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1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

陳寔,字仲弓,潁川郡許縣(今河南許昌)人。漢桓帝時,他曾在太丘任太丘長。他出身低微,很能體諒勞動人民的疾苦。他平時經常微服私訪,瞭解民情。他爲人正直,居心公正,無論做什麼事都嚴格要求自己,成爲鄉里人的表率和榜樣,因此,人們都尊稱他爲“陳太丘”。

當時年成不好,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難,鄉里有些人由於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就鋌而走險幹起了偷雞摸狗的勾當。有一天晚上,一個小偷鑽進了陳寔的家,躲在房樑上,以便相機行事。陳寔偶然間發現了樑上的小偷,但他不動聲色,起牀把兒子、孫子都叫了進來,嚴肅地教訓他們說:“作爲一個人,一定要時時刻刻地勉勵自己,纔能有出息。有一些做壞事的人,他們的本質並不壞,只因爲染上了壞習慣,而自己又不知道克服自己,努力改過,只一味地任其發展,養成了做壞事的習慣,最終成爲壞人。你們擡起頭來,看看這位樑上君子吧,他就是這樣的人。”

樑上的小偷聽後,感到非常慚愧,連忙爬下來,向陳寔叩頭認罪。陳寔說道:“我看你模樣並不像一個壞人。你要記住我剛纔所說的話。從此學好,別再當小偷了。不然的話,你會愈來愈窮困的!”

他又送給小偷兩匹絹,並派家人把他送回家。這件事傳出後,鄉里人非常敬佩他。一些做壞事的人,在陳寔的教誨下,也紛紛改過自新。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2

樑上君子成語典故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麼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爲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爲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睡覺以後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現他躲在屋樑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裏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着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後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後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纔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樑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聽,嚇得趕快從屋樑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你不象是一個壞人,可能是因爲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錢,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着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後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爲一個大家都稱讚的好青年!後來,大家就把陳寔說的話變成“樑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原文

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爲刑罰所加,不爲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後漢書·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

樑上君子造句

1) 他的主意常常是想當然,與實情不符,所以人們稱他爲樑上君子。

2) 樑上君子經常光顧這些商店。

3) 今天報紙有條社會新聞:"樑上君子誤懸樑上,機警警察手到擒來。"。

4) 他攤開雙手說:"我家除了書外,並無長物。歡迎樑上君子來光顧!"。

5) 警方呼籲大家注意居家安全,小心門戶,謹防樑上君子光顧。

6) 居家一被樑上君子入侵,常會弄得那家人終日惶惶難安。

7) 我說,這些人叫"樑上君子"。

8) 寧肯餓死,也不能做樑上君子。

9) 昨夜樑上君子光顧我們那棟大樓,翻遍了各家住戶。

10) 唉!我才添購了一些首飾,就遭樑上君子光顧了。

11) 阻樑上君子,難開鎖大王

12) 樑上君子:昨夜樑上君子光顧咱們那棟大樓,翻遍了各家住戶。

13) 這家商店昨天才開幕,夜裏就被樑上君子光顧了,把值錢的東西一卷而空。

14) 老哥!你要來,請走正門,別學樑上君子爬窗戶!

15) 警方勘查現場後初步判斷:"這非一般樑上君子所犯下的案子。"。

16) 由於家境貧困,他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

17) 沒有錢的他只好做起了樑上君子的勾當,擁有現代知識的他,加上諸多影視作品的薰陶,他極少有失手的時候。

18) 閣下的做法,與樑上君子有何分別,偷聽他人談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19) 小子,你的衣服呢,樑上君子總不會連你的衣褲也要拿走吧?

20) 保安語帶譏誚,顯然是把林楓當做前來踩盤的‘樑上君子’了。

21) 劍是用來近戰防身,如樑上君子。

22) 還醒着的,除了樑上君子,林中匪盜,御宅青年,也就剩下襬燒烤攤的老闆了。

23) 樑上君子和扒手的區別大着呢!樑上君子,俟機無人處,潛家入戶,翻箱倒櫃,尋財而終。

24) 孫思邈頭一次聽說這種嫁禍他人的樑上君子,愕然半晌才嘆道:“如果有個江湖人在這裏的話,恐怕就好辦了。

25) 葉宇耐心地在屋頂上做一個樑上君子,終於趁李大娘去後院打水的功夫,偷偷溜進了廚房。

26) 閣下深夜造訪,莫非樑上君子乎?君不聞澹臺滅明行不由徑?

27) 巴里薩,我看你是活倒回去了,這柳溪鎮,四通八達,人來人往,你以爲只有我們三人是樑上君子?切,還虧你經常自詡爲聰明人。

28) 比如常隨商隊走南闖北見識不凡的車伕保鏢,善於破案追蹤緝拿卻不得志的捕頭仵作,甚至技藝高超的樑上君子等等。

29) 哦,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擔心本世子的安全,一路偷偷護送我回的春華宅是不是?哎呀,委屈你了,當了一路的樑上君子。

30) 方子俊一直都想吐槽,爲何自己藉助君子系統一步步的變成了一個樑上君子。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3

【成語】: 樑上君子

【拼音】: liáng shàng jūn zǐ

【解釋】: 樑:房樑。躲在樑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羣衆的人。

成語故事】: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麼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實出來主持公道,因爲大家都知道陳實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爲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陳實的家,準備等陳實睡覺以後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實發現他躲在屋樑上面,不過陳實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裏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着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後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後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纔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樑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聽,嚇得趕快從屋樑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你不象是一個壞人,可能是因爲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錢,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着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後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爲一個大家都稱讚的好青年!

後來,大家就把陳實說的話變成樑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樑上君子的成語典故4

版本一:

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志乃嘆曰:"寧爲刑罪所加,不爲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後漢書·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1]

版本二:

陳實,東漢人也,爲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

棲於樑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樑上盜曰:‘‘樑上君子是也。‘’盜大驚,自投於地,扣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乃令人諭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版本一譯文

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執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當時年成不好,民衆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裏,躲在房樑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樑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大驚,從房樑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開導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爲當是由貧困所致。”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

版本二譯文

陳實是東漢人,爲人仁厚慈愛。那一年鬧饑荒,百姓飢餓。有一個小偷晚上進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樑上。陳實在暗中看到了他,於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兒孫起來,神情嚴肅地教育他們說:“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壞的,只是沾染了壞習慣,就變成了這樣。”兒孫說:“這樣的人是誰?”陳實指着樑上的盜賊說:“就是那樑上的君子。”盜賊很吃驚,自己跳下地,磕頭認罪。陳實慢慢地開導他說:“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壞人,應該反省自己,做好事。”陳實知道他很窮,於是讓人給了他二匹絹。從此整個縣中再也沒有小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