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師這個概念提出以後閱讀題目及答案

師這個概念提出以後閱讀題目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試題內容:

師這個概念提出以後閱讀題目及答案

“師”這個概念提出以後,在孔子和他的傳人的努力下,“師”的羣體,也就是中國獨立的知識分子羣體誕生了。可以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爲世界古老民族唯一的歷史不曾發生斷裂的民族,“師”羣體的誕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爲幾千年前,中華民族就是以文化聚族,以文化立國的。

“文化”這個詞的本來意思,就是以“文”的手段來實施教化。但“師”這個羣體產生之前,文化是由貴族來傳承的;“師”羣體產生以後,文化就由“師”來擔當傳承了。這個變化對中華民族來說是非常要緊的。貴族,本來屬於統治階級,是當時政治體制內的人,他們從文化傳統中吸取的、他們所強調的東西,有意無意地有利於統治者。而“師”獨立於政權,保持了他們的民間立場,他們從文化傳統中吸取的、發揚的,都是對民族、國家的大多數人有利的。這樣就使我們民族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源源不斷地傳承下來。

孔子倡立“師”這一羣體後,“士”這個羣體就開始分化。“士”開始是以武士爲主的,漸漸就以文士爲主了。文士這個羣體,有爲“師”的,有出仕的,孔子以後就統稱爲“儒”;武士這個羣體,以後就統稱爲“俠”。到了韓非子的時代,“士”民羣體已明顯分化成“儒”與“俠”兩個羣體,再不能將他們統而言之了。

“儒”這個概念也不是孔子首先提出來的,但孔子對確立“儒”的概念有重大貢獻,把“儒”作爲“師”的代稱,所以,後世就把“儒”認爲是孔門弟子,孔子之道的傳人。韓非子指的儒,就已經是這個意思了,“焚書坑儒”的“儒”,也是這個意思。

據《說文解字》說,“儒”這個字的本初義,就是“柔”。說明“儒”是相對柔弱的文人。“亻”表示指的是某種人,“需”代表發音,也表示意義。“需”是什麼意思?“待也”,引申爲“做準備”,所以“儒”就是指有準備的人。準備什麼?知識準備,道德修養準備。有準備的人,也可以幫助別人做準備,這就是“師”。爲什麼常稱“儒”而不常稱“師”?因爲“師”本來是官辦學校有一定地位的教育工作者,就像大學教授;“儒”的地位相對較低,就像講師、助教。常稱“儒”是謙稱。爲什麼今天我要說孔子倡立的是“師”文化而不是“儒文化”?因爲長期以來,“儒”的“師”的意義已經被湮沒了,“儒”文化已經變成“臣”文化了,變成依附性的'文化了。爲了強調孔子當初倡立“師”文化、堅持獨立性的本意,我要說“師”文化。

“師”傳的是遊戲規則與對遊戲規則的意識。一個文明社會,必須有遊戲規則,文明程度越高,遊戲規則就越完善。在孔子的語彙裏,遊戲規則被稱之爲“禮”。《禮記·經解》中說:“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圓也。”對遊戲規則的意識就是“義”。“義者,宜也”(《禮記·中庸》)。孔子進行禮的教育,重在闡發制這樣的禮的意義,執行這樣的禮的益處。中國在歷史上長期以來被稱爲禮儀之邦,也就是文明程度相當高的國家,孔子倡立儒學、倡立“師”文化傳統功垂千秋。

(沈善增《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有刪節)

7.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正因爲有了“師”這個羣體的誕生,中華民族才成爲世界古老民族唯一的歷史不曾發生斷裂的民族。

B.貴族由於其階層限制,傳承文化時也有所限制,總是強調有利於統治者的內容,無法將民族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傳承下來。

C.韓非子指的“儒”和“焚書坑儒”的“儒”,都是指“師”,也就是孔門弟子。

D.文中所說的“師”自身具有知識準備和道德修養準備,同時也能幫助他人進行知識與道德準備。

8.下列各項不能表現在孔子語彙裏被稱之爲“禮”的“遊戲規則”的一項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C.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D.觚不觚,觚哉!觚哉!

9.“儒”的內涵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儒”的不同內涵。(4分)

試題答案:

7.【D】(A.“師”是其中之一的原因;B.表述絕對化,貴族在傳承文化時有限制,但不能據此肯定他們所傳承的文化都是糟粕;C.還包括“孔子之道的傳人”)

8.【C】

9.【參考答案】①最初“儒”本是對文士的統稱;②孔子把“儒”作爲“師”的代稱,後世把“儒”認爲是孔門弟子,孔子之道的傳人;③“儒”是古代官辦學校教育工作者的謙稱;④後來“儒”作爲“師”的意義湮沒,成了“臣”文化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