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1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本課的教學設計着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帖畫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爲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爲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4、通過讓學生想象的說、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言。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2

1、我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周圍環境,師生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去尋找秋天,蒐集落葉。學生在開放性的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秧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完全改變了,學生在活動中情緒高漲,氣氛特別活躍,他們善於觀察、發現。學生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教師從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變成了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

2、《語文課程標準》多處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

通融、綜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壁壘”。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學科中的教材作爲寫話的素材,從其它學科中去悉心開採,尋找適合學生的寫話素材,讓寫話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我在教學聽說訓練《秋天的圖畫》時與手工課進行組合,讓學生通過貼貼、畫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樹葉畫展現在眼前,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能力。

3、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裏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纔有好文章。”這充分說明了作文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引導學生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用語言表達生活。生活有多廣闊,作文教學的天地就應當有多寬廣。誇美紐斯說:“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通過讓學生親自採集樹葉,製作樹葉畫,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會與衆不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放飛心靈,充分想象,引導學生把自己製作的樹葉畫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後要介紹自己的樹葉畫,體現了學生真的想說、樂說、有話可說。學生說出作畫的過程,介紹畫的內容,集美術、手工、語文於一體。在做做、想想、畫畫、說說的過程中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最後,孩子們一邊看着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一邊講着自己編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聽得認認真真。在說說、做做、玩玩、寫寫中豐富想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3

《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通過色彩的搭配,寥寥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了.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我在教學中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 聞到了什麼 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起的優美的舞蹈……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 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爲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爲朗讀既可以規範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啓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4

雖然天氣依然酷熱難耐,可是我們卻要開始學習關於秋天的文章。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們對秋天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僅停留在對外的感知,例如,知道秋天樹葉變黃,大雁南飛等等,但缺乏對秋天美好的真正感知。在這些情況下,如何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去體會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呢?通過一段思考,我便在課堂上作了一下嘗試:

  一、通過回憶舊知,幫助學生找到秋天的感覺

上課尹始,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關於描寫秋天的詞語或者文章嗎?”同學們思考了一會兒便陸陸舉手,有的同學說出了秋高氣爽、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等詞語,有的同學背出了學過的兒歌。於是,我接着說:“孩子們,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了,我們即將走入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更多地瞭解秋天吧!”教師富有感染的語言力激發了學生了解秋天的熱情,每個學孩子此時都顯得興致盎然。

  二、圖文結合,教師範讀,幫助學生真正體會秋天的美好和秋天給人們帶來的豐收的喜悅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果沒有真正的實物作鋪墊,光憑書上的一幅插圖以及幾段文字,我認爲,學生很難真正走進文本並讀出文章的韻味來。但是要製作課件又來不及了,於是,我決定在美妙的'音樂中進行範讀,讓學生一邊聽一邊通過想象來體會秋天的意境。教學中,孩子們聽着優美的音樂,臉上露出陶醉的表情,有的孩子還閉上了眼睛靜靜的體味。之後,我對他們說:“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有什麼感受?或者,你的腦海裏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有的孩子說:“聽老師讀,我覺得渾身都很舒服。”有的說:“我好像看到糧食水果都豐收了,人們正忙着收穫呢。”還有的說:“秋天太美了,我也想鑽到畫裏去看看!”孩子們的回答透露着天真與可愛,也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讓我感覺到他們已經進入了秋天的意境。接着,我讓學生自由的讀書,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把自己感覺到的秋天都讀出來,並且同時播放音樂,效果很好。

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是我感受到,不一定非得使用先進的教學工具才能上好課,關鍵在於老師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和課堂上的靈活引導。同時,教師在深刻理解文本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富有感染力的情緒,也是打動和影響學生的關鍵。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案例】

《秋天的圖畫》這篇小短文描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最後點明中心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美麗的圖畫。

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裏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麼,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說:“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後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第二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後面是掛着,蘋果、稻海、高粱後面都是什麼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着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麼?”“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後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說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鬆輕鬆,做個小遊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遊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着第三個要求出臺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着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愛表現的金舉起了手,他慢條斯理地說:“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遊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地說:“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着讚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爲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不是老師範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爲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這種朗讀的意境是我這些年來一直追求探索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穫到了成功。這樣的閱讀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閱讀。<

《秋天的圖畫》的語文教學反思6

《秋天的圖畫》這篇小短文描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最後點明中心──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美麗的圖畫。

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裏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麼?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說:“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後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把這些景物在圖上找出來,標上小紅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這個任務同學們都愛完成,很快就畫完了,看着圖,讓他們感覺秋天真得像幅畫。第三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後面是掛着,蘋果、稻海、高粱後面都是什麼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着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麼?”“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後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說不出地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鬆輕鬆,做個小遊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遊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着第四個求出臺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着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張競文舉起手,他慢條斯理地說:“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遊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說:“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着讚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爲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不是老師範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爲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穫到了成功。這樣的閱讀興趣盎然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閱讀。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基於此點,我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我不會忘記這句話: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你在上邊畫什麼圖畫了,我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去年教一年級,面對着天真可愛、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們,我時常想起這句話。因此我立志在孩子們的頭腦裏畫出最美的畫圖。一年級我培養了孩子們預習的習慣,曾有人說,一年級的孩子們不能課下預習,但是我覺得只要不給家長增加負擔,教給孩子們方法,他們會做好的。實踐證明,我成功了。在學第二冊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完成預習任務了。他們在課下熟讀課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詞,然後認讀生字,不會了,翻開課文找到那個生字讀課文,在句子中就能認識這字,他們還主動地用各種方法去識字,好到課堂上大顯身手——告訴同學們我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個字的!遇到有的同學沒有學會,小老師們可就要發揮作用了,他們教得很真。由於有了課下預習做基礎,我們的課還不算太趕,在課還可以培養孩子們說話、朗讀、寫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學生們已經把預習當成了必需要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覺得必須要做。這不就是一種好的習慣嗎?這個好習慣的養成,不就是學習過程嗎? 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也是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讀書的方法,養成好的習慣。古人說的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的學生如果從小就養成這樣的習慣,收穫會何其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