典故

關於樑上君子的典故

東漢時期,在潁(yǐng)川有個縣官叫陳實,他辦事公正,很有聲望。

一天夜裏,一個小偷溜進了陳實的家裏,躲在房樑上,被陳實發現了。他沒有喊叫,裝着沒有看見一樣。他穿好衣服後,就把兒孫們叫醒來到自己住的房間裏,非常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長大了一定要愛惜名聲,從嚴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損害別人的事。有些人原來並不壞,而是對自己放鬆了要求,染上了壞習慣,慢慢地變壞了的。這些人如果嚴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陳實說到這裏,馬上用手指向房樑上邊說:“你們看,樑上的那位君子墮(duò)落到了這般地步,是慢慢地變成的啊!”

躲在樑上的小偷聽到後,又慚愧,又驚慌,連忙從房樑上跳下來,向陳實磕頭認罪。陳實的兒孫們要找繩索捆綁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陳實見小偷苦苦求饒,便說:“看你這個樣子,並不像個壞人,你大概是因爲生活上貧困,纔不得不這樣做的吧?”說完,讓家人取出兩匹綢緞,送給小偷,勸他改邪歸正。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盡地一再表示今後絕不當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樑上君子”這句成語。“樑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竊賊的代稱。後來“樑上君子”還用來比喻那種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脫離實際的人。

樑上君子的意思

[釋義] 樑:房樑。躲在房樑上的君子。原指竊賊。後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脫離實際的人。

[語出] 宋·蘇軾《東坡志林》:“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入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緡;略已散去;此樑上君子當是不知耳。”

[正音] 上;不能讀作“shǎnɡ”。

[辨形] 樑;不能寫作“粱”。

[用法] 多用來比喻小偷。一般作主語、賓語。

原文

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爲刑罰所加,不爲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後漢書·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