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精選7篇)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歡迎閱覽。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精選7篇)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1

在學過的課文中,我們要着重掌握以下幾種修飾句子的方法:

(1)比喻。俗話叫“打比方”。一種是明顯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陽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另一種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是、成爲、變爲等。例如: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2)誇張。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寫的事物故意誇大或縮小的寫法叫誇張。如:大蟲怒吼一聲,就像晴天裏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

(3)擬人。藉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覺得生動、形象、親切。如:田野裏,小蟲爲他演奏。

(4)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表達意義密切相關的內容,藉以增強語氣。如: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5)對偶。對偶句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琅琅上口。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練習:

一、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例:一串串寶石般的'水珠飛騰着,飛騰着,落進深潭。(比喻)

①聽了這感人的故事後,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反問)

②蒲公英媽媽爲孩子們準備了降落傘,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擬人)

③漸漸的,天邊的魚肚白變成了淡色,好像人們喝了一點酒,臉上呈現出紅暈一樣。(比喻)

④工人叔叔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誇張)

⑤這是什麼?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志氣。(設問)

二、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①樹上的小鳥在唧唧喳喳叫個不停,似乎在訴說自己的小祕密。(擬人句)

②站在山頭遠遠看去,村邊那條清亮的小河像長長的錦緞。(比喻句)

三、按要求改寫句子。

1.特務很狡猾。(改爲比喻句)

特務狡猾得像狐狸一樣。

2.河水嘩嘩地流着。(改爲擬人句)

河水一邊唱歌一邊往前趕路。

3.寒風吹到臉上很痛。(改爲誇張句)

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痛。

4.他十分憤怒。(改爲誇張句)

他非常憤怒,彷彿可以一口氣就可以吹倒一座大山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2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點: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互文、比擬等。

1、比喻:

說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間相似的地方,借一個事物說明另一個事物的方法。

2、擬人:

是把人的特徵給予事物,讓事物如人一樣說話、活動、有感情。

3、誇張:

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4、排比:

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預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5、反問:

用問的預期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說白了就是有問答在句中。

設問: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6、雙關: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故意讓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獲得雙重意義。

7、引用:

引用別人的話或成語、典故等。

8、反語:

故意說反話,用一種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表達意思。

9、對比:

把正反兩個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一起對照。

10、對偶:

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句子或短語表達意思相近相關或相反的。

11、反覆:

爲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個詞語、句子。

1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這個事或人相關的人或事。

如果想把修辭方法運用的恰當正確,一定要在日常的學習中留心、留意,多積累,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每個修辭方法都背一到兩個有代表的句子,並以此句舉一反三!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3

1、定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3、構成條件——注意事項

構成比喻的關鍵:①甲(本體)和乙(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之處。①②兩條必須同時成立,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②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測

③不要帶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義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於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比喻的具體目的主要有下面幾種:

【第一種】說明本體的可能性。本體被一件令人詫異的事物所修飾,須運用比喻消除這種詫異性。例如:

殘酷的戰爭起於片言之語,君不見熊熊烈火大多來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時勞累老時休息,恰如一隻螞蟻,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種】闡明本體的情況。本體的特性原先不爲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瞭然。

地球圓圓的,象只橙子。

她體段柔軟,彷彿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種】闡明本體情況的程度。原先對本體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瞭解,經過比喻,指明瞭這種特性的程度。這常常是可以感覺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種苦藥,它彷彿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彷彿覺得地獄移到了人間。

【第四種】肯定本體的情況。敘述本體的事物須用比喻來肯定和闡明。這種情況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來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學者的長處即使不讓發揮,它也像麝香那樣,被遮蓋住,卻不能阻止它香氣四溢。

輕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毀滅,就像飛蛾撲火那樣。

【第五種】美化或醜化本體。前者(例1、例2是歌頌本體,後者(例3、4)則是貶低、鄙視本體。例如:

例1:狗像忠實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獄之火。

例4:冬天是窮苦人爲之瑟瑟發抖的幽靈。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爲生動;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具體;化冗長爲簡潔。

6、分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爲四種。

【第一種】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種】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係。例如: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係。

例如:散文 這枝花 ,現在自然也和“文學樹”上各個枝丫的花一樣,都必須盛開。

③註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註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係,常用破折號連接。

例如:五點鐘,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第三種】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第四種】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7、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8、比喻的修辭舉例

(1)帶有比喻的成語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雞 風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谷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面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虛懷若谷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飢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脣槍舌戰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鏡重圓 風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牆鐵壁 豺狼當道 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舉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④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着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⑤雲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裏。

⑨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着勁兒在吹呢。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4

一、設問和反問:

1、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目的在於引人注意,啓發思考。

例: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科學技術的力量。

2、反問是爲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願。

例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3、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反問則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啓發思考。

二、排比和對偶:

1、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證據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

例: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2、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

例: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類皮厚腹中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3、排比與對偶的區別:

(1)對偶是二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是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對偶必須對稱,而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

(2)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爲彼此的揭示語,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是不重字的。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5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比喻句)

2、春天來了,桃花笑紅了臉。(擬人句)

3、下課了,同學們有的在跳繩,有的在打籃球,有的在做遊戲,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排比)

4、是誰養育了我們?是我們的父母!(設問)

5、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奇觀麼?(反問)

6、家裏靜得出奇,連一根針掉到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誇張)

7、他種的花很香,幾十裏外就能聞到花香了。(誇張)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6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 本體 |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 出現 | 是、成爲 |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 無 |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朱自清《春》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啓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爲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羣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羣衆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覆:

爲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爲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啓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爲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啓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12.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13.聯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爲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鐘雲外溼”(杜甫《夔州雨溼不得上岸作》)以“溼”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溼”,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15.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6.頂真

頂真也做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繫。

17.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絃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爲:“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爲:“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弔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爲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爲:“兇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裏,到處叫嚷喧譁,到處騷擾百姓。”這裏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範仲《岳陽樓記》)意爲:“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爲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18.迴環

簡單地說迴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裏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19.移情

爲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 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 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 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④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

⑤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

上面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 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爲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爲詩人杜甫親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動盪, 在國家前途、個人命運不斷遭到打擊的情況下,不得不於公元前 759 年秋天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在這淒冷荒漠的邊塞小城裏, 詩人將思念故鄉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襯托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使事人一體,從而 更好的表達了詩人思鄉的強烈感情。 例②中兩句詩 的意思是:感嘆國家遭逢喪亂,花朵濺滴悲傷的淚; 痛恨一家流離分散,鳥兒叫喚驚動憂愁的心。花開 鳥叫是自然界的現象,是沒有人的情感的,詩人運 用移情修辭手法, 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例③ 說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時候才“獨向東” ;例④說月亮發出的是一種叫人看了“傷心”的光,鈴子搖響的是一種叫人聽了“斷腸”的聲;例⑤說月亮常常在人離別時變圓; 例⑥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 顆顆“相思淚”。以上各例都是運用移情修辭手法,將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這樣人情和事物融爲一體,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區別是: 移情是將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 使物人一體,能夠更集中地表達強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聯,就把原屬於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辭語移來屬於乙事物,是一種詞語活用的修辭手法。 簡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後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詞來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擬人的區別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將物當作人來寫”。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7

認識並掌握常用的修辭手法能讓我們把話說得更好,說得更準確、生動、鮮明,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2、擬人。擬人是藉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是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誇張是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誇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想,加深印象。

5、設問。設問是爲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反問是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公式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係;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係,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啓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着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抒情知識點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借景抒情

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雲的碧空,而是迷濛的煙月,籠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麼黯淡,氛圍是那麼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