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談語文作業的形式

淺談語文作業的形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一、語文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努力培養每位學生的語文興趣

淺談語文作業的形式

傳統的語文作業形式只注重於學生的寫,比較單調、乏味,有的老師往往將一些背誦改爲默寫,聽說的訓練改成了寫作,大大的減弱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只忙於應付老師。因此,作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活動中願意學、喜歡學,並漸漸地迷上學。如學了古詩二首後,模仿詩的樣子寫一首詩,不必追求詩的押韻、對稱,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發揮,做一回小詩人;學了《長江三峽》,根據課文內容創作一幅課文插圖,變文字爲畫面,使學生學得更活更實;學了《五彩池》,對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錄音,在班上開展錄音朗讀比賽;還有的同學對課文《田忌賽馬》進行了改編,合作表演了一段小品。另外,還可利用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爲老師、家人、同學寫上一段祝願語或製作一張賀卡或寫一封問候的信等。這樣的語文作業形式生動、活潑、有趣,人人都有內容可說、可寫,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已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參與語文作業。

二、語文作業要有層次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作業的設計和佈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給學生的作業也開設一個“自助餐”,讓學生有一個較爲寬鬆的作業氛圍,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語文能力。如學了《長江三峽》一課,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辨字組詞:撕()旋()渦()

嘶()漩()窩()

2.說說以下詞語的意思:刀砍劍劈嘶鳴吼叫東闖西撞

3.摘錄文中你認爲三峽風光很壯美的句子。

4.根據課文第二自然段創作一幅三峽的山水畫。

5.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對洶涌的江水,兩岸的高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請你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6.學了課文,請你做一回小導遊,介紹一下三峽的風光,寫一段導遊詞。

(以上作業,學生自選兩三題做)

這樣的作業,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範圍,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但是,學生又具有好強的心理,有的學生往往會知難而進,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語文作業要滲透到課外,延伸到其他學科,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因此,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餘、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浯文能力。如學了《趙州橋》後,讓學生去找一找我們湖州的一些古老的橋樑,如潘公橋、潮旨橋,找一找與趙州橋的相似之處、不同之處;還讓學生找一找現代先進的橋,如城市的立交橋、上海的楊浦大橋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不僅瞭解了古代橋樑的建築特點,而且也知道了現代橋樑的先進性、多用性、科技性,擴展了學生的知識範圍。又如學了《會說話的燈》,讓學生找一找家裏有哪些燈,會說什麼話;街上有哪些燈,會說什麼話。

語文作業還可以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如《鸕鶿》一課第一段非常優美,根據內容畫一幅畫:夕陽、垂柳、稻田、小船、漁人、鸕鶿。這樣作畫,其實就是一個語言內化的過程,畫好了,也就能背出來了。學了《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學生在課堂上唱唱歌,自編舞蹈跳一跳,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記住了課文內容。另外,有的課文還可以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算一算,運用自然常識動手做一做實驗。這樣在語文教學中,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使語文與各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