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楊士奇傳閱讀題

楊士奇傳閱讀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楊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集諸儒修《太祖實錄》,士奇已用薦徵授教授當行,王叔英復以史才薦.遂召入翰林,充編纂官。

楊士奇傳閱讀題

士奇奉職甚謹,私居不言公事,雖至親厚不得聞。在帝前,舉止恭慎,善應對,言事輒中。人有小過,嘗爲拚覆之.廣東布政使徐奇載嶺南土物饋廷臣,或得其目籍以進。帝閱無士奇名,召問。對曰:“奇赴廣時,羣臣作詩文贈行,臣適病弗預,以故獨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當無他意。”帝遽命毀籍。

仁宗即位,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時有上書頌太平者帝以示諸大臣皆以爲然士奇獨曰陛下雖澤被天下然流徒尚未歸瘡痍尚來複民尚艱食更休息數年庶幾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顧蹇義等日:“朕待卿等以至誠,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無一言.豈果朝無闕政,天下太平耶?”諸臣慚謝。

宣宗之初即位也,閣中惟士奇、榮、溥三人。榮疏闓果毅,遏事敢爲,然頗通饋遺,邊將歲時致良馬,帝頗知之,以問士奇.士奇力言:“榮曉暢邊務,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帝笑曰:“榮嘗短卿及原吉,卿乃爲之地耶?”士奇曰:“願陛下以曲容臣者容榮。”帝意乃解。榮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歡。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齡。軍國大政關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榮、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詣閣諮議,然後裁決。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行意。士奇既耄,子稷傲狠,嘗侵暴殺人。言官交章劾稷.朝議不即加法,封其狀示士奇。復有人發稷橫虐數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傷士奇意,降詔慰勉.士奇感泣,憂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贈太師,諡文貞。

(節選自《明史·楊士奇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時有上書頌太平者/帝以示,諸大臣皆以爲然/士奇獨日/陛下雖澤被天下/然流徙尚未歸/瘡痍尚未復民/尚艱食/更休息數年,庶幾太平可期

B.時有上書頌太平者/帝以示諸大臣/皆以爲然/士奇獨日/陛下雖澤被天下/然流徙尚未歸/痍尚未復/民尚艱食/更休息數年/庶幾太平可期/

C.時有上書頌太平者/帝以示諸大臣/皆以爲然/士奇獨日/陛下雖澤被天下然/流徙尚未歸/瘡痍尚未復/民尚艱食/更休息數年/庶幾太平可期/

D.時有上書頌太平者/帝以示/諸大臣皆以爲然/士奇獨日/陛下雖澤被天下然,流徙尚未歸/瘡痍尚未復民/尚艱食/更休息數年/庶幾太平可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爲了便於他人稱謂,一般對平輩或尊輩要稱字。

B.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

C.禮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禮、科舉、學校等,禮部侍郎是禮部的最高長官。

D.崩,也稱做駕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種委婉說法。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士奇器度寬宏,不計較小事。廣東布政使徐奇拿嶺南土特產贈送給朝臣,名單中沒有楊士奇,皇帝詢問此事,楊士奇予以解釋,沒把此事放在心上。

B.楊士奇忠言直諫,不從衆歌功頌德。對有人稱頌天下太平一事,楊士奇獨抒己見,皇帝同意他的看法,並拿其他大臣與其進行對比,衆臣爲此感到慚愧。

C.楊士奇歷任閣臣,深受朝廷信任。楊士奇在宣宗、英宗兩朝與楊榮、楊溥同任閣臣,三人一直非常和睦,英宗年幼,三人同心協力處理朝政。

D.楊士奇因兒子犯罪,深感憂慮。他的兒子曾經犯下殺人的罪行,朝廷沒有治罪,後來又有人揭發其子許多不法之事,楊士奇爲此非常憂慮。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建文初,集諸儒修《太祖實錄》,士奇已用薦徵授教授當行,王叔英復以史才薦。

(2)士奇日:“願陛下以曲容臣者容榮。”帝意乃解。榮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歡。

答案:

4、B

5、C(禮部最高長官爲禮部尚書)

6、C(“三人一直很和睦”說法有誤)

7、(1)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儒生修撰《太祖實錄》,楊士奇已經因爲(他人)舉薦被徵召授予教授,應當前去赴任,王叔英又以其史學才華推薦他。(關鍵詞“修”“用”和被動句各1分,句意2分。)

(2)楊士奇說:“希望陛下像曲意包(寬)容我一樣來包(寬)容楊榮。”皇帝的心意才紓解。楊榮因此覺得愧對楊士奇,以後兩人相處得很好。(關鍵詞“願”“曲”“愧”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楊士奇,名寓,以字行世,江西泰和人。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儒生修撰《太祖實錄》,楊士奇已經因爲舉薦被徵召授予教授,應當前去赴任,王叔英又以其史學才華推薦他。於是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編纂官。

楊士奇奉行職事非常謹慎,在家裏從不說公事,即使是至親都不得聽聞。他在明成祖前,舉止恭敬謹慎,善於對答,議政總能合皇帝的心意。他人有過失,楊士奇都爲之掩蓋。當時廣東布政使徐奇統領西南時,帶當地土特產贈送給內廷官員,有人得到饋贈名單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後發現其中無楊士奇名字,於是召見楊士奇詢問。楊士奇回答道:“徐奇奔赴廣東時,羣臣作詩文贈行,我恰逢得病未參與,所以唯獨沒有我的名字。現在各位大臣接受與否還不知道,況且贈禮都是小東西,應當沒有其他意思。”明成祖於是命令毀掉了那份名單。

明仁宗即位,提拔楊士奇做禮部侍郎兼任華蓋殿大學士。當時有大臣上書歌頌太平盛世,明仁宗拿它讓各位大臣看,羣臣皆以爲然。唯獨楊士奇稱:“陛下雖然澤被天下,但是靖難所牽連的流徙之人尚未歸鄉,戰爭所導致的瘡痍尚未恢復,百姓仍然爲溫飽擔憂。國家應當繼續休養生息數年,太平盛世才差不多可以期至。”明仁宗表示贊同,於是對蹇義等人說:“我對你們至誠,是希望你們匡正輔佐、糾正錯誤。但只有楊士奇曾經五次上書,你們等人均無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無缺漏,天下太平了麼?”羣臣聽後慚愧道歉。

明宣宗即位時,內閣中只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楊榮爲人豁達,果斷勇毅,敢作敢爲,但非常懂得饋遺,邊將每年都送良馬給楊榮。明宣宗非常清楚這件事,就問楊士奇(是怎麼回事)。楊士奇爲楊榮極力申說:“楊榮通曉邊疆事務,我們比不上他,陛下不應該以此小錯而介意。”明宣宗笑道:“楊榮曾經說你和夏原吉的壞話,你卻還要爲他着想嗎?”楊士奇說:“希望陛下像曲意包(寬)容我一樣來包(寬)容楊榮。”皇帝的心意才紓解。楊榮因此覺得愧對楊士奇,以後兩人相處得很好。

明宣宗去世,明英宗即位,年方九歲。軍政均由太皇太后負責,太皇太后非常信任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有事情都派遣中使到內閣諮詢議論,然後才進行裁決。三人當時亦很自信,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楊士奇已經年老,他的兒子楊稷爲人傲橫,曾經施暴殺人。御史相繼彈劾楊稷,朝廷商議不予當即懲處,把密封的狀子給楊士奇看。又有人再次告發楊稷橫虐的數十件事情,楊稷這才被關進監獄審理。楊士奇以年老疾病告假,明英宗恐怕傷害楊士奇的心意,下詔安慰。楊士奇感恩哭泣,憂慮不起。正統九年三月去世,享年八十歲。被追贈爲太師,諡號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